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設背景
近年來,隨著資訊科技手段在基層部隊的廣泛運用,有力地推動部隊管理向精細化、技術化、科學化方向發展。但是,網路資源利用率不高、系統應用智慧化程度較低、資料集中統合力度不夠、資訊保安防護手段單一的現象還普遍存在,直接影響和制約了部隊的建設發展,基層部隊資訊化建設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部隊管理資訊網路系統以提升部隊備戰能力為中心,依託物聯網,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對營區內人員、車輛、物資實現互聯互通,透過人臉識別、車牌識別、行為識別等各類感測器,對人、車、物及行為的全面感知資料自動採集,最佳化提升部隊各項工作效率,實現工作開展更加便捷,安防管控更加智慧,生活環境更加友好,部隊戰備打仗能力逐漸增強。
二、功能介紹
1、戰備工作
圍繞備戰打仗,利用資訊化、智慧化手段,實現資訊化備戰。
2、軍事訓練
為提高整體訓練水平,基於視覺識別、模擬模擬、大資料分析等技術實現訓練考核自動化管理。
3、智慧政工
透過對人資、組織、政教、保衛等工作的立體式管理,實現人員思想常掌握、政治教育全覆蓋、人才培養見成效和黨建工作更務實。
4、部隊管理
針對部隊 “ 人、車、槍彈、密、重要目標 ”等管理重點,實現一體化、智慧化安全管控。
5、綜合保障
著眼作戰精準保障、戰備常態保障和官兵生活保障,實現對物資全生命週期管理,對官兵健康實時監護和對營區水電暖的實時管理。
6、機關辦公
依託雲桌面、電子簽章和資料加密技術,實現網路化辦公,提高辦公的效率和作戰響應能力。
三、系統優勢
1、具有很強的慣性,與現有的業務匹配度較高;
業務擴充套件簡單方便,可以與業務相關的系統進行對接,使用者不用二次錄入,簡便工作量,保證正確率。
2、靈活性高
具有強大的資料處理功能,根據不同時段,人員檢視的重點,及時進行需求更改。
3、相容性強
能根據不同的情況更改環境。
四、有助於提升部隊八大能力
1、提升營區應急排程能力
利用營區應急指揮排程管控軟體,形成營區應急處置調預案,實現對營區音訊、影片線上控制,實現線上對講喊話、追溯回放、人臉檢索、車牌檢索、緊急聯動、指令傳送等進行營區一體化應急排程管控,有效提升部隊營區應急指揮排程管控能力。
2、提升部隊安防管控能力
建立以作戰值班室為管控中心,連線各基層分隊的全天候警情管控機制,實現部隊營區全域聯防聯動,可對周界入侵、崗哨入侵、槍彈庫房入侵、槍支離位報警等安防子系統進行分類管控,值班員、哨兵透過即時告警訊號、監控大屏電子地圖和警情型別,可快速識別鎖定警情來源,應急分隊透過接警裝置訊號和字幕,可快速到達現場進行處置,有效提高部隊安防管控能力。
3、提升營區管理能力
實現崗哨一體化管理,官兵執勤、官兵外出、訪客進出身份識別,車輛進出車牌識別、授權放行;實現門禁、執勤、查鋪、查哨、考勤指紋一指通;實現官兵在位、車輛在位、哨兵在位、值班員在位、鑰匙在位全程可視、控制,有效提升部隊營區管理能力。
4、提升營區生活保障能力
實現用水、用電使用資料自動採集、自動統計、智慧分析、線上管理;實現士兵伙食線上安排,食品安全線上監測,營養成分線上分析,有效提升營區生活保障能力。
5、提升部隊思想培育能力
建立智慧政工系統,將事務公開,部隊概況、時政新聞、學習園地、軍營廣播、等。
6、提升部隊戰備訓練能力
利用RFID技術,實現對官兵體能訓練,射擊訓練進行檢測、識別,自動分析出參與訓練官兵的合格、優秀以及不達標的統計資料。還可以透過智慧運動標籤,有效檢測士兵體能訓練健康體徵,防止超負荷訓練導致意外發生,也可以有效監督訓練不達標的官兵,有效提升部隊戰備訓練能力。
7、提升部隊智慧辦公能力
實現所有資訊聯網整合,基礎資訊共享共用,涵蓋了部隊機關、基層單位日常辦公、業務、學習、管理等各個環節,從通知、公告、申請審批、請示彙報、任務督辦、工作計劃安排全部實現無紙化處理,有效提升部隊智慧化辦公能力。
8、提升整體大資料分析能力
建立以人員和事件為基礎的大資料分析模式,實現部隊官兵構成比例、學歷構成、籍貫構成、專業技能構成以及官兵生日等資料分析;實現對部隊行為軌跡分析、包括值班、執勤數量,參加專業訓練情況,工作出勤情況,可為部隊提供官兵綜合素質資料,提升整體資料分析能力。
五、總結
部隊管理資訊網路平臺集聚人的智慧,賦予物以智慧,兩方面互存互動、互促互補,以實現部隊日常管理和軍事活動最最佳化的發展新模式和新形態。其根本是要以人為本,匯人之慧,賦物以智,互促互補,實現部隊日常管理和軍事活動最最佳化。其核心是充分運用現代資訊通訊技術,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資訊和知識資源。將各類安全防護手段在統一的平臺下進行管理,規範資料結構和接入標準,實現資料全網共享,裝置全網貫通,打造智慧化的安全營區。
部隊管理資訊網路平臺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等先進技術結合資訊化手段和工具,有效提高管理的可控性,減少管理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構建高效、快速精確的資訊化管理模式,實現全過程動態管理,達到“事先有效管控、過程動態管理、事後全面追責”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