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房子到底好不好賣?相信大多數人的直觀感受都是不一致的,對於熱點城市而言,即使是限購限售政策加碼,但在購房者買漲不買跌的觀念影響下,房子就相當於升值,只會刺激越來越多的人買房入市。但對於三四線城市而言,全年成交最高峰就是金三銀四,說白了就是返鄉置業的需求,在外奔波過年回老家時,的確需要一套房來過渡一下。
客觀來講,與其說房子是否暢銷,還不如說市場預期和購房者的預期能否保持一致。如果按時間軸來看,可以將這個道理展現得淋淋盡致,從10年前來看,供給端整體架構逐漸完善,隨著城鎮化快速前進,老百姓的剛性需求強烈,只需要一個安家落戶的地方,那個時候往往並不在乎戶型地段。而從5年前來看,當透過買房賺錢的人變多時,房子還是房子,但初衷自住卻變成了投資,居民財富開始轉移房地產行業中。
也許正是基於這樣的預期,樓市金融槓桿開始出現一些潛移默化的改變,例如在我國平均房價漲幅5倍的背景下,貨幣供應M2漲幅卻高達15倍,對此請問多餘的錢流向了哪裡?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房地產行業是一個透支性經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全款買房的可能性很低,最後都是選擇揹負30年房貸,就算後續有能力償還,至少在未來10年基本不會存在大額消費。由此可見表面上來看,我國市場規模突破17萬億元,但如果平攤到未來10年週期,回饋到城市經濟是否有利,其實這個問題值得思考。對此央行早在2018年明確表示,房地產經濟對國民經濟的拉動效應出現拐點。
你以為上面只是說說而言,但實際上從2019年開始,整個調控方針出現本質改變,而本輪調控的高潮就在2021年。至於現階段走向如何,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這一次“保房價”的行動序幕再次拉開,從9月份成交資料來看,一線城市二手房資料全線下跌,北京二手房成交12575套,環比下降21%;上海成交套數1100套,同比下降40%;廣州網籤總套數6198,同比下降56.04%;深圳成交1765套,環比下降13.6%,令人吃驚的是深圳國慶期間僅成交4套二手房,一線城市亦是如此,更不用說其他城市了。
僅從這赤裸裸的資料來看,足以證明當下樓市是多麼的低迷,也許是宏觀關鍵並不理想,特別是在金融政策穩健情況下,不管是銀行還是開發商,能用於融資、涉房貸款等專案的資金相形見絀,這一點其實以大家的所見所聞都能明白,當下如何快速賣房比賣得更貴將更有價值。
事實上對於這一點,4大城市也是率先出手,唐山、徐州、岳陽市陸續出臺通知,限制成交價格,就以岳陽為例,明確表示商品房實際成交價不得低於備案價的85%,而從近些年市場變化,岳陽平均房價從最初的的7000元平方米降到了6000平方米。而在另一邊哈爾濱市更是出臺16條新政來刺激市場,其中包括給予購房補貼、降低契稅等實質性政策。
從這一系列動向來看,對於三四線城市而言,保房價的行動才剛剛開始,表面上來看是為了 限制降幅,但實際上為了穩定市場,短期來看,房價下跌有利於後續消費者入場,可是對於早已經買房的人來說,貸款利息始終處於高位執行,而房價的跌幅導致財富縮水,恐怕有很多家庭根本受不了市場衝擊。
至於如何理解這一趨勢,央行例會明確表示,10月15日央行第三季度新聞釋出會上,多次強調“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說白了在當下複雜多變的情況下,保證購房者權益,例如如期交付、房屋質量合格等才是最關鍵的。而另一邊央媒經濟日報釋出《謹防樓市大起大落》文章表示,要維護市場的健康發展,如果惡意降價,會影響市場的穩定性。
總的來說,想依靠房價的大漲大跌再度套現,這一套路早已經行不通,或者說當前一線城市控漲、三四線城市控跌的趨勢能說明很多道理,樓市風向真的變了。對於持房者而言,需要加強現金流流通,減少額外投資,而對於購房者而言,建議將眼光放在短期,能拿到手的房子才是好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