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現在對於朝鮮戰爭的描述,中國出兵都是從戰略角度考慮,為了東北的安全,中國派出人民志願軍大軍進入朝鮮。電影《長津湖》就是描述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冰天雪地與美國所謂的聯合國軍對抗,展現了中國人民大無畏的革命犧牲精神,中國軍人用熱血培育了中朝友誼之花。
可是在歷史上,新中國領導人能夠頂住層層壓力,舉國之力出兵支援朝鮮,與朝鮮過去對中國的幫助密切相關。究竟朝鮮在過去是如何幫助中國的?
雪中送炭,源源不斷的軍事物資
朝鮮對於中國的幫助,可以追溯到解放戰爭初期。抗日戰爭剛剛結束,東北的蘇聯軍隊將日本關東軍的軍事設施和武器全部接收,利用鐵路能搬的都搬上了火車。隨著一輛又一輛的火車滿載著日軍的裝備,緩緩離開中國東北,整個關東軍的家底大部分都被掏空。剩下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投降物資,都被國民黨部隊接收,這兩派勢力基本瓜分了日本在東北的多年積累。
然而共產黨的部隊在入關之前,蘇聯卻對共產黨說,可以輕裝上陣,不用帶很多物資,人來就行,到東北直接接收日軍裝備,隨時就可以武裝。當時的共產黨聽信了蘇聯的建議,最後什麼都沒帶,就讓部隊來到東北。
可是一到東北傻了眼,看著蘇聯一車車運走物資,國民黨將剩下的物資全部打包,留給共產黨部隊的東西所剩無幾。在當時日軍投降也是有選擇性的,日本指揮官首先會選擇向蘇聯投降,其次是國民黨,共產黨基本是不考慮,他們從內心瞧不上共產黨的部隊,所以共產黨在東北接收物資的進度很緩慢。大量部隊都是來的時候怎麼樣,現在依舊是怎麼樣。
林總和肖勁光看到部隊是這樣的情形,他們心裡明白如果不快速武裝起來,等到國民黨喘過氣來,就會來攻擊自己。所以在訪問朝鮮的時候,兩位將軍向金日成表示共產黨部隊的困難,要武器沒武器,要物資沒物資,自身安全存在重大問題。
金日成在聽到兩位將軍講述之後,立刻召集下屬,要求下屬從武器庫中搜集十萬支槍,無條件送給東北的共產黨部隊。兩位將軍對於金日成的幫助,表示無比感激,最後在金日成最信任手下的陪同下,兩位將軍帶著這批武器回到了中國。與這批武器共同來到中國的,還有朝鮮自己生產的彈藥。
後來金日成又收到共產黨的救助信,沒有猶豫就為衣著單薄的共產黨提供一萬套過冬的軍服。朝鮮方面允許中國部隊進入朝鮮境內,直接領取,還讓邊界群眾幫助轉運,讓解放軍扛過了嚴冬。
朝鮮不光為共產黨的部隊提供武器,還為共產黨提供穩定的後方補給。通化的電力設施被破壞,可是共產黨的軍隊指揮所需要電,共產黨直接打電話給朝鮮,朝鮮方面派出工兵修建了輸電線路,為通化供電,讓共產黨的指揮系統能夠正常執行。1946年年底,通化被國民黨攻破,隨之,朝鮮也將電給斷了。
1947年5月,解放軍反攻通化,從國民黨手中,再一次奪回通化。朝鮮得知通化的電力裝置沒有修好,於是又恢復了對於通化的供電,當時共產黨剛剛站住腳跟,根本沒有能力修理電力系統的能力,就這樣朝鮮的遠端輸電,整整持續了一年時間。
朝鮮主動承擔起共產黨對外溝通的視窗,成為外界物資進入東北的口岸,東北物資銷往世界的起點。很多國外的共產黨支持者,他們集資購買大量商品,在解放戰爭初期,都是透過朝鮮轉運到中國。蘇聯為解放軍提供的物資,很多一部分都是利用海運運來的,在共產黨還未真正控制東北的港口,這批物資都是先運到朝鮮。
另外解放戰爭早期,共產黨部隊不能與國民黨軍隊正面對抗,在東北廣泛採用游擊戰,所以無法攜帶大量物資。於是共產黨部隊都將物資暫時放在朝鮮,因為朝鮮能夠保證物資的安全,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共產黨再派人到朝鮮接受物資。朝鮮對於這樣的做法,沒有任何抱怨,反而積極配合共產黨的行動。
東北那時候物資豐富,共產黨的財政卻很緊張,這種情況逼迫共產黨必須將解放區的物資運出去,與國外貿易,換取資金,支援戰爭。東北的大豆、煤炭和糧食成為中朝貿易的熱銷貨,朝鮮也將一些質量好的武器裝備賣給共產黨。
這種貿易,大家都很誠信,有時候朝鮮還會吃點虧,將好東西打折賣給中國,中朝雙邊貿易規模一度達到36000萬元。共產黨的後勤領導人員,終日往返在中朝邊界,1946年東北軍工部的王逢原就曾帶著180多節火車的物資來到朝鮮,與其進行貿易,將剩餘物資透過海運運到南陽。
