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顧試點兩週年
試點機構拿出亮眼“成績單”
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
2019年10月24日,證監會機構部下發《關於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該《通知》的釋出,開啟了基金銷售從過去以銷量為導向的“賣方時代”,向以客戶利益為中心的“買方時代”的轉型。如今,基金投顧試點迎來兩週年。
近兩年來,共有59家機構獲得基金投顧資格試點的備案函,截至今年7月中旬,試點業務執行平穩,合計服務資產已逾500億元,服務投資者約250萬戶,試點效果初步顯現,正在有效解決“基金賺錢、投資者不賺錢”等行業痛點,發揮專業買方中介作用。
兩年投顧試點成績顯著
復投率資料均超40%
在基金投顧試點迎來兩週年之際,各家試點機構在基金投顧業務方面均拿出不錯的“成績單”。
華夏財富表示,當前,華夏財富基金投顧業務管理規模超30億元,覆蓋使用者數超過21萬,在已使用服務超過3個月客戶中,所有追加投資客戶數(即復投率)佔比近50%。
嘉實財富透露,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管理型投顧規模近25億,服務客戶達6萬人。截至當前,自有平臺服務的直接客戶復投率近60%。2020全年累積為客戶創造回報5885萬元,全體客戶正收益比例90%。
南方基金表示,截至2021年9月底,留存資金超過83%,復投金額佔比超過60%。從資料可以看出,基金投顧有效改變了客戶投資習慣,基金投顧鼓勵長期投資的理念得到了客戶的認可。
易方達基金副總裁陳彤也透露,截至2021年9月末,易方達基金共上線了10個平臺,客戶復投率約44.5%,管理型投顧服務盈利客戶佔比近82%。“透過這些資料,我們一方面可以看到客戶對基金投顧服務的認可,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基金投顧服務在引導客戶長期投資、改善客戶投資體驗等問題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中金財富基金投顧業務負責人、執行總經理林劍文也稱,中金財富A+基金投顧業務目前展業超過一年,累計服務客戶超過4萬個,客戶復購率近50%。透過基金投顧業務,公司不僅得以將資產配置和產品研究體系服務範圍擴大至大眾客戶,還積極和包括螞蟻財富在內的外部渠道合作,為更多的大眾客戶提供專業服務。
與基金、券商機構相比,擁有海量客戶的第三方平臺,或與三方合作的平臺基金投顧“成績單”要更為亮眼。
先鋒領航投顧CEO張宇透露,公司於2020年4月於支付寶App上線了基金投顧服務“幫你投”。截至2021年上半年,“幫你投”累計使用者數達200萬。在上線一年中,投資者對基金投顧服務的信賴度逐步提升,復投率增加,投資時間延長。
盈米基金透露,10月22日剛好是盈米基金且慢投顧服務正式上線一週年,當前最新的投顧資產規模120億,簽約客戶19萬,使用者復投率87.11%,取得了初步效果。
盈米基金副總裁、且慢負責人林傑才表示,近兩年的基金投顧試點,整個行業對於基金買方投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關注站在買方角度去代表客戶利益,基金投顧的客戶變得更加理性了,資金配置的方向也發生了改變,投顧資產60%以上是配置到了權益類資產中。
在首批試點機構獲取累累碩果的同時,第二批試點機構也在積極推進。
東方證券副總裁徐海寧表示,東方證券目前已經獲得證監會關於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格申請的批覆,透過證監會派出機構場檢驗收和展業談話,成為第二批試點券商中首家獲准開業的公司,預計將於11月初正式開展基金投顧業務。“公司已成立公募基金投資顧問業務決策委員會,負責決策和推進基金投資顧問業務。目前基金投顧交易業務相關係統已開發完成,技術準備就緒。”
匯添富、博時、招商、萬家基金等公募均對記者表示,公司從合規、制度、流程、人員、系統等多方面進行業務準備,部分公募已經完成監管機構的現場檢查並獲批展業。部分公募尤其重視“顧”的內容生產,打造了“投前-投中-投後”的全過程鏈條的投顧陪伴服務體系,以更好為客戶創造價值。
試點為行業積累重要成果
“顧”的能力仍需加強
