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有個新聞,挺值得一說——
有個女碩士,先後在基金、券商、銀行工作過,算是高知專業人士。
18年辭職,專職炒股,結果積蓄都搭進去了。
去年10月開始偷竊,被抓現行……
這事能上熱搜,因為反差特別大。
很多人以為學金融或券商基金工作的專業人士,都很懂投資理財,更容易在股市裡賺錢。
其實並沒有。
如果專業知識多,學問高,學歷牛,就更容易在股市裡賺到錢,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早就取代巴菲特的位置了~
力哥06年入市,07年從事理財工作,十多年來,我見過的各類機構專業大神和民間野雞股神不計其數,總結下來一句話——
從來沒有永遠的常勝將軍
10次選擇,總有幾次對,幾次錯。
很牛的人,認知、邏輯、悟性、盤感都一級棒,的確能在一段時間內做到10對9。
反之,很蠢的人,10錯9也很常見。
比如時不時爆出的內幕交易還虧錢的新聞,真的是“蠢賊”。
但只要觀察週期拉足夠長,即使巴菲特對未來的預測,也做不到10對9,能有7-8成勝率,已是天才。
哪怕老巴自己的投資回報率,這些年也表現平平,完全靠第一大權重蘋果拯救。
如果沒重倉蘋果,這些年業績真不能看。
像朱少醒這種基金長跑名將,能有7成勝率,只要持之以恆,老驥伏櫪,讓複利發揮真正威力,就已經能獲得嚇死人的長期回報——
有些很有名的經濟學家,經常喜歡在媒體上指點股市,激昂文字,說得頭頭是道,聽得心潮澎湃……
過去10多年,我曾長期跟蹤某知名經濟學家,發現在大行情判斷上,的確錯多對少,10猜能有8錯,我都覺得像“反向指標”……
尤其是07年和15年兩次大牛市結束時的判斷,全錯。
早在2013年,他就高呼未來的機會在股市,不在樓市,“人無股權不富”,拼命鼓吹賣房炒股。
現在說這話,問題不大。
但他說這話,可是在2013年……
我跟蹤過的這類經濟學家/財經專家,還不止一個,很多都是笑話。
當然,我自己也好不到哪去,很多人覺得我說的話也像笑話。
但我有一點不同。
我猜對了,會拿出來嘚瑟;錯了,也會承認錯誤,不斷拿出來自黑~
我在《給我的這段人生,做個階段性總結》裡說過,很多人管我叫“反向指標”,其實我也做出過不少神準的判斷。
但整體看,我的贏率估計最高也就6成,再高沒有了,否則我也去做基金經理,年薪八位數,誰還高興寫理財科普文啊~
大家別小看6成,我以前講技術分析的文章裡說過,最牛的技術分析,能把贏率從50%提高到53%、54%,甚至56%,長期堅持,也能獲得很不錯的回報。
突然想到另一個新聞。
三季度超火的“量化基金”,最近表現萎靡,被廣泛吐槽,不過如此。
之前的文章也詳細剖析過:《最近,逆勢上漲!》
量化基金完全依靠數學模型,成也模型,敗也模型,在模型成功執行前,誰也無法斷定模型是否優秀。
如果是個有問題的模型,很可能被帶溝裡。
而且市場一直在變,過去成功的模型,未來不一定繼續成功。
像最近的市場,就特別難把握節奏,行業漲跌輪替毫無規律,像電風扇一樣,今天剛剛大漲,明天就能大跌……
很多股市小白,總對自己的能力有不切實際的過高預期,覺得自己能抓住每一波熱點轉換的行情,吃到每一塊肉。
聽哥一句,不可能的。
巴菲特做不到,朱少醒、張坤做不到,王亞偉、徐翔做不到,力哥做不到,量化模型做不到,你,一樣做不到。
純屬妄念。
很多人靠運氣賺的錢,誤以為是自己的能力,最後一定會憑本事虧回去。
想靠炒股賺錢,真是很難的事。
02
怎麼才能在股市裡長久賺錢呢?
