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大的“一元店”——dollars Tree都漲價了,其他企業離集體漲價還有多遠?
在供應鏈短缺的當下,生產商曾經吸收成本,接受利潤空間被擠壓的現實,然而在通脹預期下,這一次,美國企業正在嚴肅考慮,要不要將更高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剛剛過去的一週中,大量美國企業釋出財報並召開電話會議,在其中可以發現美國企業普遍“訴苦”:供應鏈短缺正在轉化為普遍的通脹壓力,這擾亂了美國企業的運營並迫使它們對客戶提高價格。
譬如,在被問到,哪些原料和供應品最難獲取時,連鎖餐廳墨式燒烤(Chipotle)的首席財務官哈通 (Jack Hartung)表示:“所有的。”
美國第二大連鎖雜貨店Albertsons的執行長桑卡蘭(Vivek Sankaran)則將目前企業面對的接連不斷的供應鏈挑戰,形象地比喻為“打地鼠遊戲”。
一位國際物流企業的資深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供應鏈亂局,特別是美西一線,是由疫情、船員、美國碼頭裝卸效率、卡車司機短缺等多重因素疊加後出現的,比如有一些關鍵的食品原材料在亞洲,按照通常的速度,13-14天就可以到美西碼頭,而目前這是很難做到的,且整體海運緊張的形勢,行業內有一個初步判斷,這種態勢極有可能持續到2022年底。
在過去三十年中, dollars Tree一直以堅持所有產品都在1.99美元售價內而聞名,但最近他們表示,受到供應鏈和通脹影響,計劃推出3美元和5美元的產品。
不僅dollars Tree這樣薄利多銷的零售企業受到影響,製造商也有點扛不住了。上週五,惠而浦將鋼鐵、樹脂和其他材料價格“相當殘酷”的上漲原因歸咎於“整個供應鏈的低效率”,稱這將使這家家電製造商今年的成本增加近10億美元。
汰漬洗滌劑和Charmin衛生紙的製造商寶潔公司表示,在已經預警了供應鏈成本將高於其先前預期後,該企業將開始新一輪價格上漲。
寶潔首席財務官舒爾滕 (Andre Schulten) 表示,已宣佈其在美國的10類產品中的9類產品價格上漲,其大部分產品組合的價格漲幅為個位數。本月早些時候,百事可樂則表示其價格上漲可能會持續到明年第一季度。
上週三,美聯儲在褐皮書經濟狀況摘要報告中稱,美國供應鏈瓶頸和勞動力短缺已經減緩了大部分地區的經濟增長步伐,“由於對商品和原材料的需求增加,大多數地區的價格大幅上漲”。
美聯儲並提到,價格壓力來自於運輸成本、勞動力供應不足和大宗商品價格走高。鋼材、電子元件和運費的價格顯著上漲。許多企業提高了銷售價格,表明在需求強勁的情況下,它們更有能力將成本上漲轉嫁給消費者。
不過,也有企業高管計劃在2022年之前持續吸收較高的成本壓力,他們傾向於認為,如果通脹被證明是短暫的,過早提價且提得太高的話,會損失客戶。
“我認為通脹不會在未來一、二或第三個季度消失。” 哈通表示,即使商品價格回落,工資通脹也不太可能是暫時的。商家固然有定價權,但對於一些產品而言,客戶願意支付的價格是有限度的。
VF Corp首席財務官帕克特 (Matt Puckett) 則表示,儘管亞洲工廠關閉,美國港口塞港,該公司仍在控制Vans運動鞋和北臉(North Face)夾克的價格空間。“隨著時間推移,我認為通脹將開始緩和,我們在未來能看到貨運量顯著增加。”他說。
美聯儲亦反覆強調,如發現通脹持續走高風險,將採取行動收緊貨幣政策。
海運難題將持續至2022年底
此前,美國交通部長皮特·布蒂吉格曾表示,美國面臨的供應鏈問題將持續到2022年。他還藉機表示,美國總統拜登的基礎設施法案或是緩解此問題的最佳方式。
一家總部位於舊金山的貨運代理公司Flexport開發了一個指標,以幫助預測美國消費者購買商品與服務的比例何時會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平。Flexport在15日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尚無消費降溫跡象,供應鏈面臨的壓力至少將持續到年底。
美國商務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8月,美國貿易赤字激增4.2%,達到733億美元,是有資料以來的最高值。經通貨膨脹調整後,8月份的貨物貿易赤字增加了19億美元,達到1018億美元。其中,貨物進口增長了1.1%,達到2391億美元。
牛津經濟研究院駐紐約的首席美國經濟學家克拉欽(Oren Klachkin)說:“我們預計供應方的限制直到2022年中期才會開始明顯緩解。穩固的需求和對疫情放鬆的態度將使服務業保持增長,但受供應方滿足需求的能力所限,擴張會被限制。”
與製造商合作的非營利性諮詢公司 Magnet 的執行長卡普(Ethan Karp) 表示,不堪重負的港口、卡車司機短缺和創紀錄的低倉庫空置率與消費者和企業客戶的強勁需求相沖突,造成“安靜的混亂”。
“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忙,但他們找不到人來運送已經生產的產品。”他補充道,各企業正在遭受不可預測的延誤,並冒險在“灰色市場”上尋找供應品,但“情況非常混亂,而且情況越來越糟,因為港口已經堵了,但訂單不斷湧現”。
數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業內專業人士都表示,雖然目前美國政府方面希望洛杉磯港在內的美西兩個大港口能實現24/7全天候作業,但其實際效果有限。
除此之外,前述國際物流企業的資深人士還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其一,美國港口堵塞目前導致卸船速度緩慢,原來一個月中美之間可以跑2-3趟的一條船,現在最多可以跑一趟,箱子回不來,船也回不來,這就造成了所謂的“一箱難求”問題,其二,即便船隻問題有所改善,海員仍然緊缺:受疫情影響,有時候一個海員得了新冠肺炎,整個一條船上的海員都要隔離,未來供應鏈短缺和海運問題如何解決,不僅取決於美國碼頭的效率,還要看疫情的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