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回,張作霖在第一次入關之後收貨頗豐,更加堅定了他要入關爭霸的決心
因為與直系分贓不均,張作霖覺定以武力打擊直系,改稱鎮威軍,張作霖並自任為總司令,孫列臣為副總司令指揮奉軍4個師、9個旅,約12萬兵力,兵分東、西兩路,西路奉軍以張景惠為總司令,駐長辛店,所部區分為3個梯隊,企圖圍攻直軍的大本營保定,並於即日向部隊下達了總攻的命令。與此同時,直軍也以吳佩孚為總司令,指揮7個師、5個旅,約10萬餘人,兵分東、西、中三路,西路吳佩孚的第3師進駐琉璃河,中路王承斌的第23師駐守固安,東路張國熔的第26師(後來又增加了張富來的第24師)在大城一線佈防。直軍的步兵多久經戰陣,而奉軍則以騎兵和炮隊見長。從4月29日起,直奉兩軍在長辛店、固安、馬廠一帶進行混戰,戰事開始後,奉軍曾發動了猛烈的攻勢,東路直軍在奉軍騎兵的衝擊下,退至任邱、河間一線;西路直軍也受到奉軍的炮火壓制而毫無進展。30日,吳佩孚親自到前線督戰,以一部兵力在正面實施鉗制,主力在炮兵的掩護下,迂迴至奉軍的側後,突然發起攻擊。奉軍在遭到腹背攻擊後,原為馮國璋舊部的奉軍第16師,於5月4日臨陣倒戈,奉軍暫編1師退出豐臺,造成了奉軍西線潰退。時,奉軍第1師投入戰鬥,才阻止住直軍的追擊,並將長辛店收復。此後,吳佩孚又採取誘敵深入戰術,指揮直軍且戰且退,待奉軍進入伏擊圈後,秘密地率部繞至奉軍側背,突然發起猛攻,終使西線奉軍全線潰退。在東線,交戰之初奉軍一度曾掌握了主動。但在西線奉軍潰退後,東路奉軍第1梯隊的旅長鮑德山不聽指揮,按兵不動,總司令張作霖只好指揮部隊全線退卻。第2梯隊司令張學良所部,戰鬥力較強,戰前也有準備,是奉軍的主力。但是,吳佩孚在西線獲勝後,調其嫡系第3、第26師到東線,並親自指揮,攻擊張學良的部隊。張學良雖然率部英勇抗擊,將其進攻打退,但因為奉軍在整體上敗局已定,只好指揮部隊存秩序地向後撤退。第3梯隊司令李景林指揮所部在姚馬渡將直軍的進攻擊退,俘直軍千餘人。但當西線奉軍全線潰退的訊息傳來,東線軍心為之動搖。直軍乘勢全線出擊,進攻奉軍第3梯隊司令部所在地馬廠,殲滅奉軍7000餘人,迫使奉軍放棄楊柳青,退守北倉。在軍糧城又與乘火車開來的2萬餘直軍發生戰鬥,因眾寡懸殊,被迫退往灤州。至此,奉軍在東、西兩路均已失敗,士兵犧牲2萬,戰敗逃亡者萬餘,被直軍繳者4萬餘人。5月10日,直系王承斌率其第23師開進天津。這時,灤州英國領事出面調停,以奉軍退回關外,直軍停止追擊為雙方停戰議和條件。6月18日,直、奉兩方代表在秦皇島海面的英國克爾留號軍艦上籤訂了停戰條約:以榆關(今山海關)為兩軍的分界線,奉軍撤出關外,直軍除酌留一部駐防榆關外,大部撤回原防。至此,第一次直奉戰爭宣告結束。
張作霖宣佈東三省獨立,並自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
張作霖回到東北開始進行整軍精武,準備再一次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