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在各個細分市場獨佔鰲頭的“專精特新-隱形冠軍”型中小企業,成為備受矚目的熱點。中小企業如何借力、借勢,從“不起眼”變為“不可替代”,第30屆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上,原深圳市市長、發改委黨組成員、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將為您把脈、解讀。
融入“顛覆”,勿忘“做久”。
文:中外管理傳媒社長、總編 楊光
來源:摘編自中外管理出品《10年扛與變:誰將笑到最後?》本文首發於2014年10月
2014年,“顛覆”無疑是中國企業界的焦點熱詞。這沒錯,因為我們就處在這樣一個時代裡,要不顛覆別人,要不被別人顛覆。這就像我們這年懇談會的主題:“誰顛覆誰”,我們要不去做主語,要不淪為賓語。
但在必須“破”的同時,我們也到了必須“立”的時候。否則,“顛覆別人”就只是眼前快感,而難逃曇花一現之嘆。
我們已顧不上的“做久”
事實上,本世紀以來,中國企業大多在循序漸進地按照一個必要的線性思考前進。15年前,美國《財富》雜誌的一個榜單,激活了自古就深入國人骨髓的擴張基因:“哦,要做大!”於是從央企到民企,雖動機迥異,卻都在為湊規模而瘋狂,“航母”一時成了口頭禪。
10年前,一些清醒的企業家開始意識到“做大”不等於“做強”,“大而不強”的繁榮都是脆弱的假象。但可惜“500強”之名始終沒能修正為“500大”,“大”與“強”在我們慣性思維裡仍是糾纏不清的。5年前,不管大不大、強不強,中國民營企業都到了交接班的時候,於是“做久”第一次成為企業家們內心隱隱糾結的命題。
但是,2013年開始,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大潮的“顛覆風潮”從天而降,戛然斬斷了中國企業對“做久”的延續性思考。在朝不保夕、魂不守舍下,誰還顧得上“長久”呢?
可是,在顛來覆去中,我們真的可以“顧不上”如何“做久”的問題嗎?
他們堅守:誠信、公平、大愛
越是在變的時候,找出那些不變的東西,就越發重要。而不變的,往往就是我們內心的價值觀。不是“我們做成了什麼”,而是“我們為什麼而去做”。
什麼是價值觀?我舉三個西方企業的例子。
2013年博鰲亞洲論壇上,一家美國百年老店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這家企業,已傳承到了第五代!接班的年輕人至今自豪的是,140年前的芝加哥大火,不僅燒燬了整座城市,也等於燒燬了所有的契約,當“不可抗力”可以赦免一切時,惟有該公司的創始人,堅持還清了自己已付之一炬的債務!從此,“信用”成為這家公司受益一百多年的最大“紅利”。當我們還在鬧心財產或事業如何傳承時,那位第五代繼承人擲地有聲地說:“企業能夠傳承的,只有自己的價值觀。”
2014年,又一家歐洲百年老店出現在我眼前——西班牙皇家社會足球俱樂部。當他們因為來自中國錢寶網(自注:可嘆後來出事了)的戰略投資而走上南京的舞臺時,其主席卻將大量時間“揮霍”在一個距今很久遠的故事上:一次西甲聯賽上,皇家社會隊在我們今天看來很常見地獲得了一個不應吹罰的點球。
但“很不常見”的是,那名主罰的皇家社會隊球員Miguel Sena,故意將球射向了球門外——並反而成為了俱樂部的百年楷模。如此“迂腐”的價值觀故事,我們真能聽得進去嗎?
“價值觀”絕不是“老了”的標誌。
日前,我有幸參加了一家才成立5年的美國生物技術企業在澳門舉行的全球年會。令我吃驚的是,這家新銳的高科技企業,短短几年已催生出了幾十位年收入在百萬美元以上的富翁,並且吸引了來自全球的上萬人趕來參加大會,各國與會者入場時簡直就像奧運會開幕式一樣。但更令我深思的是,這樣一個本基於造富奇蹟的雞血大會,卻在開場沒多久,就花費相當“冗長”的時間,來介紹他們正在全力參與的一項慈善事業:一項由兩名當年只有12歲的美國孩子發起,並已堅持了20多年的貧苦青少年全球救助計劃!因為,他們的價值觀是“改變所有人的命運”。作為火箭級企業,也許他們深知:財富必須與意義相伴,利益必須根植於愛心。
這是兩個為什麼“能做久”,以及一個未來“將做久”的故事。難道在顛覆時代,這些貌似並不時尚的故事,不值得我們駐足思考、仰天自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