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者 按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浴血奮戰、保家衛國,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中,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俞恩炘校友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天(2021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七十一週年紀念日,讓我們走近烈士,致敬英雄,將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開始,全國掀起保家衛國、志願參軍的高潮,經東北人民政府批准,組成了以東北公路管理總局及各省公路局的志願人員為主的中國人民志願公路工程總隊,東北公路管理總局局長連柏生、旅大行政公署交通廳廳長張致遠為正、副總隊長,下設兩個大隊。大隊部下設工程、供給、秘書科、衛生所、汽車隊、留守處,大隊下設中隊,總隊共有幹部、工人約2800人,擔負配合前線部隊搶修公路、橋樑,清除運輸線的障礙物,支援前線軍需物資運輸等任務。在東北公路管理總局工作的俞恩炘任“中國人民志願公路工程總隊”第二大隊第五中隊副中隊長、工程師。
11月上旬,瀋陽市形勢非常緊張,東北公路管理總局決定把全域性家屬疏散到松花江邊的延壽縣。在臨走的前一天,俞恩炘對妻子張慶新說:“要相信黨組織,你帶好兩個孩子,隨組織一起走,一切聽組織安排。我因工作很忙,不能送你們了。”
在家屬隊離開瀋陽的第二天,“中國人民志願公路工程總隊”就開赴朝鮮。第二大隊的任務是保證中線(陽德、金化、華川、春川、洪川)公路的暢通及運輸。俞恩炘和張隊長率領五中隊四百多名隊員過了鴨綠江,按大隊部命令朝目的地進發。他們一踏上朝鮮的土地,一切都跟祖國不一樣。只隔著一道江橋,那邊到處都是瓦礫廢墟,風一刮,殘垣斷壁中便捲起一陣泥灰,一大片、一大片的房子毀掉了,道路也無法辨認了,到處都是彈坑、焦土。
抗美援朝戰爭中,敵人對我交通運輸線進行不間斷的襲擊破壞,交通運輸面臨著異常困難的局面。第五中隊為了保證公路的暢通忘我奮戰。俞恩炘把加快進度、提高質量、節省材料作為頭等的任務。他反覆計算,周密計劃,提出了開展“能者為師,互相學習”活動的建議,就是要木工、石工、架子工在技術上互相學習,使石工也能幹架子工的活,木工也學會石工的技術。這樣一來,使全中隊的工程進度大大加快。每當敵機來轟炸、掃射時,俞恩炘總是毫不畏懼,鎮定地安排隊員疏散隱蔽。敵機一掠過,他就率先投入施工。
原有的公路和橋樑已成了敵人轟炸的目標,為了打通軍運線,當務之急是開闢新的路線。俞恩炘對張隊長說:“公路是我們的生命線,勘察我能行,讓我去吧!”說完就拿起地形圖衝出去,監測工小王也緊跟著衝了出去。
敵人一排排的炮彈呼嘯著飛了過來,他倆立即臥倒,炮彈爆炸聲震得耳朵嗡嗡直響,硝煙嗆人,掀起的泥土蓋了他倆一身。俞恩炘拍打拍打身上的泥土,與小王兩人時而臥倒,時而迅跑,一口氣衝到江岸。只見原來的木橋已遭敵人轟炸得只剩下幾根橋樑、幾根木樁。俞恩炘在對江岸四周地形進行認真仔細的觀察分析後,對小王說:“我們把原來的公路開闢新的便道,大約要新築500米便道,橋向東移動700米。那裡的地形兩岸都有些樹木比較隱蔽,對岸只要新築約200米便道就能與原公路相連。這麼一來可以迷惑一下敵人,等敵人發覺,我們的軍需物資已運往前線了……”就這樣,俞恩炘前後兩次冒著敵人的炮火,勝利完成勘察任務後,又勇敢地接受了當時急需解決的供給工作,他兩夜未眠,出色地完成了供給任務,受到了總隊部的物質獎勵和通報表揚。
