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是貫徹實現國家海洋戰略使命的軍種,對於國家在海洋競爭中贏得海權具有決定性作用。
1884年,美國近代海軍戰略理論家馬漢率先提出“海權”的概念,他在《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中指出:“擁有優勢海軍和其他海上力量是確立對海洋的控制權以實現國家戰略目的的保證”。
也就是說,一個國家只要掌握了制海權即掌握了全球貿易的生命線,進而掌控了全球政治博弈的戰略主動權。
近代以來,美國海軍一直是全球海洋上當仁不讓的主宰。冷戰結束後,近乎“天下無敵”的美國海軍完成了“由海向陸”的戰略轉變,然而隨著中國海上力量的增強,美國海軍又開始調整其總的戰略思想,以應對未來新的挑戰。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是伴隨著新中國一起成長起來的軍事力量。在建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人民海軍一直是以“空、潛、快”為主的沿岸型海軍,直到本世紀初才逐漸發展為以大型艦艇為主的遠洋型海軍。
如今,中國海軍的快速發展已經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注,甚至有觀點認為中美海軍的實力已“旗鼓相當”。
那麼,如今的中國海軍是否會動搖美國海軍的優勢地位呢?中國的海軍建設又能從潛在對手那裡吸取哪些經驗與教訓呢?
中美兩國在海上力量建設的戰略定位、發展路徑等方面存在較大的不同。
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全球性超級大國,美國目前的海軍戰略主要著眼於制海權的靈活運用,也就是基於所謂的科貝特型海權理論。
朱利安·斯泰福德·科貝特是英國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與海洋戰略家,一直致力於陸海權的平衡,強調“有限戰爭”的概念。
實施科貝特型海軍戰略的具體措施是強化軍事力量的投射,但不會一味擴大艦隊規模。
不過,面對地緣政治的演變,尤其是中國的崛起,美國海軍今後可能重新回到奪取制海權的老路上來,也就是建設一支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大海軍”,即所謂的馬漢戰略。
與野心勃勃的美國海軍相比,中國海軍的總體戰略尚沒那麼宏大,目前的主要任務在於提升中、近海的區域拒止與反介入能力,在戰略型別上,基本介於法國青年學派型與提爾皮茨型之間。
青年學派理論誕生於十九世紀末的法國,其理論核心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技術,建立一支機動性強的小型艦隊,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
二戰後的蘇聯、改革開放前後的中國,以及如今的伊朗都不約而同地採用了這一理論。
提爾皮茨型海軍的主旨源自德意志帝國海軍元帥,德國大洋艦隊之父提爾皮茨提出的所謂的“存在艦隊”概念。
其主要指導思路是透過有效構建第二島鏈以內的火力殺傷區,增加強敵的介入成本,即僅憑現有艦隊的存在感令敵國海軍不敢輕舉妄動。
中國海軍目前的戰略構想就是要建設一支屬於自己的“存在艦隊”,以便應對美日等潛在對手的威脅。不過,伴隨著中國海外利益的增多,中國海軍在將來也可能會部分採取科貝特型海軍戰略。
一個國家的海軍裝備建設基本取決於該國的綜合國力與總體戰略。
冷戰結束後,失去了主要對手的美國海軍在總體規模上並未有實質性的增長,反而將精力放在了“由海向陸”的兵力投射上。
在裝備建設方面,陸續推出了主要負責對陸攻擊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以及主要用於近岸作戰的瀕海戰鬥艦(LCS)。
瀕海戰鬥艦是美國海軍為取代“佩裡”級護衛艦而開發的中型水面艦艇,該艦採用了當時美國最先進的造艦技術,具有航速高、隱身性好、功能多元等特點,主要在敵方近岸水域執行低強度作戰任務。
不過,在服役過程中,瀕海戰鬥艦也暴露出戰鬥力不足、適用範圍過小,執行費用昂貴等缺點,最早的“獨立”號與“自由”號已相繼提前退役。
從美國海軍急於尋找其替代者,也就是下一代護衛艦FFG(X)的行為來看,瀕海戰鬥艦並不能算是一款成功的武器。
排水量近1.5萬噸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是美國海軍在冷戰後設計的一款專門用於近海對陸打擊任務的多用途驅逐艦。
