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月,在故宮的文華殿有個書畫展,小編去看了。剛進去人還不算多,但走到裡邊就看到一處圍了裡三層外三層的人,不用猜也知道是哪幅畫。看來,大家此行的目的都和小編一樣—— 一睹宋徽宗《聽琴圖》的真容。
在畫的左上方有一首宰相蔡京手書的七言絕句,這一點沒什麼爭議。右上方有宋徽宗趙佶的瘦金書題“聽琴圖”三字,以及左下角他本人“天下一人”的畫押,也沒什麼爭議。爭議最大的一點是畫中的人物和畫作者的身份。
早年間一部分人認為,這幅畫就是宋徽宗本人的畫作,畫中的撫琴人是一位高功道人。但後來有人考證認為,這幅畫並非宋徽宗本人作畫,而是宣和畫院的畫師所作。撫琴的人也並非是真的道士,而是扮成道士模樣的宋徽宗趙佶。
後者考證的依據,首先是人物的臉型五官與《南薰殿歷代帝王像》中的徽宗畫像一致。其次是趙佶特別推崇道教。然後是畫中的一切事物都在襯托撫琴主人公的地位。最後是一左一右聽琴的兩位官員品級不低,清代的胡敬就曾認為那個紅衣服的官員是宰相蔡京。這二位大臣的坐姿和神態都非常謙卑,因此撫琴人的身份也一定很高貴。
如果真如後者所考證的那般,那麼這幅《聽琴圖》便可歸為帝王行樂圖的範圍之列了。而除了宋徽宗外,歷代帝王都很喜歡繪製行樂圖題材的作品,且每每都能見到撫琴場面,足見琴在歷代統治階級“素質教育”中的地位。
唐宋文人藝術遍地開花,皇帝好琴自不必多說。明代也一度琴學繁榮,我們之前就寫過明代藩王宗親嗜琴如命的專題。
清代對皇帝的教育更是馬虎不得,至少到清中期的幾位皇帝都是四藝出眾的。尤其是“彈幕鼻祖”乾隆皇帝,不僅喜歡在古董字畫中籤章,還喜歡在古董琴的底板處也刻上自己大印來表達愛意。
既然歷代皇帝都愛“行樂”,那麼除了彈琴,他們還喜歡幹什麼事情呢?作為史上最有文化的貓,觀復貓館長們也不禁對此感到好奇了。於是,他們穿越進古畫,成為了畫中人,身歷其境地感受到了古人的生活氣息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這不?宋球球、左羅羅、小二黑和花飛飛就相中了三幅行樂圖。
宋球球飾演撫琴的宋徽宗,左羅羅和馬霸霸飾演了聽琴的兩位大臣。
小二黑飾演了正在行樂的明宣宗朱瞻基。只見他目光炯炯的坐在一把胡床上,正愉快地觀賞著一場“足球”賽——蹴鞠。
花飛飛飾演了圍爐觀書的雍正皇帝。創新畫中的提樑盒、蓋盒、多寶閣等陳設都是真實存在的,你都能在觀復博物館中找到實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