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年末,克羅埃西亞結束了和塞爾維亞的漫長戰爭,第二年四月,一架滿載美國政府高官的軍用飛機飛往克羅埃西亞的臨海城市,在即將抵達目的地的時候離奇失聯,最終只在2300英尺的山區中找到飛機殘骸。機上只有一名負責乘務工作的女軍士倖存,其餘高官無人生還。
所有人都只能希望女軍士醒來後說出墜機真相,然而她在送醫途中就不幸去世。
這架飛機在戰火殘存的中歐山區遭遇了什麼?有誰會對美軍飛機下手?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場令美國損失慘重的空難,新來的朋友不妨點個關注,我們繼續往下看。
布朗訪問克羅埃西亞,當時地區複雜
1996年4月,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結束不久,該國正處於百廢待興的境況。時任美國商務部長的羅納德·布朗帶領一隊政府要員訪問克羅埃西亞。這次訪問旨在和克羅埃西亞政府協商援助。因此,克羅埃西亞對待此次訪問十分認真,總理親自接待了這隊美國官員。
羅納德·布朗在克林頓政府中有極高的地位。布朗是軍旅出身的非裔,打破了當時有色人種從政的天花板,曾擔任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1992年,克林頓競選總統時受到了布朗的鼎力相助,當選後他也投桃報李,任命布朗為商務部部長。民主黨內部對他的評價很高,認為他的為人處世和政治能力都很出色。
這樣一個人物的到來,令駐克羅埃西亞的美國大使彼得·蓋布拉斯十分重視。他陪同布朗在首府遊覽3天后,向他提出一個聽起來十分美妙的建議:去克羅埃西亞的濱海城市杜布羅夫尼克看看。
杜布羅夫尼克是亞得里亞海上的著名古城,位於克羅埃西亞的邊境線上,戰前是世界聞名的旅遊聖地。但賽軍在戰爭中炮轟了杜布羅夫尼克,使該城的古建築受損。
對於剛誕生的克羅埃西亞來說,振興這座旅遊城市是非常要緊的,如果能向世界展示古城仍然挺立的一面,那麼重歸的遊客會為克羅埃西亞帶來大量財富。
布朗也認為這個計劃非常不錯,他欣然同意了,於是在訪問的最後一天,一行人從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登機出發,目的地是杜布羅夫尼克機場。
美國高官乘坐的飛機失聯
克羅埃西亞總理和美國大使乘坐一艘軍用飛機先行出發,當他們抵達目的地後開始了漫長的等待。當天下午暴雨肆虐,遲遲沒有等到布朗等美國高官聯絡的前一隊人馬,他們心裡開始忐忑起來。果然,克羅埃西亞總理收到了一則密報:布朗乘坐的IFO21飛機失聯了。
華盛頓很快收到大使的報告,美軍高層震驚,克羅埃西亞地區仍有殘存的戰火,難道是賽軍發起了報復劫持了IFO21飛機嗎?
緊張的搜尋和救援立刻展開了。漫長的等待後,卻只有一個不幸的訊息傳來,IFO21航班墜毀在山區,無一人生還。
一架美國軍用飛機怎麼會經歷如此慘重的墜毀?飛機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華盛頓的調查組立刻行動了起來。經過他們的調查,起底了一樁令人震驚的美軍醜聞。
回到4月3日當天上午,布朗等人一大清早就登上了IFO21,他們預定在當天下午三點參加在杜布羅夫尼克舉辦的記者會。
IFO21是一架美軍定製的波音737飛機,專門負責轉送政府要員。在美軍的要求下,這種定製版波音737客艙非常舒適,能夠滿足這些官員隨時隨地的辦公要求。乘坐飛機的官員絕不會懷疑飛機的質量。
但實際上,除了客艙經過改造外,飛機其餘部分幾乎和原版波音737沒有區別。注意,我們說的是幾乎。正是那些細微的差別導致了接下來的悲劇。
此次事件發生的原因
駕駛這艘飛機的機長叫做戴維斯。他出身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在空軍服役時展現出了高超的駕駛技巧,因此被調任至駐德國美軍,專門擔任轉送官員的飛行員。
戴維斯的履歷很漂亮,但這是他第一次在克羅埃西亞地區執飛。他對這片區域的地理缺少了解。而此時克羅埃西亞的境況還未完全穩定,是當時世界上最混亂的地區之一。因此空中的形勢也很複雜。戴維斯需要在偵察機的幫助下執飛。
這更加加劇了他駕駛的困難。
與他形成對比的是執飛前一架飛機9ACRO的機長,該機長擁有豐富的克羅埃西亞地區執飛經驗,他準時把克羅埃西亞總理和美國大使送到了杜布羅夫尼克機場。
降落後的9ACRO機長很擔憂IFO21的境況。這天一直暴雨不斷,下午兩點後雨勢繼續加大,這樣的情況很難讓IFO21順利降落,他聯絡戴維斯,建議他們轉飛另一個情況稍好的斯普利特機場。
這個建議顯然是明智的。可是一旦改飛,就意味著布朗一行人無法準時抵達記者會,這讓戴維斯很焦慮。