在這些貿易中,一個叫華聯總會的組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個組織最初人員構成就是抗日戰爭後留在朝鮮的華人,為了發揮這些人的作用,朝鮮同意了共產黨將他們組織起來,成立一個小組織的方案。在他國地盤上,這個組織可以宣傳共產黨的政策,為共產黨集資,幫助共產黨在朝鮮的物資運輸,能夠擁有這樣的許可權,都是朝鮮所賦予的。
經過這個組織的宣傳,中朝之間加深理解,貿易頻繁,向著更加深層的方向發展。最終這些貿易大大緩解共產黨的資金困難,為共產黨賺得現金,強化後備力量,繼續與國民黨進行鬥爭,最終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
休慼與共—親密配合的中朝部隊
朝鮮不光是為解放軍提供後勤幫助,還直接參與共產黨到東北整個軍事系統之中,加入解放戰爭,成為共產黨的左膀右臂。
在抗日戰爭過程中,朝鮮就與東北的共產黨有聯絡,解放戰爭開始後,朝鮮一些軍民就來中國,參加瞭解放軍,構成了一支中朝合作部隊的最初基礎。後來金日成還專門派出朝鮮軍隊計程車兵來到中國,加入這支軍隊。
透過種種方式的吸納,這支部隊巔峰時期達到25萬人,並且基本都是朝鮮人或者朝鮮族的,具有很強的戰鬥力。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這支部隊一直保持頑強的戰鬥意志,多次參與長春戰役、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等等。
最為著名的第四野戰軍43軍156師,其曾經一度打到江西,參加過渡江戰役,多位朝鮮籍軍官被頒發“人民英雄”的稱號,是真正的友誼之師。共產黨也沒有虧待這支部隊,為這支部隊配備最先進的武器裝備,炮兵力量也居各類部隊之首,是當時解放軍的精銳部隊之一。
這支部隊在中國戰場上勢如破竹,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養成了良好的戰鬥素養,成為金日成日後所仰仗的主力大軍。在後來的朝鮮戰爭中,將韓國部隊打到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很不幸的是後來遭遇美國軍隊,整個軍隊損失慘重。但是這支部隊是中朝友誼最好的見證,中朝士兵在一個戰壕裡並肩作戰,共同抵抗外來侵略和反動勢力。
朝鮮還是儲存共產黨力量的大後方,1948年秋天,東北的共產黨軍隊突然遭到國民黨十萬軍隊的襲擊,一度面臨被全殲的危險。安東地區的共產黨面臨一個重要選擇,如果堅守,必定失敗,突圍的話,國民黨銅牆鐵壁的防守,難度極大。
只有一個選擇就是撤往朝鮮,金日成接到求助,讓邊境開啟大門,歡迎安東地區的共產黨部隊來到朝鮮,整備力量。當安東地區的主體轉入朝鮮後,後期陸陸續續其他零散勢力也都來到朝鮮,十萬人在這次危機中活了下來,為後來反攻打下了重要基礎。
鞍海戰役中,被共產黨擊敗的國民黨部隊,三千多人投降,還有一個完整的184師也向共產黨投降。這時國民黨反撲勢力來襲,走投無路的共產黨帶著這支部隊繞道朝鮮,轉入後方,重新整合消化了這支部隊,為共產黨提供後備力量。
不僅是普通軍隊經常從朝鮮借道,共產黨一些高階將領為了躲避國民黨的暗殺,都會選擇走朝鮮這條路。1946年,張愛萍將軍需要去蘇聯治病,他就是選擇從朝鮮平壤經過,到達北滿,去蘇聯。
解放軍的空軍力量從延安轉移到東北的過程中,也經過了朝鮮,當時他們是從煙臺坐船,來到朝鮮平壤,在朝鮮和駐朝鮮辦事處幫助下,來到南陽,平安到達東北,沒有發生任何意外。
朝鮮還為一些重傷員提供醫療,為他們療養,在解放戰爭中,很多解放軍戰士就曾來到朝鮮療傷。這些人對於朝鮮都有感激之情,朝鮮人民對於他們也有著不一樣的感情,因此才會有後來在朝鮮戰爭上的巧妙配合。
朝鮮在解放戰爭中,幫助了中國很多。很多時候,朝鮮也並不富有,他們自己生活很困難,但是他們卻將從牙縫裡擠出來的物資送給中國。朝鮮人民與解放軍並肩作戰,擁有良好的默契,有著超越兄弟的感情。當朝鮮戰爭爆發,會有很多人主動報名去朝鮮,幫助朝鮮抗擊侵略。最後一個問題:你還知道朝鮮曾經是如何幫助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