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江新聞
10月25日
是中國人民志願軍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紀念日
71年前
為了祖國的安寧
無數中國好兒女跨過鴨綠江
打響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維護世界和平與人類正義的槍聲
今天
讓我們走近4位志願軍老戰士
從他們講述的故事中
回到那個冰與血交融的年代
“這是世界上最堅固的橋”
他和戰友在冰水裡站40分鐘扛起人橋
家住湖州德清的86歲老兵何培華
是第一批到朝鮮參戰的志願軍戰士
也是當時年齡最小的志願軍戰士之一
△何培華在志願軍時期的照片
1950年3月
年僅15歲的何培華報名參軍
成為了文工隊的一名戰士
1950年11月7日
何培華和戰友們抵達朝鮮江界
在戰場上,他的主要任務
是透過快板、唱歌等方式
給戰友們加油鼓勁
△何培華展示志願軍的軍服和當年獲得的勳章(軍服為複製品)
在一次過冰河時
因橋樑被敵軍飛機炸塌
幾百名戰士毫不猶豫地跳下河
在水中扛起人橋
何培華放下快板也跳了下去
“那種冷,
就像無數根刺紮在腿裡。”
何培華的身邊不斷有戰友
因寒冷和飢餓倒下
一有人倒下
就馬上有新戰友接替……
只為確保大部隊順利過河
何培華和戰友們就這樣
在冰水裡站了40多分鐘
肩膀腫了,腿腳麻了
但他們都沒有吭一聲
直到最後一名戰士過了河
△講到動情處,何培華不禁淚流
每每提起這場經歷
何培華都很是激動:
“我走過無數座橋,
但在我心裡,
這座用血肉之軀架起的人橋,
是世界上最堅固的橋。
它把上萬人的部隊和裝備送過河,
扛起了一場場戰鬥的勝利。”
“我們是熱血青年,是不怕死的”
親兄弟一同上戰場
正在熱映的電影《長津湖》中
伍家兄弟的故事讓不少觀眾潸然淚下
71年前,紹興諸暨也有一對楊家兄弟
在長津湖戰役中經歷了生死別離
△抗美援朝老戰士楊洛田
老戰士楊洛田今年已經90歲了
1950年11月
他與大自己8歲的大哥楊辛田
一起乘火車北上參加抗美援朝
△楊洛田參軍時的老照片
長津湖戰役
是楊家兄弟進入朝鮮後打的第一仗
兄弟倆自車站分別後就沒了彼此的訊息
“我們都在炮兵團,
大哥是20軍第60師炮兵團連指導員,
我是20軍第58師炮兵團戰士。”
在這樣槍林彈雨中
楊洛田突然從一位戰友處得知:
哥哥犧牲了
“我不敢多問,
怕知道得越詳細,心裡越承受不了。”
楊洛田記得當時自己一句話也沒說
因為在戰場上見過太多殘酷的場景
△大哥楊辛田參軍的老照片
大哥是怎麼犧牲的?
血與冰的畫面讓楊洛田不敢想下去
“我們是熱血青年,是不怕死的。”
他寬慰自己
家裡一共有五個兄弟、兩個妹妹
即便自己也犧牲了,父母還有人照顧
幸運的是大哥沒有出事
長津湖戰役結束後
大哥與楊洛田取得聯絡
原來他被車輛撞落山坡
被誤認為去世了
最後送到醫院救了回來
長津湖戰役後
楊洛田榮立四等功
之後兄弟倆又參加了
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
“我不停地包紮,無名英雄太多了!”
他救的3名戰士後來都立了功
今年91歲的老兵劉志峰
曾是抗美援朝志願軍中的一名軍醫
在當年的長津湖戰役中
劉志峰和戰友們的任務
是攻下死鷹嶺並堅守陣地
△年輕時的劉志峰
一次美軍空襲
陣地被炸得面目全非
劉志峰看見3名重機槍班的戰士
從山坡上滑落下來被埋在廢墟里
他上前把戰士們從土裡拉出來
用油布裹住就跑
炮彈緊接著又落了下來
劉志峰小個子
要拖動3名戰友非常不容易
但“絕不拋棄戰友”的信念
支撐著他完成了救援任務
所幸戰友們傷勢不重
劉志峰對他們進行簡單救治後
大家又各自投入了戰鬥
△劉志峰給記者講述長津湖戰役
一個下著暴雪的深夜
劉志峰再一次看到了
之前救過的重機槍班戰士
他們受了傷蹲在掩體裡動彈不得
劉志峰為他們簡單包紮傷口後
帶著3人及一名炮兵趕緊撤退
因為在零下40℃的氣溫中長時間行走
只穿著薄棉衣和單層膠鞋的劉志峰
腳趾全部凍僵變黑
但讓劉志峰高興的是
他救過兩次的3名重機槍班戰士
後來都在戰場上立了功
△穿軍裝的劉志峰
想起犧牲的戰友
老人眼睛通紅:
“前線的戰士受了傷,
源源不斷地送到後方進行救治,
我不停地給傷兵包紮,
無名英雄太多了。”
如今
看到報紙上介紹的先進武器裝備
劉志峰總是被深深吸引
“如果當年我們的武器裝備有這麼好,
就不會犧牲這麼多戰友了。”
“重傷不流淚,輕傷不下火線”
他熟悉的戰友們幾乎全犧牲了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一江山島
家住台州椒江的96歲老兵陳龍崗
這一生參戰無數
而抗美援朝是其中很特別的一場
71年前
陳龍崗跟隨部隊奔赴中朝邊境
在冰天雪地裡走了三天三夜
才到達長津湖地區
聽說了楊根思在前線
抱起炸藥包和敵人同歸於盡的事蹟
他熱血沸騰: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
陳龍崗所在部隊的任務
是佔領並堅守古土水地區的幾處高地
從而切斷長津湖南部下碣隅裡敵軍的後路
並阻擊北上的美軍增援
當時他們面對的敵人是
近千名美軍和20多架飛機、8輛坦克
因為軍備實力懸殊較大
志願軍靠的都是“二百米硬功夫”
美軍用飛機轟炸、大炮開火時
步兵們都躲在工事中
僅留一個觀察員在外瞭望放哨
等敵人逼近、敵我交錯時
再扔手榴彈或拼刺刀
但陳龍崗說“一點兒都不用怕”
因為雙方的拼勁兒截然相反
美軍計程車兵
前面的一旦被手榴彈炸死
後方的便都沒了拼勁
志願軍戰士則不同
人人抱著必死的決心衝鋒陷陣
他和戰友們曾在一天內7次擊退美軍進攻
在這場戰役中
陳龍崗的頭、腿部都被炮彈擊中
但他沒有退卻過一步
最驚險時,一枚火箭彈
直插入他兩腳中間的地面
從土裡拉出來足足有半米長
幸運的是,這是一枚啞彈
戰鬥結束
陳龍崗朝著戰壕裡狂喊“有人嗎”
回應的只有呼嘯而過的凜冽寒風
他熟悉的戰友們幾乎全犧牲了
陳龍崗的心中再次抱定了一個信念
既然來了朝鮮,就別想要活著回去
後來,他和部隊一路向南
直至上甘嶺戰役
1952年10月隨20軍回國後
他被授予三等功1次
71年過去
硝煙和戰火已經遠去
但歷史永遠銘記著
那些為祖國奉獻青春的熱血青年
如今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這是先輩饋贈給吾輩最好的禮物
向英雄們致敬
祝他們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