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雖然彭老總是抗美援朝總司令,但是由於身體原因在戰爭期間他多次回國休養,而每當這個時候,與美軍鬥智鬥勇的任務就落在了6位兵團司令員身上。
因此抗美援朝的勝利不應該僅僅歸功於彭老總,還應該分不少到這6位兵團司令員身上。
那麼這6位兵團司令員,分別有著怎樣的故事?回國後又分別是怎樣的待遇呢?
一路諸侯宋時輪
說到朝鮮戰爭中的6個兵團,大家率先想到的應該就是宋時輪的第九兵團了,畢竟長津湖戰役不僅成編制地打掉了美軍一個團,改變了整個戰局走向,而且其戰士們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鐵血也給予我們久久難以散去的震撼。
1907年出生於湖南黃村的宋時輪,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就是“三度入黨”。
早在1927年就入黨的他,慘遭415慘案波及被捕入獄,直到1928年才出來,由於長期失聯,他最終決定重新入黨。
可是1934年的時候,他又因為言語過於耿直而受到了紅軍大學的處分,慘遭開除黨籍三個月,直到後來毛主席委任他去帶兵的時候,他才幽幽的說出了自己的情況。
毛主席對此也沒有過多表態,只是允許了他重新入黨,而由於宋時輪這個人性格實在太過剛強正直,所以連毛主席都曾戲謔著與他說道,
“宋時輪,你這也是一路諸侯啊!”
從此,“一路諸侯”宋時輪聲名遠揚。
1950年朝鮮戰爭,毛主席親自點名宋時輪率領第九兵團奔赴朝鮮,最終的結果大家也知道了,在零下40度的嚴寒裡,宋時輪帶著他的部隊全殲“聯合國軍”美第7師第31團,創造了志願軍史上唯一一次消滅美軍建制團的記錄,直接打出了朝鮮戰爭的一個重要拐點,表現極佳。
回國後,宋時輪於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後來又陸續擔任軍事學院科學院副院長和院長等職務,帶人編撰了《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被譽為中國軍事百科事業的奠基人,1991年病逝於上海,終年84歲。
帶兵最多鄧上將
與宋時輪相同,鄧華在1955年也同樣被授予了上將軍銜,而且這位將軍還是“帶兵作戰人數最多”記錄的保持者。
據說他累計指揮過140萬的部隊,在這個宏偉的資料面前,就算是指揮過百萬大軍的粟裕戰神都得靠邊站。
為什麼說率領140萬的部隊作戰很牛呢?
原因很簡單,要知道一個兵團才3個軍,一個軍才2萬人,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一個兵團司令揮下僅僅只有6萬人。
你要說在這方面我軍中有誰能跟鄧華比,那也只能勉強列出一個彭老總了,因為彭老總和鄧華都曾經擔任過抗美援朝總司令,這也是他們麾下能有如此多的部隊的重要原因。
朝鮮戰爭爆發時期,毛主席的本意是讓黃永勝率領13兵團出擊,可是在會議上有人提出不同意見,認為鄧華的軍事才能更強悍,應該讓他去取代黃永勝,這也是為什麼鄧華會在後來率領黃永勝的13兵團出兵朝鮮。
鄧華的軍事才能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深得彭老總的認可,像上甘嶺戰役就是他所創造出的經典戰役,至於之後的金城反擊戰就更不用說了,所以他在1955年被封上將,實至名歸。
而鄧華在1980年7月3日病逝於上海,終年70歲。
走哪打哪楊成武
聊完了宋時輪和鄧華,咱們接下來再來聊聊楊成武,這位開國上將經歷之波瀾壯闊堪稱傳奇。
1914年,楊成武出生於福建長汀,14歲的時候他就加入了共青團,16歲的時候加入共產黨。
在這個過程中,他就已經參加過閩西農民暴動了,而加入我黨之後,楊成武的功績更是排滿了履歷表。
飛奪瀘定橋、突破臘子口就不說了,大家從小聽到大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平型關戰役和百團大戰裡,他同樣是大放異彩,更了不起的是,在黃土嶺戰役中,他還擊斃了日軍地方最高司令官阿部規秀中將,直接將這位“名將之花”斬於馬下。
後來的經歷我們也不多做贅述,一句話形容就是走到哪打到哪,打硬仗、累仗那是沒怕過。
抗美援朝爆發之後,楊成武率領麾下第20兵團參戰,打出了經典的“文登川之戰”。
在猝不及防且兵力逆勢的情況下,硬生生三天殲滅了1.7萬敵人,打得美軍第7師潰不成軍,一舉重新整理朝鮮戰場我軍月殲敵最高紀錄。
這之後的他更是一路高歌猛進,一度讓美軍看到這支部隊都害怕。
