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天體部落長老 天然主義者部落 6天前
收錄於話題
#鋅同位素1個內容
#寮國 譚巴嶺1個內容
#牙齒化石1個內容
#70,000 年前1個內容
#古人類研究16個內容
Jenne 自然部落: 面對事實,這就是“未來奇蹟”的原因。
關注我,開始閱讀。
本文1750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一隻水鹿的牙齒化石,從中取出牙釉質樣本進行鋅同位素分析。這種鹿今天仍然在東南亞發現,特別是寮國。圖片來源:MPI f。進化人類學
來自東南亞的早期現代人類適應了雨林環境
馬普學會
2021 年 10 月 14 日
儘管至少在 70,000 年前就有證據表明我們的物種生活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地區,但這些地區對有機物質的保護不力限制了我們對它們的飲食和對這些棲息地的生態適應的瞭解。由萊比錫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和美因茨約翰內斯古騰堡大學領導的國際科學家團隊現在應用了一種新方法來研究化石人類的飲食:分析牙釉質中的穩定鋅同位素。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對於瞭解史前人類和動物主要吃肉還是吃植物特別有用。
傳統假設經常將熱帶雨林視為早期智人的障礙。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類已經適應並生活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棲息地。一些研究人員還提出,在過去,其他人類物種,如直立人和弗洛雷斯人,因為無法像我們的物種那樣適應這種環境而滅絕。然而,我們對化石人類的生態適應知之甚少,包括他們吃的東西。
鋅同位素揭示了人們主要食用的食物種類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寮國華潘省兩個地點的動物和人類牙齒的鋅穩定同位素比率:譚巴嶺 和附近的南部地段地點。“譚巴嶺 遺址對東南亞的古人類學和考古學特別重要,因為它擁有該地區最古老、最豐富的人類化石記錄,”哥本哈根大學研究員法布里斯 · 德米特解釋說。然而,在譚巴嶺中,幾乎沒有考古證據,如石器、爐膛特徵、植物遺骸、骨頭上的切痕:只有牙齒和骨頭。這使得同位素方法成為深入瞭解過去飲食依賴的唯一方法。
尤其是氮同位素分析可以幫助科學家瞭解過去的人類是否在吃動物或植物。然而,進行這些分析所需的骨骼和牙齒中的膠原蛋白並不容易儲存。在像寮國 譚巴嶺 這樣的熱帶地區,這個問題更加嚴重。“新方法——例如牙釉質的鋅同位素分析——現在可以克服這些限制,讓我們能夠研究以前無法研究的地區和時期的牙齒,”研究負責人、約翰內斯古騰堡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教授托馬斯·圖特肯 說。“有了鋅穩定同位素比率,我們現在可以研究譚巴嶺並瞭解我們這個地區最早的祖先吃什麼樣的食物。”
圖片來源:法布里斯·德米特
自 2009 年開始發掘以來,譚巴嶺已經出土了許多早期現代人類化石。圖片來源:法布里斯·德米特
來自東南亞的化石人類的飲食
本研究中研究的人類化石可以追溯到更新世晚期,更準確地說是 46,000 至 63,000 年前。使用它,還分析了來自兩個地點的各種哺乳動物,包括水牛、犀牛、野豬、鹿、熊、猩猩、獼猴和豹子。所有這些不同的動物都表現出不同的飲食行為,為確定當時人類究竟吃什麼提供了理想的背景。在特定地點發現的動物遺骸越多樣化,研究人員可以用來了解史前人類飲食的資訊就越多。
當我們將譚巴嶺的智人化石的鋅同位素值與動物的鋅同位素值進行比較時,它強烈表明其飲食同時包含植物和動物。這種雜食性飲食也不同於那個時期世界其他地區人類的大多數氮同位素資料,在這些地區,幾乎始終如一地辨別出富含肉類的飲食。“這項研究中進行的另一種分析——穩定碳同位素分析——表明消耗的食物嚴格來自森林環境,”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員埃利斯· 杜福爾說。“這些結果是熱帶雨林中晚更新世人類生存策略的最古老的直接證據。”
研究員 尼古拉 · 斯布林根 使用 MC-ICP-MS 準備分析樣品,MC-ICP-MS 是地球化學中用於測量同位素比率的儀器。圖片來源:MPI f。進化人類學
研究人員經常將我們的物種與開放環境聯絡起來,比如大草原或寒冷的草原。然而,這項研究表明,早期的智人可以適應不同的環境。總之,鋅和碳同位素結果可能表明對從其他東南亞考古遺址看到的熱帶雨林的特殊適應的混合。“在未來,將我們的鋅同位素資料與東南亞其他史前人類物種(如直立人和弗洛雷斯人)的資料進行比較,看看我們是否能更好地理解為什麼他們在我們的物種倖存下來的情況下滅絕了,這將會很有趣, ”第一作者、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尼古拉斯·布林根總結道。
探索
重建脊椎動物化石的飲食
更多資訊:尼古拉斯·布林根等人,從鋅同位素推斷的東南亞熱帶更新世早期現代人類的營養生態學, 期刊資訊:《人類進化雜誌》
由 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提供
只有四分之一的西羅馬皇帝死於自然原因
關注我和微信公眾號,支援 轉發文章,加入自然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