由於克羅埃西亞複雜的形勢,這片區域有嚴格的空中管制。預警機隨時緊盯附近領域,為當地飛機提供允許飛行的空域。核准空域是隨時在調整的,IFO21起飛以來已經接到兩次變更通知,在預警機的要求下他們不得不向西繞了一個大彎前往杜布羅夫尼克。
幾次延時讓戴維斯壓力很大。他剛剛硬著頭皮通知客艙會延遲十五分鐘降落,就收到了9ACRO機長改飛的建議。
戴維斯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認為自己有能力在暴雨密佈的杜布羅夫尼克機場降落。
杜布羅夫尼克機場是怎樣的一個情況呢?自從1991年賽軍佔領該機場以來,機場設施遭到了嚴重破壞。原本建設的輔助飛機降落的裝置被破壞殆盡,他們既沒有探測天氣的多普勒雷達系統,也沒有能保證客機準確降落的進近通道,甚至連最基本的監控降落的雷達也沒有。這樣一來,當地空管能提供的幫助都非常有限。
他們唯一剩下的一套裝備是NDB無方向性信標臺。兩座信標燈分佈在機場沿岸,他們向飛機發送訊號,以示其位置,接收到訊號的飛機則能按信標臺的方向進入機場。這種指引方式顯然非常落後,飛行員收到訊號後還必須參考航空圖才能確定所在位置,也就是說飛行方向的準確性還是依賴人力。
更糟糕的是,這架美軍定製版波音737只有一臺ADF自動定向儀。ADF自動定向儀是用來接收信標臺訊號的,一臺ADF只能接收一座信標臺訊號,包括普通版波音737在內的一般客機會有兩臺ADF自動定向儀。定製版明視訊記憶體在設計缺陷,這導致戴維斯機組必須不斷切換唯一的ADF,才能接收到兩座信標臺的訊號。
在暴雨肆虐的杜布羅夫尼克空域飛行本來就讓戴維斯手忙腳亂,頻繁的切換ADF更加增大了機組的操作難度。可以這麼說,以IFO21的裝置,他們根本不具有在杜布羅夫尼克機場降落的資格。
戴維斯在嘗試了一段距離後,決定放棄接收信標臺的訊號。他採用了一種更加古老的導向方法,使用機上搭載的INS慣性導航系統。INS透過陀螺儀檢測飛機的轉向和傾斜度來為飛行員提供方向。
但這種古老的裝置有個極大的缺陷,如果陀螺儀沒有能精確捕捉到飛機的動作,那麼依賴陀螺儀的INS計算肯定會出現偏差。這樣一來,INS提供的方向就會出現誤差。
不幸的是,這樣的事件正好發生在了IFO21上。這導致機組飛行的方向與正確方向出現了7度偏差。這聽起來是個很小的數字,但當飛機以數百公里速度飛行的時候,這點小小的偏差會迅速拉大。IFO21飛向了與目的機場相差三公里遠的區域,那裡是一片高達2300英尺的山區。
戴維斯完全沒有意識到方向偏差,他一心以為即將抵達機場,他開始準備降落。
此時他必須參考手裡的進場圖來確定飛行高度。他手裡的進場圖顯示此處的最低進場高度為2130英尺。但實際上杜布羅夫尼克機場規定的最低進場高度為2800英尺。
這份錯誤地進場圖成為了點燃空難的最後一把火。雖然戴維斯機組找錯了方向,但如果他們按照正確的進場高度飛行,就可以避開山區,然而他們按照遠低於標準的高度飛行,於是當他們穿過烏雲和暴雨的時候,出現在眼前的是一片地形複雜的山區。
戴維斯驚嚇中盡力急速攀升,然後已經來不及了。滿載高官的IFO21墜毀在了山區前。
戴維斯不及時改飛、機場裝置落後、飛機裝備不合要求,再加上錯誤的進場圖,最終導致了這場空難。
而讓他們走向無人生還慘況的還有其他原因。前面提到,當地機場連雷達都沒有,所以當飛機失聯後,克羅埃西亞根本沒有搜救的水平,只能依賴美軍的幫助。然而美軍並不熟悉當地地形,再加上暴雨,他們足足花費了四個小時才找到墜機地點。更加致命的是,這片山區還存在賽軍留下的雷區,上山的地形非常複雜。
當搜救人員趕到時,現場只剩一名女軍士倖存。她已經重傷陷入昏迷,等她被送上救護車時已經太晚了,最終這名唯一的倖存者也在送醫途中不治身亡。
調查組只能寄希望于飛機上的黑匣子查出事故原因。但他們卻沒有在殘骸裡找到黑匣子,這架定製版波音737的裝置奇缺程度讓調查組大為震驚。他們只能依靠IFO21的航行軌跡推斷出前面的事發經過。
最終結果公佈時,大家不禁想問一個問題:為什麼軍方提供的進場圖會出現如此大的差距。調查組的回答讓人吃驚,原來他們發現這些進場圖是由駐德美軍提供的,他們沒有按照規定讓空軍稽核進場圖,就交給了機組使用。這是因為以杜布羅夫尼克機場的情況,根本不會被空軍允許再次降落。當地負責人馬祖羅斯基認為為了靈活執行任務,他不能被空軍標準限制,所以直接繞過高層對戴維斯機組下達了降落杜布羅夫尼克機場的命令。此前,他還做出過許多這樣“靈活”的決定。
調查組揭開了美軍的一樁大丑聞。美軍高層瞬間遭受了媒體和民眾的質疑。最後,馬祖羅斯基被下臺。這架飛機上的美國高官全都葬送在中歐的山區。
你覺得美軍的這一系列奇葩操作該如何評價呢?
喜歡本期內容的話,記得評論點贊和關注哦。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