在“玉壺冰”的二樓茶室,第一次見到了陳冰,看著一室的傢俱制器,很難想象眼前這個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的90後年輕人就是“玉壺冰”的創立者。
入行八載,陳冰由一個古典傢俱“小白”緩緩成長為後起之秀,憑藉一件件工藝精湛、器型老辣的白酸枝傢俱,俘獲著市場的芳心——這年頭,為訂單太多而發惱的,還真沒見過,而陳冰卻置身這樣的“凡爾賽”奇觀中。聽他聊著自己與傢俱的故事,講述創業初期的艱難,從容練達之中隱映著年輕人的不屈和倔強,有一種力量緩緩滲透進心裡……
隻身前行
2014年,一個90後年輕人進入了紅木傢俱行業,和仙遊許多子承父業者不同,他的家族中並沒有人從事傢俱製作,一開始,他便是隻身前行。短短几年後,陳冰和“玉壺冰”的名字迅速崛起,成為讓人矚目的仙作紅木傢俱新星,他的白酸枝制器,以選料精湛、工藝嚴謹、器型高雅在業內廣受好評。
玉壺冰展廳
“我進入行業比較晚,而且時間點有些尷尬,正好趕上2014年紅木傢俱行業下行的階段,買料建廠,機器還沒啟動,已經虧損了一半資金。”滿懷創業夢想的陳冰,一隻腳剛剛踏進去,就成了自己口中的“接盤俠”,年輕人的執著和不服輸支撐他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時光。
“入行的前兩三年都在交學費,第一年是材料的學費,後兩年是工藝和器型。”在困境中,陳冰從未想過放棄,他就像一個極其渴望知識的學生,日以繼夜地不斷從書本、從展覽,從所有一切可以學習的途徑裡汲取養分,看老傢俱,看新傢俱,和大藏家不斷交流,市場沉寂之時,陳冰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玉壺冰”也在他的經營下快速實現了產品的最佳化升級。
從復刻,到改良,再到原創設計,陳冰的勤奮得到了回應,他僅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讓“玉壺冰”完成了許多傢俱企業歷時漫長的蛻變之路。“最開始復刻類傢俱會多一些,透過復刻我們逐漸觸控到了明式傢俱的精髓,之後又在復刻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良創作,再發展就是原創設計,結合傳統制器的標準和做法,設計製作符合當下生活空間需要的傢俱。”
仔細觀摩玉壺冰的傢俱作品可以發現,雖以明式為骨,卻不乏時代氣息,雖制式高雅,卻不倨傲,藝術氣和煙火氣在這些傢俱上交融互彰,雅得有溫度,美得近人情。
玉壺冰白酸枝明式傢俱
談及“玉壺冰”的品牌由來,陳冰用三個詞做出解釋:一尊古琴、一塊匾額和一個人。“它是南宋斫琴名家金雲路的一尊古琴,寄予此琴清廉正直、玉潔冰清,是宋代文人的守望與堅持;它是蘇州拙政園中的一塊匾額,這裡是江南文人傢俱的孕育之所在,是底蘊沈醇的歷史源流;它是一個名為陳冰的人,以‘冰’為字,寄予上善若水,卻似冰堅,源遠流長,泉湧不斷。”融匯古今,由物及人,在陳冰對於品牌名稱的解讀中,我們讀到了“玉壺冰心,澄澈制器”,也逐漸讀懂了他的理想和堅守。
玩家的境界
隨著交流不斷深入,陳冰逐漸放鬆下來,他赤足踩在光潔的地板上,為我們烹著茶,一室茶香和著一室木香,構成了一方怡然自得的小天地。“我現在追求的是兩個字,完和玩,做傢俱的完美和玩傢俱的樂趣。”
陳冰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即便初入行懵懂之時,他也堅持傢俱用料統一,“後來才知道這種做法叫‘滿徹’,現在我可以說得更專業一些了。”言畢,陳冰開心得大笑起來。這大笑中,既有自謙,也有在古代制器標準中找到共鳴的歡欣。
入行以來,陳冰一直潛心研究白酸枝傢俱的器型與工藝,對於白酸枝他有著清醒而深刻的認知。“以前仙遊做白酸枝傢俱的企業比較多,這兩年少了很多,為什麼呢?因為它不易加工,白酸枝花紋漂亮,木質堅硬,但油性稍欠,新料易開裂,取材和開料的難度大,開料難度僅次於紫光檀。為了穩定木性,我一般會使用陳放至少兩三年的木料,這就需要大量備料,便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時間和精力。”陳冰對於白酸枝的執著和專一,讓他在拘狹的陣痛之後迎來了發展的順暢期,“玩家”陳冰嶄露頭角。
