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代錢幣展覽館(德勝門箭樓)】
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將元朝的首都選定在北京,開始營建北京城,在北京城北部城牆開設一門,名叫健德門,1368年,明朝將領徐達攻陷北京城,將北京改成北平,將健德門改為德勝門,寓意“以德取勝”“道德致勝”。為了方便防守,在元朝基礎上將北京城縮小,將北城前向南移動了5裡,重建德勝門。
明朝正統年間,國力強盛,開始對北京城九門進行加固整修,正對北方的德勝門因為地理位置重要,被打造成牢固的防禦體系,城門上加蓋了高大的城樓,城門外建起了宏偉的箭樓和甕城防禦體系。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北方屬水,守護神為真武大帝,所以在健德門甕城裡,修建了真武廟,供奉真武大帝。
公元1449年,明朝兵部尚書于謙在德勝門駐守,帶領北京數十萬軍民抵抗蒙古瓦剌進攻,並最終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明朝崇禎年間,袁崇煥帶領遼東軍在此抵禦滿族人的入侵,再一次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1915年,民國政府在北京城外修建環城鐵路,將德勝門甕城拆除,1921年拆除年久失修的德勝門城樓,僅保留德勝門箭樓,1980年開始對德勝門箭樓進行保護和維修,修復後的德勝門箭樓坐落在12.6米高的城臺上,重簷歇山頂,面闊7間,後出抱廈5間,整個樓臺高為31.9米,北東西三面各有4排箭孔,基本保留了原來箭樓的面貌。
對外開放後,在箭樓裡設定了德勝門軍事城防文化展,展示了北京城的營建,城門城牆的軍事防禦功能,守衛城門的將士和武器情況和北京保衛戰等相關內容,用模型和場景模擬清晰的展示了德勝門嚴密的防守體系。
1993年在箭樓南牆下按原來面貌重新興建了真武廟,修復完成後,在此成立了北京古錢幣展覽館,這要由鐘樓、鼓樓、東配殿、西配殿,主殿組成,其中東配殿為第一展室,西配殿為第二展室。
第一展室用實物貨幣集中展示了中華文明四千年的貨幣發展歷史,從夏商周時期的貝殼貨幣,到秦漢的五銖錢,再到宋元時期的紙幣,最後到清朝民國銀元。第二展室展示了中國古代民俗錢幣的發展史,民俗錢幣即為一種花式紀念幣,不作為流通貨幣使用,主要用於占卜、把玩、配飾等。四千年的貨幣背後是繁榮的貿易,是血腥的戰爭,也是文明前進的腳步。
東配殿第一展室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四千年的貨幣史,三千年的北京建城史,八百年的北京建都史,一座小小的展覽館,一座僅存的高大箭樓,見證了中華文明的幾千年歷史,北京城幾百年的變遷,偉岸又渺小,平凡又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