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智庫專家指出,當前的航運危機已經表明,美國商船規模根本無法滿足美國的戰略需求。一旦美國陷入諸如“美中大戰”這樣的情況,根本無力承擔對前線的海運補給。
哈德遜研究所學者塞思·克羅普西和哈利·哈勒姆投書國防新聞雜誌,分析了近期美國航運危機暴露的一系列嚴重問題。
兩人指出,船舶、飛機和地面交通工具需要水手、飛行員和士兵,而所有軍事人員都需要彈藥、燃料、備件、維修材料和食物。一旦爆發大規模戰爭,後勤補給規模遠遠超過和平時期的海運能力。
目前,美國商船隊規模僅有182艘船舶,絕大多數進出美國的商船懸掛的都是外國國旗,只有美國國內航運按照法律必須懸掛美國國旗。相比之下,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了5777艘貨船,歷史差距極大。
不僅如此,美國可用於商船的水手數量也極為有限,全國職業水手僅有13500名。其中,已經有6000人被美國政府透過軍事海運司令部僱傭,因此民間的動員潛力只剩下7500人。考慮到必須保持一定規模的民用海上運輸,美國可動員投入軍用運輸的水手嚴重不足。
現代船舶高度自動化,僅需要很少的水手就能運營,但僅僅幾千名水手仍然無法滿足戰時的巨大需要。即使一艘船隻需要10名船員,一萬名水手也只能操作一千艘商船,和二戰時期遠遠無法相比。
美國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曾預計,在考慮休假和輪換的情況下,和平時期為所有MSC船舶和懸掛美國旗的商船配備人員需要大約10000名合格海員,再加上RRF,則數量要達到12000人。所以,要維持美國後勤艦隊的“正常狀態”,必須確保美國每一名合格水手都要工作。
此外,美國後勤艦隊一旦運營超過六個月,還需要補充額外的4000名水手(僅僅是保持現有商船規模)。簡單地說,在一場長期的大國衝突中,即使商船能夠獲得數量上的補充,在人力方面也遠遠超出美國目前的能力。
更糟糕的是,美國商船的專業水手的平均年齡是46歲。目前來看,平均年齡數字還會繼續增加。由於美國商船水手缺乏足夠的待遇激勵,年輕人很不願意加入這個行業。目前,美國專業水手人數僅能滿足日常需要,根本不可能滿足戰爭需要。
筆者看來,美國缺乏專業水手不僅僅是人力資源的問題,也反映了美國海運業和造船業的幾十年來的持續萎縮。由於資本對人力成本的吝嗇,大量商船水手更多是從發展中國家僱傭,西方發達國家雖然賺取了更多的利潤,但是卻無法培養出自己的海員隊伍。
至於造船業,美國在民用船舶方面早已經嚴重衰敗,全球大部分民用船訂單都被東亞三國包攬,除此之外排第四位的竟然是菲律賓。美國幾大主要造船廠只能依靠軍方訂單維持運營,高附加值的LNG船、超大集裝箱船等等,美國造船廠不僅沒有成本優勢,甚至連技術都不達不到。
儘管如此,美國軍方制定的全球戰略規劃卻遠超出自身能力。尤其是所謂的“分散式作戰”和“網路化作戰”,將打擊能力分散大量的中小型單位,例如小型戰艦、無人飛機、地面車輛和水下單位等等,看似降低了單位成本,但實際上卻提出了更大規模的後勤補給要求。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美國軍方的各種新概念武器和新戰術,如果沒有足夠的工業和後勤體系作為後盾,如果沒有足夠的專業人才去維護,都只能是空話。(作者:陶慕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