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貿易戰越演愈烈,許多中企和美企都在貿易爭端中受到了極大影響。但是有一個現象讓很多人疑惑,那就是即使遭受了一定的損失,大量美企仍舊不願離開中國,到其他國家去建廠。此前很多人認為,外企不願離開中國,是捨不得那裡的廉價勞動力。但實際上,東南亞和印度等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其實比中國的更低,但許多美企依然更青睞中國。對此有專家指出,中國有兩大不可替代的核心因素,是吸引西方資本的主要原因。第一個因素,中國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中國被稱作“基建狂魔”,是一個基礎設施非常發達的國家,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等十分成熟,能極大節省運輸時間和成本,還能促進生產活動的有效開展。第二個因素,中國的製造商們已經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組裝廠家、零部件供應商之間聯絡緊密,任何一家公司在中國建廠後,再想要離開這些叢集產業將會很困難。特別是一些體會過中國產業鏈便利的企業,根本就不想離開,畢竟距離和交通條件與貨物運輸的成本直接相關,何況時間也是一種成本,甚至某種程度而言比人力成本更重要。
近年來中美競爭日益激烈,由於美國率先挑起貿易爭端,導致雙方許多企業的合作受到影響。許多美企憂心自己“過度依賴”中國的供應鏈,想要擺脫“中國製造”的影響力,他們將目光轉向東南亞,希望能扶持東南亞取代中國。作為第一波疫情中的抗疫“優等生”,越南吸引了大量美企的關注,不少企業紛紛跑到越南去建廠。然而,“德爾塔”變異病毒的衝擊之下,越南淪為疫情重災區,許多工廠的生產均受到極大影響,產業鏈薄弱的缺點漸漸顯露。美企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碰壁之後,還是選擇重回大陸,紛紛再次將工廠重新遷回中國。也就是說許多西方資本在外面轉一圈後,還是發現中國製造更好更方便,想要重回中國發展。
近來美國政府不斷敦促本國企業,希望其能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並鼓勵美企將產業鏈迴流美國本土,然而卻效果甚微。美聯社曾在6月下旬時報道稱,美國、日本和法國等,均已敦促本國企業在生產智慧手機、藥品和其他產品時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然而在疫情之下,幾乎沒有企業願意離開中國。美媒指出,許多企業在看到其他國家的生產成本後,90%都會選擇中國。美國曾試圖透過減稅和其他鼓勵措施,來吸引美企迴流本土,然而事實卻與之相反,由於中國擁有穩定的營商環境、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龐大的內需潛力,以及較強的綜合競爭力,這讓許多跨國公司正在考慮擴張在中國的產業鏈,對中國市場也愈加重視。不管美國政府怎樣許以重利,在許多美企看來,很顯然中國的發展潛力更好,產業鏈也更加完善。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製造業的優勢十分明顯,也很難被取代,外企根本就無法與中國製造“脫鉤”。此前在美國政府的號召之下,一些美企開始將目光放在全球,在經過一番分析之後發現,許多國家都有各種小缺陷,根本就無法與中國的產業鏈相比較。一些美企在美國政府的呼籲下,將產業鏈回遷本土,結果發現美國各種零部件的生產根本就不完善,一些生產裝置也比不上中國,即使有政府的補貼,也很難將成本降下來,非常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