基金投顧業務開啟兩週年成績顯著,多家機構人士認為,首批試點機構從組織架構、運作模式、投資策略等方面,都為行業積累重要經驗,但在客戶畫像,與客戶建立信任,“顧”的能力等方面仍任重道遠,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基金投顧業務試點以來獲得了行業一致認可,參與客戶投資收益得到改善,客戶持有基金產品期限增加,成績顯著。”徐海寧稱,首批基金投顧業務試點機構為同行機構提供了有效參考:第一、組合策略設計與客戶場景化需求相結合,便於客戶理解業務和實施操作;第二、重視“顧”的服務,形成投前、投中、投後一體化服務流程,提高客戶的持有體驗和持有收益等;第三,積極擴充套件與外部機構的合作,快速推廣業務,讓更多的客戶瞭解和接受基金投顧業務。
陳彤也表示,首批試點機構在探索投顧業務可管理的資產範圍、可服務的客戶型別、可提供的服務方式等方面都進行了探索,並在監管機構的帶領下將業務實踐總結提煉,給行業留下了一些可參考的成果。比如,今年接連發布的《基金投顧業務資料交換技術介面》、基金投資顧問業務編碼,和在討論的業績及資產展示指引、服務協議和風險揭示書內容格式指引等,都是試點機構實踐經驗的總結。“以這些指導檔案為基礎,相信後續試點機構可以更加快速、順利地進行系統建設,並開展和推進業務,讓更多投資者更快地瞭解和參與基金投顧服務。”
萬家基金認為,首批試點機構值得借鑑之處有:一是主動挖掘並細化客戶投資風險偏好以更好的符合銷售適當性要求;二是大量開展投顧業務和品牌宣傳,提升市場與客戶認知;三是透過場景化、問答式等途徑簡化、最佳化投顧組合分類與前端展示,讓客戶選擇投顧服務的同時認知自身的投資期限、風險與收益偏好,建立合理配置,理性投資與長期投資的觀念。
博時基金也表示,首批試點機構最主要的有益經驗可以概括為:一是明確了基金投顧業務的行業發展方向,二是不同的行業視角提供了差異化的投顧發展路徑。
不過,多位機構和人士也提及,首批試點機構在探索中,還需要對客戶畫像、客戶資料進行更為精細化、有針對性運營,讓投資者感受有價值的“顧”等方面,仍有繼續改進和完善之處。
徐海寧提到,後續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內容有以下幾點:首先,客戶畫像有待精細化,幫助客戶達成個性化的“投”與“顧”。其次,金融科技屬性有待突破,打造基金投顧業務前中後臺一體化的運營,提高客戶體驗和展業效率。再次,客戶投資者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最後,對投顧服務流程的過程管理有待加強,投資顧問服務客戶的每個環節效果如何,需要有相應的分析和研究。
林傑才也說,首批試點機構在開展業務過程當中,有很多積極的嘗試,在組織層面有成立合資公司的,有基金公司成立獨立投顧子公司的;在模式層面,除了自營之外,投顧輸出也是很積極的模式創新;在策略層面,基於量化的智慧投顧和更加強調IP的人工投顧,各有千秋,也都是很好的嘗試。但是,與做大資產規模相比,買方投顧內部的業務衝突、與客戶關係的重新定義、組織心智的重建,這些都是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去解決和持續改善的。
招商基金也認為,首批機構的業務模式各有特色,從“四筆錢”模式到投顧策略的場景化匹配等,都是幫助客戶提升對風險的認知和投資體驗。但目前國內的投顧服務剛剛起步,與客戶建立信任任重道遠,需要以閉環思維不斷改進。投顧機構不僅僅是為客戶進行單向的投和顧,還要與客戶共同成長。
服務機構大擴容
基金投顧進入規範化時代
中國基金報記者 陸慧婧
自2019年10月啟航,肩負著“專業買方中介”使命的基金投顧業務走過了兩年時間的探索。
今年6-7月,隨著第二批基金投顧業務試點機構順利拿到備案函,基金投顧服務機構加速擴容,近60家機構未來有望“同臺競技”,共同促進基金投顧業務向前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基金投顧試點機構的大擴容將加速我國財富管理買方投顧時代的到來,推動財富管理機構服務理念與服務質量的提升,行業也會迎來“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發展格局。
基金投顧業務進入“百舸爭流”時代
從首批5家機構試點到如今接近60家服務機構拿到基金投顧業務試點備案函,可以說,基金投顧業務在兩週年之際正式進入“百舸爭流”的時代,而隨著新一批機構陸續對外展業,基金投顧“大軍”加速擴容,朝著更多元化、更有競爭力的方向向前發展。
“基金投顧試點機構多了,為基金投顧業務‘搖旗吶喊’的聲量就更大了。”在易方達基金副總裁陳彤看來,未來,投顧客戶可以方便地透過更多的機構和途徑來了解和觸達基金投顧服務,有利於基金投顧業務基礎客群和市場的培育。同時,更多機構的加入有望推進基金投顧業務模式和業務細節的持續探索,也一定會產生更多豐富的實踐案例供全行業學習參考,從而推動基金投顧業務的發展。“公募基金用了20多年走入了千家萬戶,相信有了更多機構的參與,在資管新規逐步落地、國民投資需求不斷上升、網際網路媒介高度發達的背景下,基金投顧業務有望較快地被廣大老百姓所熟悉和接受。”