1955年,楊成武獲授上將軍銜,1958年他就參與了炮擊金門,1959年他又組織了西藏評判,1960年他指揮了中緬警衛作戰,1962年他負責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對於如此彪炳的戰績,我們只能用4個字來形容,那就是“風采依舊”,這位上將後來又陸續擔任過第1副總參謀長、福州軍區司令員等職務,2004年在北京去世,終年90歲。
三羊開泰楊得志
在我國解放軍中,有兩個人與我們上述的楊成武是齊名的,一個是楊勇,另外一個就是楊得志。
由於他們三個人在戰爭時期做出的卓越貢獻,所以毛主席親自將他們喻作“劉關張”,周總理更說他們是“三羊(楊)開泰”。
1911年,楊得志出生於湖南地區,從小就跟著父親打鐵、長大後又去煤礦裡當過工人,所以氣力十分之足,他本人也長得相當威武霸氣。
1928年他跟隨湖南起義武裝來到井岡山,於同年10月加入共產黨,年僅17歲。
隨後他的戰鬥生涯與楊成武就大致相仿了,1930年帶兵反圍剿,1932年憑藉一個團打退國民黨三個師,1934年率領部隊強渡烏江,闖下了偌大的名聲,1936年又分別參加了東征和西征。
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楊得志的貢獻我們就不多做贅述了,他能被列為和楊成武齊名就足以證明一切。
1951年,他率領十九兵團奔赴朝鮮參與抗美援朝,參與指揮了上甘嶺戰役,打出了我軍的威風,在隨後的抗擊美軍過程中,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楊德志被授予上將軍銜、被任命為濟南軍區司令員,後來又陸續擔任了中央軍委委員、山東省委第一書記以及武漢軍區司令員等等職務,1980年更是當上了國防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參謀長,1994年與北京逝世,終年83歲。
浪子回頭董其武
與上面介紹的幾位將領不同的是,董其武早期其實是國民黨將領,跟隨傅作義一同打了20多年的仗,在國民黨裡也算是做到了高層,只不過後來他浪子回頭、投入了我黨的懷抱,這才成為了69軍軍長董其武。
董其武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貢獻,我們這裡就不多說了,著重來聊一聊他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所做出的貢獻。
作為一位主動請纓的將領,董其武充分表現了革命黨人的覺悟和決心,而他在抗美援朝中的表現,也沒有辜負黨和國家對他的信任。
不僅順利完成了修築機場的任務,而且還率領部隊始終衝殺在抗美援朝的第一線,也正因為他的卓越表現,所以1955年時,毛主席特意點名,
“董成武是一定要授予上將軍銜的。”
就統戰方面而言,由於董成武在黨外比在黨內更有作用,所以我黨剛開始並沒有批准董成武的入黨申請書。
可是董成武始終沒有放棄,1980年那會兒,年過80的董成武再次遞交了入黨申請,這一次我黨最終沒有拒絕,不久後同意讓他成為了共產黨員,董成武熱淚盈眶。
1989年,董成武於北京逝世,終年89歲。
與人為善的陳賡
談到陳賡,那真是與人為善的典型代表,他跟我黨中很多同志的關係都非常要好。
比如毛主席,周總理等等,而他能夠做到這一點的關鍵就在於智商高、情商也高。
和大家關係都好就不說了,陳賡的能力和資歷也都沒得說。
從能力上來看,我軍指揮打仗這方面能夠超過他的寥寥無幾,從資歷上來看,十大元帥裡資歷比成功老了也只有朱德元帥,就他的黨齡還僅僅只比陳賡早幾個月。
在這種情況下,陳賡明明應該被評選為元帥才對,為什麼1955年他只落了個大將軍銜呢?
答案還是那4個字,“與人為善”,部隊評軍銜是不能夠僅僅看軍功資歷的,還要講究制衡,而情商智商雙高的陳賡,怎麼會不考慮這一點呢?所以說與其說他是沒評上,不如說是他沒去評。
抗美援朝戰爭中,能夠和彭老總直接對話的也就只有陳賡了,其餘幾位司令多多少少還差些意思,很多重要的決定都是彭老總和陳賡共同制定的。
在彭老總回京養病期間,更是陳賡一力挑起了對抗美軍的重擔,由此可以看出陳賡的能力與貢獻。
回國後,陳賡在1955年被授予了大將軍銜,還分別擔任了中央委員以及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令人惋惜的是,陳賡1961年就在上海去世了,年僅58歲,這也是黨和國家的一大損失。
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我黨從諸多將領中選出這6位前往朝鮮半島作戰,本身就是對他們實力的最好認可。
也正是因為他們的不懈努力和英勇作戰,志願軍才能以最小的損失擊敗美軍、在國際上一揚了新中國之國威,而將軍們的精神也值得後人永遠追憶、緬懷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