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在頭條分享了兩幅八大山人款《荷塘蘆雁圖》的鑑賞。這兩幅副畫是王方宇先生的藏品,曾經在張大千《大風堂名跡》中著錄過。王方宇收藏其中一幅之後,看到拍賣公司拍第二幅,斷定後者是張大千用玻璃紙描摹所仿。為做比較,王方宇又把仿品拍下來。老陳在微頭條貼出了這兩幅畫,請頭條的同好分辯。
非常感謝頭條同好踴躍分享的高見。四十多條看法,中間不乏真知灼見。很多作出評論的朋友本身就是畫家,對於國畫藝術應該是有發言權的。對於這裡的兩幅畫,主要有三種觀點。看左真右假朋友的有十二個,看右真左假的有十一個,看全假的朋友有十二個,也有兩位朋友認為都對。
每種觀點都似乎有理由,這種分裂如此強烈,表明我們缺少判斷國畫好壞的共識。就像對待現在書法中的醜書現象,目前藝術界,包括畫家與藏家,還有學術研究者,對於古代書畫的判斷,還是存在很大的分裂。
應該說這兩幅畫的區別,最大的不同就是用墨濃淡的不一樣。其它還有線條的構成方式,比如畫中的前景,大雁腳下的岩石上面的線條,左邊有交叉,右邊較單純。還有荷梗與草葉,線條左邊較為圓轉,右邊較為直接。
線條出現交叉,這類似西方素描畫陰影的做法,在傳統國畫裡屬於忌諱。左圖還有一個問題,在左圖大荷葉面上方,下垂的葉片上長了一片小葉子。蘆葦等草本植物葉子長在梗上,不可能長在葉片上,這是個常識性錯誤。犯錯的原因是模仿右側的畫,右側原畫可能是紙面有摺痕或者紙面草莖阻斷了畫家畫長葉片的筆勢。
左圖因墨色淡,線條不夠清晰,少了一些神采。八大山人習慣在淡墨皴染之後用濃墨勾線提神,線條黑亮有神采。而且八大山人的下垂荷葉往往是蘸濃墨厾筆洇出,太淡無神,也不符合畫家的習慣。
右圖畫中下垂的荷梗,由兩根相連的直線組成,這是順氣行筆的畫法,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比較常見,展示了畫家深厚的功力。相較之下,左圖就略顯圓滑少了骨氣。
顯然老陳是認可王方宇先生的判斷的,也就是右圖為真。此畫收錄在《大風堂名跡》中的第三輯,《八大山人專輯》中的第五幅,後經王方宇收藏。一般認為張大千在偽制古書畫時,所用印泥較薄,雖然用的是古舊印泥,但印文和印色有意模糊不清(在張大千使用陳巨來的高仿印章後,與一般認知不同,蓋印會非常清晰)。而在《大風堂名跡》刊印的石濤和八大山人的作品裡,印文大多非常清晰。《大風堂名跡》首發於1953年,流傳頗廣,鑑定家對於這幅荷塘蘆雁圖少有疑問。
王方宇作為兩幅畫作的持有人,在鑑賞時有一定傾向性可以理解。而老陳的看法當然也不是定論,只是供網友參考。
有網友私下發來了浙江攝影出版社的圖錄中的幾幅畫。網友認為右邊也是贗品的理由主要有,1、八大畫鳥的眼睛很有神采,白眼是為突出神,而且帶點立體感。而上面兩圖的眼睛都較為平面。2、八大畫的鴨子大雁,腳蹼清晰,而上面原屬王方宇的兩圖都是畫的雞爪,僅這點即可以否定其中有真跡。3、構圖上,蘆葦葉,荷花梗,岩石邊緣線,都是倒V字的畫法,不是大家手筆。
著錄
一幅是故宮的藏品,蘆雁腳蹼明顯。
但此畫線條質量不好,特別是懸崖的外廓,畫得細弱而且有明顯的復筆。這與八大山人畫線條的粗重結實特徵區別較大。還有,蘆雁的腿和鴨腿差不多,是比較短的,這副畫裡的腿都比較長,關節粗大類似鶴膝,而脛骨又太過細弱,疑點也過於明顯。相對朵雲軒曾藏的那幅畫,這幅畫的問題要多。
網友提供的另一幅畫,曾是某拍賣公司的拍品,由上博收藏。此畫沒有別的明顯的問題,只是也是“高腳鶴膝”,重心不穩,腳蹼僅用淡墨一掃,不夠完整,顯得有些敷衍。
老陳的看法似乎說服了網友。但幾天後網友又發來了80年代的一本雜誌上的封面畫,朵雲軒所藏的八大山人蘆雁圖,此畫包漿明顯,是開門的老畫,各種風格也與八大山人相同。
這裡腳蹼清晰,筆墨雄強有力,真跡無疑。
總體上,很認可網友的鑑賞力,論述有理有據,老陳也覺得很有道理。
孤證不立。或許八大山人畫蘆雁圖,有時會簡化,會忽略細節吧?八大山人的畫有時確實是得魚忘筌,得意忘形,大量簡化物象的細節。又或許八大山人認為畫腳蹼比較匠氣,只是逸筆草草畫幾個爪子。這應該符合大多數人的印象。
老陳近來翻看資料,見到了青島博物館的一件藏品,大雁腳蹼確實清晰。
青島博物館收藏的蘆雁圖為淡彩設色,構圖與故宮藏本類似,但線條質量要好。此處蘆雁腳蹼清晰。但這副畫的芙蓉花葉,畫得太過平板,不是大手筆寫出來的。這副畫又不能作為蘆雁圖的標準件了。
而這副畫,老陳又查到,臺 灣 中正拍賣曾經拍過一幅,如下圖。
兩幅畫幾乎一模一樣。由於八大山人繪畫在“寫”的階段類似書法,創作過程即使是同樣題材和構圖,即使是雙胞胎,也不可能完全一樣。細節過於近似,說明二者必有真贗之別。
臺 灣中正拍賣的蘆雁圖,筆墨雄強有力,大氣果斷,個人以為是真跡無疑,可以作為標準件。故宮等同題材相似的峭壁水岸構圖可能都來源於此。青島博物館的蘆雁圖,左下方的振羽雁,腳蹼雖清晰但腳爪沒有畫出,整體行筆也是小心塗抹,應該是複製品無疑。
解決了青島博物館和臺 灣拍賣的蘆雁圖的真偽問題,我們初步可以下結論,八大山人蘆雁圖的腳蹼應該是有,而且清晰的。
老陳曾經看過的不少落款八大山人的蘆雁圖看來確實有問題。
此畫厾點小心翼翼,落筆細弱,線條輕薄,難及八大山人的氣度。
這畫岩石、水草皴筆散亂粗糙,線條質量不好。考慮到八大山人畫石不畫水,此畫亦可存疑。其腳蹼全無,或許給了王方宇先生畫雁不畫腳蹼的印象,所以他也就沒有留意本文開頭做對比鑑賞的蘆雁圖中的腳蹼。
現在再看本文開頭兩幅並列對比的蘆雁圖,估計都不是真跡。而右側的畫屬於高仿,左側則屬於對右側一畫的描摹。張大千和王方宇先生對於右側一畫的鑑藏可能都錯了。
王方宇先生是八大山人海外最大的私人收藏家,他整理和闡述的八大山人筆墨分期,為八大山人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老陳很尊敬他。西哲有云,吾愛吾師,但尤愛真理。現在資訊發達,資料查詢方便的時代,應該有信心透過網路共識共同還原真實的八大山人面貌。
對於以上畫作,頭條同好有什麼高見,歡迎關注老陳,歡迎探討和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