1951年2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軍部決定撤銷“中國人民志願公路工程總隊”,改組成三個大隊,由後勤部直接領導。
3月7日,俞恩炘所在的五中隊改編為第一大隊第七中隊,大隊部準備請他任中隊長的,但在調動途中俞恩炘不幸得了傷寒症。3月10日,第七中隊由金化郡向漣川移動,13日,隊伍行動至鐵原二十餘里,俞恩炘由工友揹著行走,15日才到,後病情加重,大隊部決定他離隊治療。王大隊長對俞工程師非常關心,親自去看望他。俞恩炘見大隊長來了,連忙坐起身來,伸出瘦弱的手握住大隊長的手說:“大隊長,我沒有做好工作:唉,這不爭氣的身體把我困住啦!我只有40歲,我還能為祖國、為人民、為公路事業服務!”大隊長表揚他工作乾得很好,希望他戰勝病魔,早日恢復健康,並將自己帶來的毛毯給他蓋上,還特派醫生專程將他接到鐵原郡北馬場面五里亭進行治療。鐵原位於朝鮮的中北部,與金化、平康構成鐵三角,是漢城至平壤鐵路的必經之地,也是幾條重要公路的交匯地。這裡山峰聳立、山嶺連綿,是戰爭中屯集、轉運物資的重要戰略交通樞紐。
4月2日上午8時,敵人發現五里亭目標,用野馬式機輪番轟炸、掃射五里亭,還投下大量燃燒彈,全村僅有的幾間房屋頃刻就燃燒起來。醫護人員連忙去攙扶俞恩炘,這時他不知哪裡來的力氣,猛地下坑用手推開,大聲喊:“不要管我!快些救護其他病人。”說完,踉踉蹌蹌地向門口衝去。當他剛衝出門口,突然,敵機一陣低飛轟炸、機槍掃射,俞恩炘的右小腿被炸碎,左腿膝蓋下中兩彈穿孔,鮮紅的熱血染紅了他倒下的那塊土地……
戰友們來到他的身邊,呼喚著他的名字,馬上進行急救。但他終因流血過多,搶救無效,光榮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俞恩炘,別名叔原。1910年5月生,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鎮人。1933年2月畢業於復旦大學土木工程系,先後參與修築康滇公路、樂西公路。抗戰勝利後,到上海市工務局任工程師,後提升為副總工程師。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市軍管會分期分批舉辦留用人員學習班,俞恩炘系統學習了革命理論。1949年夏秋,東北老解放區已全面開始建設工作。俞恩炘毅然決定帶全家離開上海,志願參加東北建設,在東北公路管理總局任工程師。當時,在北京、天津、南京和武漢等地的老同事、老同學都紛紛寫信請他去共事,但他在覆信中寫道:
……我在求學的時候,曾立志為大眾服務。從我在安徽、西康等地公路部門十七年之久的工作中,看到舊中國政府的腐敗無能。現在,我深深地感到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一定能把中國建設成一個新興的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我知道要使國家工業化,必須先把重工業建設起來,而東北是我國重工業建設基地之一,它就具備這個條件。但過去東北只重視構造物,而不重視路線(指公路),路線的建設是重工業建設必需的條件。我是學土木工程的,所以,東北正是我的用武之地。我要把自己的一切交給公路事業,為東北建設服務……
俞恩炘到了東北,分配在公路管理總局,負責材料供應工作,後任第二工程隊副隊長。任職期間,負責設計沙河橋工程,他實地調查,正確計算,縮短橋長方案,不但節省支出,而且提前完成任務。
2021年4月2日,復旦烈士雕像和紀念廣場揭幕儀式上,俞恩炘烈士之子俞之城代表烈士家屬發言
俞恩炘雖然犧牲了,但他為祖國、為人民的崇高革命精神,就像他為之奮鬥、為之獻身的生命線,永遠延伸,永不消失。
來源:復旦記憶
作者:馬武建、張年瑛
整理:王立梅
責編:章佩林
編輯: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