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近日釋出訊息,該局元老成員、曾任蘇-30戰機總設計師的伊戈爾·葉梅利揚諾夫去世,享年86歲。葉梅利揚諾夫自1958年從莫斯科航空學院畢業後,直接進入蘇霍伊設計局工作,參與設計了包括伊爾-62、蘇-7、蘇-15、T-4、S-54等機型。1991年他開始擔任副總設計師,次年領導蘇-30戰機相關工作,包括設計、試驗和在量產中應用相關技術。1998年起,葉梅利揚諾夫作為對華出口第4項合同的總師,主導了專為出口中國設計的蘇-30MKK戰機專案,算是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蘇霍伊設計局命運走向的大人物。
可以說,蘇-27系列戰機對中國的出口工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空軍和海軍在2010年以前的實力發展情況,也給俄羅斯國內軍工行業的格局變動起到了很大作用。想當年,蘇霍伊向解放軍交付了技術性能較早的蘇-27SK和蘇-27UBK,並提供了生產線和組裝部件,讓中國空軍邁入了第三代戰鬥機的門檻。隨後,中方在巨大的國防壓力和意識到早期型蘇-27在航電裝置和武器系統方面侷限後,很快提出了引進更新式的多用途戰機需求,俄方當時最新推出的蘇-30MK被選中。
相比被俄羅斯“忽悠”而草率下單蘇-30MKI的印度,中方對新式戰機的要求更為務實,強調不追求過分的高指標和未成熟技術,以“技術合理夠用,能在短時間最快形成可靠戰鬥力”為佳。這對當時的蘇霍伊形成了不小的考驗,而葉梅利揚諾夫就在這時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葉梅利揚諾夫等蘇霍伊干將的努力和中俄的高度協調下,蘇-30MKK順利問世。儘管從紙面效能上,蘇-30MKK看上去與印度的蘇-30MKI有某些差距,但得益於技術足夠成熟,這批飛機的生產交付工作相當順利,而且交付後很快就形成了戰鬥力,讓中國空軍快速具備了可觀的中距空戰和精確對地打擊能力。隨後,中國海軍航空兵也很快訂購了在蘇-30MKK基礎上的小改型蘇-30MK2,同樣在較短時間內擁有了強勁的遠海制空和反艦打擊能力。
這兩批訂單給蘇霍伊注入了大量資金,還帶動了蘇-30MK系列在其他國家的大賣,成功讓其在戰鬥機領域長期被米格公司“壓一頭”的狀態徹底改變,成為了俄空軍設計領域的領頭羊。反過來,逐步失去中國市場的米格設計局則因出口失利而元氣大傷,在俄國內地位快速邊緣化,這就是後話了。
對如今的俄羅斯和蘇霍伊設計局來說,葉梅利揚諾夫這樣的老人離世,顯然是個巨大的損失。蘇解體後,俄羅斯各大軍工廠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如果說製造廠商憑藉國內和出口外銷的訂單,尚有一定的競爭力和生命力,那各軍工設計局就麻煩多了。
要知道,設計類人才的培養和實踐過程比製造類人才要困難得多。而且,俄軍方對新一代戰機的技術前景出現了某些的誤判,導致各設計局在新型號的設計思路上也有一定的跑偏,譬如“重機動,輕隱身”,如今的蘇-57戰機就在相當程度上帶有這份特徵,與中美的新一代戰機差距明顯,顯示出蘇霍伊的設計人員在能力鍛鍊上出了一些問題。可以說,直到前不久被稱為蘇-75的“將軍”單發隱身戰機的出現,才真正顯示出蘇霍伊似乎終於重新有所“進步”了。
從某種角度來說,俄羅斯軍工領域同樣出現了與美國相近的“去工業化”問題。在國內經濟多年不振的影響下,大量人才正在從俄軍工系統中加速流失,培養“新鮮血液”的難度則一直在上升。令人擔憂的是,冷戰時期培養的老一代領軍人物全部凋零後,俄軍工系統是否還能有足夠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