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層浪,議論無數次的房產稅試點終於來了,對此所有人有了統一的話題。
可以肯定的是,對房產稅的徵收是為了打擊炒房客,去掉房產金融投資屬性,增加持有成本,使得房產的投資回報比下降。
當房產的投機邏輯變了之後,最終還是要靠供需引導價格。短期來看,市場供需將改變,二手房市場增量,市場選擇將更多,價格下降。
長期,要看基本面,在人口流失嚴重,城市沒有核心產業和競爭力,房價卻逐年攀升的三、四線城市和城鎮地產價格的下滑影響會更大。
而廣深北滬等一線城市核心地段的住宅價格,根據其他國家政策房產資料,雖然會有回落,過後仍會大幅領跑於其他片區房價,可參考韓、美房產資料。
有人歡呼,資產荒,結構牛,地產資金將大量湧入股市。這種說法不對也對,或者說不完全對。
不對,是地產投資相比股票市場要簡單許多,從地段、品牌品質、配套(學區、醫療、生活)等可以快速的對比出結果。
流動性的區別決定了絕大部分投資者不可能像投資地產那樣投資股票。房產在前二十年也不是一路上漲的,中間也有過曲折,但是往往因為流動性問題,短期很難變現,就扛過去了。
而股票不同,很難計算出其公允價值,估值總是圍繞其來回波動,加上流動性強,變現太過便利。大部分普通人想要透過股票市場獲得過去地產市場那樣的收益,恐怕還是比較難的。
對的點是在過去二十年,地產行業風起雲湧,種種造富神話頻出,拆字一噴,立提大奔比比皆是。當地產的預期回報率下降時,巨量的資金將尋找未來的投資方向,股票市場的確會迎來增量資金。
再加上資管新規過渡只剩最後兩個月,大量銀行理財需求面臨轉型,權益類資產有望獲得更多的配置份額。
即便未來資本市場真的接過地產的大旗,成為中國居民家庭財富增長配置的主流載體,我想真正的增量應該會體現在基金、信託、保險甚至ETF等。
結合種種,市場的去散戶化程序仍然在前進,機構佔比也必然會提升,作為普通投資者,只能錨定央行貨幣超發的載體,才能真正搭上時代的高速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