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市情報社原創出品,歡迎關注!
江西要崛起,這次靠運河。近日,贛粵運河開發模式和運營管理研究結果公告發布,這標誌著贛粵運河前期工作已正式啟動,專案將在“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
贛粵大運河全長1301公里,預計總投資超1500億元,超過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1269億)的投資規模。2020年江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2507.5億元。
要拿一半以上的財政收入,去建贛粵大運河,這對江西來說壓力不可謂不大。即便如此,江西為何拼了老命也要開鑿贛粵大運河呢?
一、解決鄱陽湖地理缺陷
眾所周知,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是典型的“過水型、吞吐型、季節性湖泊”。“洪水一片,枯水一線”是其自然地理特徵。
每年2月到6月枯水期,鄱陽湖湖水大量外流;從7月到次年1月的豐水期,則經常性出現長江水倒灌入湖,洪水氾濫,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極大隱患。
2020年汛期,鄱陽湖的面積從3854平方公里增長到4206平方公里,造成江西903.7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344.3億元。那麼,如何調節鄱陽湖的季節性特徵?
第一種方案是修建大壩,在洪水來臨的時候可以開閘洩洪,在乾旱的時候可以起到存水的作用。第二種方案就是開鑿運河,打通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讓鄱陽湖封閉的水能流動。
顯然,江西更傾向於選擇第二種方案。
二、騰出廣闊平原空間發展經濟
鄱陽湖周邊人口稠密,平原面積廣闊,整個流域的耕地面積達8667平方公里,佔江西全省耕地面積的37%。由於鄱陽湖流域頻繁的自然災害,拖累了周邊工業和基建的發展。
如果水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之後,鄱陽湖廣闊的平原空間將會得到充分的釋放利用,環鄱陽湖城市群也會大大提速。
三、重塑江西戰略地位
開鑿贛粵大運河最深層次的原因在於重塑江西戰略地位。江西在歷史上就是富庶之地,只是到了近代以後逐漸衰落。是什麼因素阻礙了江西近代的發展?
很大程度上就是失去了粵漢鐵路的過路權,沒能趕上鐵路時代的紅利,以至於江西由水運時代的地理中心變成了鐵路交通末梢,逐漸喪失了地緣優勢,開始落後於周邊省份。
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年底贛深高鐵即將通車,加上與已通車的京九鐵路、興泉鐵路等,江西終於補齊了鐵路發展的短板。
在中部地區,江西是唯一與長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經濟相連的省份,如此獨特的區位如何體現出來?開鑿贛粵大運河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點。
贛粵大運河,直接將浙贛運河、京杭大運河連線在一起,起到溝通長三角、珠三角與成渝雙城經濟區的作用。
當運河全面開通以後,川渝地區貿易線路經由長江出海的單一通道格局或將改寫改寫,中西部大量的貨物將經由江西南下,鄱陽湖也有望成為國家級的運輸集散中心。
對於贛南地區而言,水泥和糧食、果品、生豬等農副產品,可以以更低的成本運送至廣東地區,與此同時,珠三角產業可以沿著贛粵運河大通道轉移至贛南,輻射帶動江西發展。
因此,江西把贛粵大運河稱為“世紀工程”,你就知道這條運河對江西有多重要了。
城市情報社:專注城市經濟領域,歡迎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