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縱橫論
蘇-35戰鬥機是俄羅斯空天軍中僅次於蘇-57的裝備,同時也是大名鼎鼎的側衛系列的最終改進型,具有非常強悍的戰鬥力和效能。為了增強我國空軍的戰鬥力,並引進俄羅斯戰機身上的部分技術,我國總計進口了24架俄軍蘇-35戰鬥機,這些飛機也就成為了中國空軍中的重要戰鬥力。
把蘇-35買到手之後,按照各國經驗,首先要做的事是熟悉飛機,隨後根據飛機的效能特點和本國的要求,對飛機進行一定的改造和熟悉,以讓飛機發揮出最好的功能。但平心而論,蘇-35機體設計是不錯的,沒有進行改動的必要性,而飛慣了蘇-27的飛行員試飛蘇-35之後,對這款飛機也是讚不絕口,直接使用並沒有什麼問題和不適應。即使有些裝置,例如機載雷達方面中國有了更先進的技術,但沒有必要對完善的飛機拆卸開來進行大改,蘇-35的效能仍然是一流的。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蘇-35先進到中國直接接受,不需要作出任何的改動呢?實際情況也不是這樣,雖說中國方面接受蘇-35之後沒有對飛機進行改動,但對於配套蘇-35而來的一些裝置,中國空軍並不是特別滿意,以至於一接收蘇-35,中國空軍就用自己的產品替代了俄羅斯的產品。這個讓中國空軍迫不及待要去改動的東西,就是配套蘇-35使用的俄軍Zsh-7APN頭盔。這款頭盔的效能總體來說平平淡淡,不僅可靠耐用,還配備目標指示系統,沒有太過明顯的缺陷。但Zsh-7APN缺點也不是沒有,要說這款頭盔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尺寸和重量實在太大。
俄羅斯人為了保證安全皮實,在頭盔的製造方面確實不含糊,材料用的足,這就造成頭盔重量過重。戰鬥機飛行員長期佩戴,頸椎容易受損,且舒適度不足,雖說是小問題但長久下去很容易影響戰鬥力。此外,尺寸過大的頭盔也容易引發安全問題,在彈射逃生時有頭盔卡在駕駛艙邊框的可能性,這是非常可怕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國立刻為蘇-35飛行員配備了自產的頭盔,採用新型複合材料以減低重量,令飛行員受到的負擔大大減小。
同時,新頭盔還配備夜視儀固定螺絲、觀察儀表盤、護目鏡以及專門的雙孔保護蓋。這些精細的設計,是粗曠的俄羅斯軍工所缺乏的,難怪有人說俄羅斯給我們出售蘇-35,但我們可以倒過來給他們出口蘇-35使用的頭盔,這充分顯示出了中俄輕工業的差距。不過,論戰鬥機飛行員的頭盔,這方面最強悍的還是美國人為F-35戰機研發配置的頭盔,這不是吹噓美國人,F-35的頭盔最貴,但也最先進。
和其他國家空軍的頭盔不一樣,F-35的頭盔不僅是保護作用,更是協助作戰,頭盔有顯示系統,戰機飛行員需要了解的資訊例如空速、高度、航向和告警資訊等都會顯示在頭盔面罩上,極大地減輕了飛行員的負擔。更厲害的是,F-35周邊的6個紅外攝像機的實時畫面,都會以3D影象的形式傳輸到頭盔上,飛行員可以快速知曉飛機周邊的資訊,理論上連扭頭都不需要就能看到各個方向,如此先進的技術確實是世界領先。當然,這樣的頭盔實在是太貴了,單價需要40萬美元,約合255萬人民幣,只有大手大腳的美軍才會在頭盔上花這麼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