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罕真容首亮相 嘉熙通寶大珍式
嘉熙通寶,乃為南宋理宗嘉熙年間(公元1237—1240年)之鑄幣。計有通寶和重寶兩種寶文,材質銅、鐵。形制為小平、折三、折十,背紀年紀局。該錢小平遺存較多,較為普通,鐵錢徑大,然遺存不多,相對比小平銅錢收藏價值更高。
就該錢之大錢而言,在新中國建國以來的主要新泉譜中,皆未載入銅錢或者鐵範銅錢。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其沒有。翻閱民國時期權威泉譜,由丁福保編撰的《古錢大詞典》一書,可見其中載入兩式大錢,一為“嘉熙通寶背十西一”,二為“嘉熙通寶背十西二”。該兩錢皆為銅質,其批曰“試範錢”(即鐵範銅錢)。這表明理宗時期上確實是鑄有銅質大錢的。
其中,上述“嘉熙通寶背十西一”錢,愚已在前不久公展鑑賞了。而“嘉熙通寶背十西二”錢,廣為檢索,一直未見有該錢實物照展示乃至提及,由此可見,該式銅錢發現雖早,但存世卻極為稀罕,在民國當時批為無定價也可證明之。也正因為如此,此錢近年來,有人言此兩錢為當代臆造,所言雖然可笑,然實則也還是因言者眼界狹窄,泉識淺薄之故,此種情況近年也不少見,故並不奇怪。
如是,餘不多言,今日賞泉,特愚所藏此枚“嘉熙通寶背西二”銅錢帳中點選出列,拍其照亮其相,首次將此極難得一見的實物照遣之於此公展鑑賞一番,以饗泉好,以證其實矣。
首識書相。清晰可識,本品面文“嘉熙通寶”四字,直讀;背穿上“十”字,穿下“西二”二字,面背皆為楷書書體。續見其字書寫中規中矩,書意古樸,筆劃橫直豎立,起收有頓,轉折見鋒,十足力道。其字形大小適中,佈局亦是協調,嘉熙錢書相風格鮮明。該面背文字,對比譜載拓圖,亦是一樣,正是《古錢大詞典》所載之錢,突出特徵佈局徑較之“西一”更大,其背大“十”字,更為典型。無需贅述,品文識書,本品書相古意盎然而正點,正是其時官爐試範出品,其門得開,毫無疑問。
次觀鑄相。輾轉本品,可見其鑄制相當規整,直徑約為48.73毫米,重約49.82克,鑄體較為厚實,折十形制偏大確定。其鑄相顯示,窄緣,窄穿廓,鑄體方正圓矩,平坦地章,穿輪亦是乾乾淨淨。續觀字廓,輪廓分明,深竣清晰,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處。至此,無需再表,觀鑄識體,本品鑄相規整有加,正是其時理宗官爐試鑄之鐵範銅錢無異,其門再開,無話可說。
再察鏽相。展目本品,其體大部鏽痂裹縛,綠鏽紅斑,已然趨熟相,乃出土於上世紀約七、八十年代,已有數十年之久。可見其鏽痂皮殼疊嶂,深淺相間,分佈極為自然,鏽痂皮殼更是緊實而不糟,可抗刃擊。一言以蔽之,本品耄耋之鏽相可謂一目瞭然,展露無遺。復觀材質,薄鏽之處可見其體泛紅,青銅質地確定,銅色更是凸顯陳舊,包漿亦是老道踏實無虛。毫無疑問,辯鏽識漿,本品鏽相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其門洞開,不在話下矣。
如是,一番鑑賞,幾度審視,此枚“嘉熙通寶背十西二”試範銅錢,三相一材,廉頗黃忠,過關斬將,乃一眼開門見山之品,毋容置疑。如前所述,此錢自民國時期錄入譜中後,便再未見實物及其照片露面,更未見有上拍記錄,可謂真正的珍罕之品,極其難得,收藏價值甚高,顯而易見。
正如之前愚曾言及的,百餘年來,泉譜眾多,我們雖然難以做到盡覽,然,對於一個真正的藏泉愛泉者來說,各個時期的主要且權威的泉譜,我們便不能不有所瞭解和閱覽,只有這樣,泉識見識才能提高,才不至於一葉障目,有眼而不識泰山矣。
以下為民國丁福保編撰之《古錢大詞典》所載該錢拓圖。
原創圖文,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