該艦採用了一體化桅杆、全隱身艦體、側舷垂直髮射系統等一系列尖端技術,問世後一度被稱為“科幻戰艦”。
然而就是這樣一款帶著“光環”誕生的軍艦,卻被貼上了“中看不中用”的標籤,成為了美國海軍心中永遠的痛。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所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
首先,該艦前期投入的研發費用過大,訂購數量不足,導致首艦造價高達44億美元,後續艦艇的造價也是居高不下。
其次,作為核心武器裝備的2門155毫米AGS隱形艦炮雖然技術先進,但卻因為制導炮彈太貴面臨著有炮無彈的尷尬局面。而佈置在艦體兩側的80單元導彈垂髮裝置不僅數量過少,在安全性上也有不小的隱患。
此外,該艦採用的綜合電力系統故障頻出,不同波段的雷達經常互相干擾導致無法正常工作,原本極為先進的一體化桅杆只裝了一面X波段的小盾,對空探測效能大為縮水。
與華而不實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相比,中國最新型的055型驅逐艦卻號稱是目前全球驅逐艦家族中“最亮的仔”。055型驅逐艦最大的技術特點是配備了功能強大的一體化隱身桅杆和綜合射頻系統。
該艦的一體化塔桅上集成了電子支援ESM、電子對抗ECM天線,以及負責遠端搜尋、跟蹤、識別的S波段相控陣雷達與負責低空補盲、精確跟蹤、火控、導航等多種任務的X波段相控陣雷達,開創了國產軍艦電子裝備由獨立作戰到成體系作戰的先河。
除了強大的探測能力外,055型驅逐艦還搭載了採用冷熱共架發射和一坑多彈技術的垂直髮射系統。
在總共112個垂髮單元中,最多可攜帶各型導彈448枚,其中包括“鷹擊12”、“鷹擊18”、“鷹擊83”等反艦導彈、“海紅旗9”防空導彈、“紅旗19”與“紅旗26”反導攔截彈、“長劍10”對陸攻擊巡航導彈,以及“魚7”、“魚8”反潛導彈等。
如果再加上艦尾負責近距離防空的24枚“紅旗10”導彈,055型驅逐艦的導彈總數達到了空前的472枚。
可以說是防空、反艦、反潛、對地攻擊樣樣精通,稱其為目前全球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防空驅逐艦也並不為過。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久的將來,055型驅逐艦或其後續型號極有可能成為全球首款裝備電磁炮的大型水面艦艇。
相比於傳統的化學能火炮,電磁炮擁有初速高,射程遠等特點,在總體效能上有了質的飛躍。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研製電磁炮的國家之一,曾計劃將其安裝在“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上。可惜該專案最終下馬,美國海軍的電磁炮之夢只能先告一段落。
與美國相比,中國的電磁炮專案雖然起步較晚,但進展相對順利一些。根據外媒的報道,中國早在2019年初就完成了電磁炮的首次射擊,取得了不錯的試驗資料。
而從055型驅逐艦的基本情況來看,也大體具備了配備電磁炮的可能。除了號稱“天下第一”055型驅逐艦外,近些年頻頻露面的攻擊11無人機也顯現瞭解放軍敢為天下先的一面。
攻擊-11是世界上首款正式服役的飛翼構型的隱身無人攻擊機。該機最大起飛重量10噸,作戰半徑超1500公里,氣動佈局與功能定位與已經下馬的美國X-47B艦載監視與攻擊無人機多少有些相似。
攻擊11最大的特點是其氣動操縱方式。該機並沒有副翼等傳統的氣動舵面,而是依靠機翼上翼面的六個噴氣口,透過引流噴射,達到向量推進的效果。
在實際應用方面,攻擊-11能夠單機獨立作戰,也可以與有人機進行配合,攜帶類似於AGM-158 JASSM或小直徑炸彈(SDB)那樣的對地攻擊彈藥執行空對面打擊任務。
據悉,攻擊11可能會在不久之後登上國產兩棲攻擊艦,成為世界上第一款正式列裝的隱身艦載無人攻擊機。
一旦攻擊11進入海軍服役,將能夠極大地提升人民海軍的空對面打擊能力,並在一定程度上填補海軍隱身艦載戰鬥機服役前的空缺。
近幾十年來,中國海軍一直在秉持“小步走,不停步”的發展策略,反觀美國卻在“由海制陸”戰略上盲目自信,忽略了“大洋決戰”的能力,在不少武器裝備的開發上走了彎路。
雖然目前中國海軍的綜合實力依然與美國海軍相差甚遠,但隨著055型驅逐艦、攻擊-11隱身無人攻擊機等一批先進裝備的入列,中國海軍已經在區域性領域有了“彎道超車”的趨勢。
相信055型驅逐艦與攻擊11隱身無人攻擊機還只是一個開始,等到傳說中的003型航母、095核潛艇 、新型隱身艦載戰鬥機相繼服役後,中國海軍的戰鬥力必將會迎來一個新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