最近,景順、富國、交銀三大基金公司,共同釋出了一份基金投資者盈利洞察報告。
他們想解答一個問題:為什麼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
答案早就有了,力哥說過無數遍。
只不過人家統計了4000多萬真實客戶的5億多個行為資料,得出的結論更有說服力。
1、交易少,更容易賺到錢
統計結果顯示,雖然男女基民比例差不多,但不管哪個統計口徑,女基民的盈利比例和平均收益率,都高於男性。
對應的是,女基民交易頻率明顯低於男性。
男性3.08次/月,女性2.57次/月。
這張圖更清楚,交易頻率和盈利機率/收益率成反比。
投資不是搬磚,越勤奮越賺錢。
投資更像釣魚,只要在確定有魚的池子裡下溝,然後唯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不管風吹浪打,都不要放棄。
過去20年,普通中國人最容易賺大錢的投資,就是買房——買了放著就行,啥都不用幹。
力哥在《“對不起,我們離婚了”》一文裡分析過男女性別差異。
男性天然主攻,注重力量和速度,風險偏好高,更不耐煩。
女性天然主守,注重耐力和靈巧,風險偏好低,更能耐得住性子。
所以遇到虧損,男基民更容易斬倉,換個基金下注;女基民更容易忍住,等到花開結果。
2、錢越多,越容易賺到錢
如圖所示,年紀越大的人,盈利比例越高,收益率越高,當然,投入金額也越多。
年齡越大,說明經驗越豐富。
有無經驗,的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年齡越大,說明積累存量財富時間越多,可投本金越多,心態就更淡定,不浮躁,不急著賺快錢。
所以錢越多的人,越容易賺到錢。
但也很難苛責那些只能拿出幾千塊的小年輕,太急功近利。
貧窮本身,就是無法擺脫貧窮的原因。
一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人,不可能考慮10年後的發展藍圖,更不可能為養老未雨綢繆。
3、能否持有3個月,是盈利關鍵
持倉3個月以下的客戶,平均收益率是負數。
一旦超過3個月,盈利比例和平均收益率就會大幅上升。
隨著持有時間不斷變長,收益率也持續提升。
持有10年以上的客戶,幾乎全部盈利。
但從價效比上看,持有1-3年的盈利機率最高。
因為18年以來這3年,A股整體向上。
但再往前看,就是上一輪股災和熊市,收益又會大幅回撤。
說明在A股,長期投資並不是一直傻傻持有,還是要對大行情做一個擇時,情緒高點要撤。
4、大部分基民是“反向指標”
這是最令人痛心的一張圖。
但凡股市大漲,群情激奮,估值昂貴的時候,買基金的人總比賣基金的人多很多
比如07年、15年、20年和21年初的上漲行情中,買入額都大幅增加。
股市大跌,市場萎靡,估值便宜的時候,賣基金的人總比買基金的人多。
比如11-14年的熊市期間。
大部分人永遠是市場熱的時候,才開始關注股市,投入資金;市場冷的時候,不聞不問。
這種心態,註定錯過低位,買在高位,怎麼可能賺錢?
你可能會說,現在是什麼時間?該買還是該賣?
別的我不敢說,但中概股基金肯定是黃金賣出垃圾價的時候。
我知道,肯定有無數人會駁斥,無所謂,正因為很多人的反對,我才有可能最終賺到錢。
5、再好的基金,絕大多數基民也拿不住
84%的基民,收益率在-30%到+20%之間,就贖回了。
很少有人能長期熬得住超過30%的虧損。
類似於現在恆生互聯的狀態。
但更少的人能在大幅盈利情況下,依然拿著。
收益率超100%才贖回的,只有1.16%。
而像富國天惠、景順鼎益這種長期大牛基,成立以來,累計漲幅超2000%……
6、定投有助於賺錢
很顯然,定投比不定投的客戶,更容易賺到錢。
根本原因,可能就是下面這張圖顯示的——
定投客戶,小額持續投入本金,壓力更小,心態更平,也更有耐心,所以投資時間更長。
時不時有人為搏眼球,高呼“定投是一場騙局”!
定投本身不是啥神奇的賺錢秘籍,它本身也有明顯缺點,比如鈍化效應。
但定投真是最符合人性的,普通人最容易堅持下去的一種傻瓜投資策略。
講真,力哥自己已經不怎麼定投了。
因為我股市裡存量資金太大,定投鈍化效應明顯,意義不大,我基本都在做網格收割。
在我覺得合適時機,做一次性集中加/減倉。
比如去年3季度,清倉黃金ETF。
今年2-3季度,逐步建倉茅臺,減倉石油基金。
今年7-8月,大幅加倉中概互聯。
這個月,則大幅減倉有色ETF,清倉石油基金,同時加倉軍工ETF。
但我不認為,第一時間把我的操作告訴大家是好事。
上面說過,我的贏率不過6成,我對我的資產配置和投資組合做了充分考量,我能承受看走眼的風險,但很多人不能。
我說加倉軍工,可能只佔我總資產3%。
但有人聽我說加倉軍工,可能一下子能加到100%……
一般人太容易斷章取義,只看到我說一句話,就盲目跟風。
我腦子裡裝了一片“海”,說出口的只是一片“浪花”。
但很多人腦子裡沒有這片“海”,偶爾看到一片“浪花”,以為就是“大海”!
對普通人來說,最好還是老老實實定投,能最大限度避免犯錯。
03
上面這些統計,總結起來一句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股市永遠在懲罰急躁的人,獎勵有耐心的人。
股市賺錢很難。
但股市賺錢,也可以很容易。
如果實在按捺不住躁動的心,我給你兩個錦囊:
一是買封閉式基金,你中途想買不能買,想賣不能賣。
二是買年金險,雖然潛在回報低一點,但貴在確定性極高,而且同樣想賣不能賣(損失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