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年間,徽州府有一位李姓婦人。十八歲那年,李氏嫁給鄰村一位王姓石匠。婚後不久,李氏生下一個男娃。王家有了子嗣,家人都十分高興。
哪成想,就在小兒子八個月大時,王石匠卻因欠債不還錢,被債主告到了衙門。縣令一看借據,白紙黑字寫得是清清楚楚,上面還有王石匠的手印,王石匠認罪伏法,之後被關進了大牢。
那王家本就一貧如洗,如今王石匠又被關進大牢,不償還這筆欠款,王石匠便會坐幾年大牢。可家裡沒有銀兩,這筆債又如何償還呢?
李氏看著懷中尚且不足一週歲的兒子,她悲苦交加,隨即淚如雨下。家裡尚有一頭小豬,算是最為值錢的家當。本想留到年底再賣,以置備年貨。眼下救夫要緊,李氏無奈,只得將這頭豬低價賣了。
不出幾日,一人前來李氏家裡收豬,談好價錢後那人遞給李氏8兩銀子,隨後拉著豬匆忙離開了。李氏拿著這8兩白銀前去債主家還債,可不幸的事情再次發生。經過債主現場辨別,那8兩白銀並非真銀,而是假的,李氏得知此事後當場暈倒在地。
債主倒也實在,待到李氏甦醒過來,當面將那8兩假銀子還給了她。李氏回到家中,心裡十分不是滋味,家裡最為值錢的家當已經被歹人騙走,夫君出獄之日也是遙遙無期,李氏看著熟睡的兒子,不禁流出了熱淚。
她想了一夜,隔日一早便去了大河邊,她朝著兒子喃喃說道:“你父親遭遇牢獄之災,我再無能力救他,只能以死了斷。我若留你苟活於世,實在放心不下,倒不如與我一同去了!”
說完李氏抱著孩子就要跳河,此時一句喊聲從背後傳來。李氏扭過頭一看,身後正站著一位穿著華貴的中年男子。
“你有什麼難處,居然抱著小孩子尋短見?”男子開口問道。李氏委屈不已,遂將夫君坐牢,又被歹人騙走銀兩之事說了出來。
“那與你懷中嬰兒有何關係?你如此這般豈不是害命?”男子繼續說道。李氏聞言後蹲在地上,抱頭大哭起來。
“你夫君欠了多少銀子?”
“8兩白銀!”
“我是一名商人,這8兩白銀我可以借給你,你拿去救你夫君,請隨我來!”言罷,那名商人帶著李氏去了鎮上。
回到住處,商人從行李包裡拿來10兩白銀,遞給李氏:“這裡有10兩白銀,8兩拿去救你夫君,餘下2兩白銀你拿去買些米麵吧!”李氏感激涕零,欲要下跪感謝,商人趕忙將她扶住。李氏辭別商人後,徑直朝著債主家走去。
那債主接過銀子,再次辨別真假,得知銀子沒有問題,隨同李氏去了衙門。縣令瞭解情況後,立馬將王石匠釋放了。
回到家,王石匠疑惑不解:“家中並無積蓄,娘子又如何籌到欠款的?莫非娘子做了見不得人的勾當?”王石匠越想越害怕,覺得妻子背叛了他,開始質問李氏。
李氏聞言後是哭笑不得,遂將自己賣豬被騙、跳河輕生、巧遇商人相助的事說了。王石匠還是不安心,說道:“他與你非親非故,為何會借給你10兩銀子?那可不是小數目,你這婆娘休要瞞我!你帶我前去他住處,我一看便知!”
“他可是你我的恩人,你怎麼能出此言?你就不怕壞了自己的良心?再說,這都二更時分了,我一個婦道人家怎麼能登門拜訪?”
“休要多嘴,快走!”
無奈,李氏只得帶著王石匠去了鎮上,敲響了商人的房門。
“誰在敲門?”商人問道。李氏趕忙自報家門,並說特意來登門道謝的。商人一聽這話,隨即說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不必太放在心上,況且天色已晚,你我同處一室難免有損你的名譽,快回去吧!”
“我夫君也在身邊,特意來拜謝恩公的!”李氏繼續說道。商人聞得此言,這才披上衣服,起身去開門。王石匠聽商人如此一說,覺得此人乃是正直之人,心裡的顧慮就此打消。
等到商人走出房門,王石匠趕忙屈膝,欲要下跪以感謝商人的救命之恩。商人見狀趕忙走上前去攙扶。可就在此時,商人所住客房的一面高牆轟然倒塌,瞬間將木床砸在了下面。
商人扭頭一看,不禁流出了冷汗,他趕忙拱手朝著李氏和王石匠說道:“承蒙二位出手相助,幫我躲過一劫,不然在下已經命喪高牆之下了!”
李氏和王石匠哪裡能想到,夫妻倆當夜前來登門道謝,沒成想卻幫助商人躲過一劫。
此後,商人與王石匠結為朋友,更是將王家小兒子收為義子。商人時常派人給王家送米麵和銀兩,王家人對恩公是感恩不盡。再後來,在商人的援助之下,義子考中了狀元,在朝廷做了一名官員。
如此美好的結局,果真應驗了“善有善報”這句老話。看來,人活一世還是要多多行善才是正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