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釣魚人因為工作不同,白天需要上班,只有晚上才有空釣魚。在夏季和初秋的時間段,晚上魚口會更活躍,雜魚鬧窩相對較少,也容易碰到大魚。但是到了10月份以後,晚上釣魚會比較考驗技術,如果不進行靈活調整,可能會遭遇空軍。下面就來聊聊深秋夜釣的一些實用技巧~
一、釣點選擇
深秋夜釣不同於夏季,釣位選擇也有所不同。由於深秋氣溫較低,魚兒開始尋找溫暖的地方避寒,而大水面降溫比較厲害,更適合選擇小水面。
深秋和冬天都是以釣鯽魚為主,這時候的魚兒喜歡躲在草叢裡,而且近岸有水草,或者水深在2米左右的水域,有大量魚兒所需的食物,草邊溫度也比較溫暖,還是可以釣草為主。
釣障礙區、釣坎、釣回水灣、釣鏵尖堤壩,都是效果不錯的釣點。秋季颳風天氣較多,可以選擇下風口處垂釣。
也可以直接選擇白天釣友釣過的水域,經常有人釣的地方魚兒喜歡聚集,釣老釣位發窩比較快。
二、釣具選擇
深秋氣溫轉涼,線組搭配上,應當根據當地的資源和目標魚的大小來實際調整。如果是在北方地區,夜裡較冷,魚兒的吃口較輕,目標魚常以鯽魚為主,細線小鉤配拉餌比較適合,常規來說釣鯽魚的線組搭配主線0.8至1.5,子線0.4至0.8皆可。
深秋魚口已經比較輕了,浮漂的吃鉛量可以小一些,但是秋季颳風天氣較多,也不要為了吃鉛量輕就刻意選吃鉛量很小的浮漂,拋竿較困難,也沒辦法聚魚。
普通浮漂可以選擇棗核漂、蘆葦漂,或者細長身浮漂。如果是釣淺水可以選電子漂,要注意的是有些電子漂是自重大吃鉛輕,餌料不能精確到點,魚咬鉤時訊號很弱,頓感不強烈,所儘量選漂尾細一點的奈米漂。
如果水深超過1.5米或者釣點水質比較渾濁,可以使用夜釣燈,但亮度一定要調低,只要能看清浮漂就夠了,太亮對眼睛也不好。燈一旦確定好位置便不要再動,千萬不要“用燈去找你的浮漂”,一竿沒拋到位寧可提竿重拋。
在調釣方面,進入十月下旬,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也比較大,天冷通常建議調低釣低,調平水釣一目,調一目釣兩目都行。另外,當魚口稀少、出口較弱時一定要反向檢驗一下浮漂看是否存在調釣太鈍導致子線躺底的問題。
三、餌料搭配
夜釣多是野外水域,選擇餌料時最好選擇適用範圍比較廣,大多數魚能接受的餌料。如果是餌料的味型不對口,就很難把目標魚引誘過來。
在北方地區,夜晚氣溫已經很低了,小雜魚鬧窩也不會太兇,在剛開始作釣時可以按自己習慣開,香或者腥香都行,當發現窩裡有魚但不怎麼開口時,可以把餌料腥味的比例加重,可以直接改成濃腥的餌料。使用蚯蚓、紅蟲等活餌作釣時,當發現窩裡有魚但開口很弱時,還可以提提竿稍,逗一逗魚。
不管是釣鯽魚還是釣其他魚類,打窩做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釣位選擇好後,要投放誘餌窩料到釣點裡,可以做一些酒米打窩。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在白天來打個窩子,以顆粒為主,摻入酒米、小麥粒、玉米粒等,提前兩三個小時打下去。
四、夜釣時間
夜釣時間建議在下午4點過後到晚上10點前。晝夜溫差大是秋季的特點,並且這一現象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明顯。到了晚秋,從凌晨開始,氣溫基本上是最低的,甚至低於10度。水溫雖受氣溫影響,但中間有個時間差。秋季白天有太陽很熱,晚上夜幕降臨,氣溫下降,人立馬感覺到冷,但水溫不會迅速下降,魚還是會吃。
像鯽魚白天溫度高它可能會起浮待在水草中間或者哪個安靜的角落,太陽快下山時,水面溫度開始下降,它們就下底找吃的,此時是較為常見的一段覓食高峰期。更大體型的魚覓食時間可能會再往後一點,比如鯉魚這樣生性狡猾的魚,會等完全安靜下來再靠邊覓食,水淺、水質好的地方尤為明顯。
晚上11點到凌晨3點左右是不適宜守釣的,從釣魚人自身來講,十點後氣溫更冷,在這段時間也處於生理睏倦期,眼神飄忽,視力模糊,思維不清晰,判斷力下降,在水邊是非常危險的。
從魚的角度來說,晚11點到凌晨3點左右,屬於高低溫交會時,水溫開始往低走的階段,盛夏季節,氣溫高水溫高,魚是趨低避高的,而到了深秋,整體環境溫度是偏低的,所以魚是趨高避低的。水溫大幅下降,魚也需要一個適應低溫的過程,這個階段,必然是不怎麼開口的,而且水中的溶氧,也因為水溫降低,有一定的變換,所以在這個時間段,魚給口,也不是很旺盛。
最後,夜釣一定要注意安全,防寒保暖,水邊潮溼最好穿上雨鞋。釣點比較偏遠的話不建議釣太晚,疲勞釣魚,疲勞駕駛駕駛都非常危險,釣友們一定牢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