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0年4月,就有德國媒體指出,中國作為世界重要工業原材料供應大國,已經做出了戰略改變,第一步就是大規模減少原材料的出口。過去的中國因為製造能力較差,依賴於大量出口原材料,可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關鍵原材料的使用量越來越大,所以稀土、鎂或鎢都減少了對外出口,這讓歐美企業陷入了被“卡脖”的危機之中。
據彭博社報道,在當地時間10月22日,十幾個歐洲行業組織發表了一份聯合宣告,提醒現在歐洲面臨嚴重的鎂短缺危機。在宣告中還發出警告,如果歐盟還不肯做出緊急行動,問題不能得到解決,那數千家歐洲企業將會受到影響,不僅整個供應鏈會遭受破壞,甚至還會失去數百萬個就業崗位。
在這份宣告中還提到,中國是歐洲重要的原材料出品國,95%的鎂都是靠中國進口。可自從今年9月份,中國減少了鎂的供應後,歐洲啟動了鎂儲備,但以目前的局面來看,到11月底就會全部用完。其實現在的歐洲企業處境非常糟糕,不僅僅是鎂短缺,還面臨天然氣和電力價格漲價、銅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
要知道,鎂是製造鋁和鋼鐵的關鍵原料,而且還會被廣泛用在航空航天行業,所以,中國減少了對鎂的供應,讓歐洲企業苦不堪言。因此,歐洲鋁業、金屬協會紛紛發出警告,如果歐洲還不能想辦法解決鎂短缺的局面,到了今年11月底儲量用完後,生產將會停止,工廠被迫關閉,會有很多人失業,面臨的麻煩和問題將會更多。
協會認為,如今歐洲各國政府和歐盟委員會必須將這件事作為緊急解決事項之一,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中國尋求幫助,緩解短期的嚴重供應問題,與此同時,歐洲應該考慮重啟國內鎂的生產,不能太過於依賴從中國進口。
路透社透露,由於中國早在2020年就提出了減少原材料出口,所以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鎂的價格漲了一倍,已經達到了每噸4700美元,是從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可現在在歐洲,剩餘庫存鎂的價格可以賣到每噸1萬到1.4萬美元。
其實之前歐洲本土還有生產鎂的企業,可在21世紀初,廉價的中國鎂進入市場,讓歐洲當地的鎂企業關閉了。如今來看,歐洲應該考慮重新振興本土製造業,避免面臨這樣的局面發生。
除了歐洲,其實美國也面臨鎂短缺的局面。美國最大的鋁坯生產商已經開始減產並限量交貨,這一切也都和中國減少鎂出口有很大的關係。
中國是世界鎂產品出口大國,原鎂產量佔全球產量的40%,菱鎂礦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22.5%。不過從環保和降能耗的角度來看,中國減產並減少對外出口也是合情合理。而且中國過去一直以低價出售原材料,讓西方自以為可以從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今不應該一再以低價對外出售。就像外媒報道中提到的,如今在歐洲鎂一噸可以賣到1萬到1.4萬美元,而中國企業出口鎂卻以4700美元出售實在是太不合理。
過去,西方國家以犧牲發展中國家的環境為代價,將製造業外遷。如今他們正在自食惡果,卻想著仍然用低價獲取原材料,這仍然是一種強盜行為。就像是稀土資源曾經被中國賣出了白菜價一樣,所以中國企業既然在原材料生產上有著絕對的優勢,就不能再讓西方國家掌握定價權,這不僅是對中國國內資源的嚴重浪費,也是對西方的妥協。
中國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有極大的話語權,不應該再繼續任由西方發號施令,中國應該有自己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