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上任不久的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23日在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採訪時表示,要用“意識形態”對關鍵基礎設施建設的供應商進行“保護主義”篩選。其核心內容是,如果符合英國的意識形態需要,那麼英國寧可為此支付更高的價格,購買並非最好的技術和產品,以此來保障英國實現“落後但安全”的基礎設施建設,並讓那些雖然輸掉技術和市場但值得英國信任的可信賴的夥伴,從英國獲得自己豐厚的回報。
無獨有偶,在共享歷史與文化以及精神核心的大西洋另一側,傳承了重商主義海盜私掠制度並從中獲益匪淺的華盛頓,再度公然施展“全球大劫掠”:持續不斷向臺積電施加壓力,而臺積電以及島內的民進黨當局,也如1840至1949年之前中國大地上曾經不斷上演的那些歷史性劇目一樣,不出意料地屈服於這種壓力,做出了提前交出資料的決定。
上述這兩出活報劇充滿了對歷史的諷刺,而且其強度,理論上足以讓《國富論》的作者亞當·斯密氣活過來再死一次。從本質上說,這是基於錯誤認知的重商主義劫掠行為:英國用意識形態作為國家安全的理由,公開介入正常的市場競爭,用政府的力量扶持應該被市場淘汰的落後企業。付出的代價是英國成為全球5G應用的窪地,英國民眾為此支付更高的成本,只能撿到相對落後的技術,產業發展必然因此落後於5G應用能夠帶來的高效和福利。而能夠有所收穫的就是不需要為此承受任何代價的官員,如這位英國外相及其所屬政黨,可以在選舉中獲得相應的籌碼,繼而令英國以可以預見的方式朝著相對衰落的方向發展。
美國的做法或許看上去要高明一些,內生邏輯也比英國更強:從半導體產業來看,美國企業長期在高階設計領域享有優勢,同時用政治施壓臺灣民進黨當局的方式,近乎“零成本”就能把臺積電的資料,以及最終至少兩條先進製程的生產線搶到美國本土,解決美國的戰略短板。但歷史已經證明,這種海盜劫掠的方式只是一廂情願的痴人說夢:2017年特朗普剛入主白宮,某臺灣製造企業就準備以投資建液晶生產廠投其所好,結果到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特朗普敗北為止,工廠建設都沒有搞定。而這也變成國際媒體經常引用的暴露美國製造業空心化痼疾的一個案例。在臺積電這個問題上,美國暴露出的將是霸權的結構性窘境:搶劫能力還在,接盤和持續建設能力的空心化無法獲得實質性解決,拿到了臺積電資料之後,真正的麻煩才將逐漸浮現。
從特朗普的崛起開始,美國及其周圍的核心盟友,以英國為代表,在某種程度上終於看清了自己面臨的困境,這種困境用霸權的語言來說,就是美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內生缺陷,正導致美國在國際體系的大國爭霸中處於劣勢。對這個問題,“霸權護持”成為其預設目標,發揮霸權的本性進行劫掠和干擾,即劫掠被其看中的製造業能力,干擾其認定的主要戰略競爭對手的正常市場化行為,成為其本能的選擇。當然,最為尷尬的是,這種干擾和劫掠,乃至更加宏觀意義上的霸權護持行動,還成為美國內政治鬥爭的工具,不斷為這個世界製造出更多的挑戰和不確定性。
歷史老人有著足夠的智慧。進入21世紀的世界,國際體系領導權的交替已從早期的大國爭霸,不知不覺地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方向進行著深度變遷。但非常明顯的是,美英不願接受這一趨勢。從英國的行動來說,為了護持其認定的所謂安全,犧牲了全民使用更先進的5G技術和應用的權利。從美國的行動來說,政府已經不顧“吃相”搶劫企業商業機密。很顯然對世界來說,陷入相對衰退境地又不擇手段想維持霸權優勢的國家,即美國和緊密追隨美國政策的極少數行為體,正在對全球構成著全面的威脅和系統性的挑戰。這種威脅和挑戰雖然首先會從商業行為中體現出來,但它們會擴充套件到影響全球的方方面面,本質上只是個時間問題。
面對這一態勢,中國需要做的是兩方面工作:一方面,堅決維護自身利益,讓那些威脅中國企業海外合法利益的行為體,為此付出相匹配的代價,以體現中國如何以負責任的方式為維護全球多邊主義做出相應的貢獻。
另一方面,避免被這種海盜式劫掠打亂陣腳,在設定好底線與紅線之後,中國需要做的是不斷自我超越與自我實現。歷史已經證明並且將持續證明,這種畸形的重商主義劫掠行為,只會加速霸權的自我崩盤。(作者是復旦大學網路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