“玩白酸枝和黃花梨有些接近,都是追求紋理的行雲流水,瑰麗多變,可以說除了黃花梨之外,最會玩紋理以及對面板最講究的就是做白酸枝的人。”在茶室的一角放置著一件白酸枝圓角櫃,對開櫃門上連綿的黑筋和水波紋似乎印證著這句話。不僅大塊面板講究對開,即便博古架上不甚起眼的抽屜,都是取材同一棵料,追求紋理的極致在玉壺冰的傢俱上得到了淋漓盡致地體現。那些在黃花梨傢俱上已經難以實現的切望,如今在這些白酸枝傢俱作品上得以再現,讓曾經遙不可及的夢想照進了現實。
“對玩白酸枝而言,首先是賦予它精湛的工藝和優美的器型,在此基礎上更多地就是追求自然靈性,天然造就的藝術美。我們看傢俱,它不只是一件傢俱,還是一幅筆墨山水,是自然妙筆繪就的生命畫卷。”說到這裡,陳冰拿出他的手機,裡面數張紋理瑰麗的白酸枝木板讓人再一次感嘆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那些天然生長的紋理或形似或神似各種動物,如同畫家筆下的著意刻畫,極富藝術美感。此時,玩白酸枝的樂趣我們也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世間僅此一件的自然瑰寶誰又不想擁有呢?
於繁華處自省
泡茶的水開了,水壺發出鳴響,打斷了交談,陳冰泡茶之際,我注視著他,年輕人的思維和激情,超越年齡的冷靜和理智,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貼近市場的經營模式,諸多看似不可調和的特質,在陳冰身上和諧生長,如此複雜,卻又如此純粹,就像萬千顏色匯聚,終成純淨一色。
事業順風順水的陳冰,如今也遇到了煩惱——訂單太多。“我希望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有時候單子多了,也會煩躁。”這句有些凡爾賽的話,卻是陳冰的真實心聲。“做傢俱也需要充電,而且往往是做的越久,越需要不斷充電,這是一種心理上的渴求,抑制不住。”在產品供不應求的當下,陳冰拒不用批次化的製作模式,而是秉著“做好傢俱”的期冀不斷求索,今天的成功讓陳冰有了選擇的底氣,身處繁華盛景,年輕的陳冰抱守初心,想得很遠。
“紅木傢俱是一個很糾結的行業,把東西做好需要投入,投入之後還真不一定就能賺錢,所以不如讓自己輕鬆一些,專注做好一件事情。”陳冰將玉壺冰的全稱定義為“玉壺冰藝術家居”,不囿於傢俱制器,在他看來,玉壺冰更是對家居空間和生活方式的表達。
於寂靜處自勉,於繁華處自省,陳冰的理想明確而堅定,“盡全力做好當下之事,以後別人提起白酸枝就會想到玉壺冰,這是我今後努力的目標。”說出這句話時,陳冰有些激動,這個在困境中一步步走出來的年輕人,如今依然年輕,他的理想依然灼熱。
後記
從玉壺冰出來,思緒萬千。在陳冰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90後年輕人的拼搏狀態,很多人的印象中,90後似乎和古典傢俱行業鮮有交集,而陳冰的確就是這樣一個打破了刻板印象的“異數”。年紀輕輕,卻能做出如此老辣的傢俱,天賦所賜之餘,他必然在學習和研究上下過不知多少的苦功。想到這,一陣莫名興奮:
仙遊紅木傢俱的未來,乃至中國紅木傢俱行業的未來,此刻逐漸清晰起來,這些年輕人假以時日一定會塑造出一個新的行業格局,那代表著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或許,下個世紀,也有同樣一群年輕人,翻看著今日的著錄,摩挲著今日之傢俱,又汲取著屬於他們的養分葳蕤生長,如此百年千年,生生不息。
撰文:雨 木
編輯:開 山
攝影:林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