東方證券副總裁徐海寧認為,此次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格的大擴容會帶來四方面影響:一是,基金投顧服務供給將快速擴大,有利於觸達更廣泛的客戶群,中國財富管理市場過去比較缺乏針對大眾客戶的組合配置管理服務,基金投顧服務促進了組合配置管理的普及;二是,基金投顧業務服務體系與基金單產品銷售差異較大,試點資格擴容將推動財富管理機構加強基金產品研究、組合配置管理與顧問服務能力建設,促進機構自上而下的建立起從宏觀到大類資產配置到產品組合的研究體系,以及針對公募基金的研究評價、引入、跟蹤與風險管理體系;三是,推動了基金投顧業務從試點進入市場化競爭時代,機構在客戶渠道、客戶體驗、組合策略表現上的競爭將增加,為客戶提供了更多基金投顧服務選擇;四是,提升資本市場中長期資金供給,由客戶自主投資轉向委託機構投資,能夠有效避免追漲殺跌等短期操作行為,更好地為資本市場發展提供中長期穩定的資金。“整體而言,基金投顧試點機構的大擴容將加速我國財富管理買方投顧時代的到來,推動財富管理機構服務理念與服務質量的提升,行業也會迎來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發展格局。”
“如果說首批機構開啟了國內基金投顧業務的大幕,那麼服務機構的擴容將使投顧業務進入加速前行的階段。”南方基金如此看待基金投顧試點機構擴容的意義,“基金投顧的服務機構同時包括了基金公司、券商、銀行、第三方機構等不同型別的金融機構,也使得多種型別的金融機構站在同一起跑線,這也將是泛資管行業後期聚焦的方向之一。”
“從多樣性的角度來看,基金公司、券商、銀行、第三方機構,大家各自有自己的資源稟賦跟熟悉的客群,不同類似機構的參與,可以為試點探索出更多有益的路徑跟有效的模式。”盈米基金副總裁、且慢負責人林傑才稱。
“可以說目前基金投顧業務的發展正似‘小荷才露尖尖角’,據瞭解,第一批機構投顧業務開展的業務模式、投顧策略、投顧服務等各方面都各有特點、各不相同,滿足了不同投資者在投、顧方面的需求,隨著未來更多機構的參與,投顧業務生態會更加豐富、多元、更有活力和競爭力,對於投資者來說更多的選擇無疑是一件好事。”萬家基金也認同這一觀點。
先鋒領航投顧CEO張宇更是強調,基金投顧在中國剛起步,國內投顧市場還遠未飽和,仍然是一片新生的藍海,更多機構夥伴的加入,對於這個新業務來說能快速幫助市場開疆擴土,也可以增加投顧產品和服務的豐富性,每一家機構也會有不同的特色和差異化服務,對服務使用者、培育使用者投顧的心智都是非常有益的。
“根據Investment Adviser Association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在美國SEC註冊投顧機構多達13494家,管理AUM規模達97.2萬億美元,服務客戶數達5180萬。超過萬數的參與方和機構服務的百花齊放,積極帶動了投顧業務在美國及世界範圍內的蓬勃發展,更使投顧成為美國投資者主流的財富管理模式。”張宇用了一組海外市場資料展現基金投顧業務發展的巨大前景,也給國內市場帶來非常好的借鑑意義。
由於投顧服務的滿意度是因人而異、千人千面的,為了促進基金投顧市場共同健康發展,嘉實基金呼籲,業內儘可能避免採用規模排名、收益排名的方式來刺激競爭,以此減少行業內卷。
業內期盼相關規範性檔案儘快落地
過去兩年時間,基金投顧業務不僅在規模數量上迎來擴容,投顧服務的各項指引也在不斷細化和規範,今年8月底,基金業協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資料交換技術介面規範(試行)指引》,近日,全國金融標準技術委員會證券分技術委員會開發併發布了基金投資顧問業務編碼,據瞭解,基金投顧服務協議內容和格式指引、業績展示指引等規範性檔案也正在加緊制定中。
華夏財富指出,基金投顧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投資者的投資目標,而投資目標的實現方式、實現機率、風險問題等,都可以透過資料與機率來獲得和展示。前期,華夏財富積極參與了監管部門標準化規範性檔案和指引方案的討論,華夏財富也期盼相關政策能夠儘快落地,從而幫助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做出更加符合實際的預期,提升投資體驗。
博時基金認為,隨著投顧服務各項指引的不斷細化和規範,並透過系統平臺進行沉澱,有利於基金投顧機構與基金銷售機構之間的服務對接,投顧機構也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投研服務和客戶陪伴的投入上,比如在投顧策略的資訊披露方式上,大家都採用相同的呈現規則,防止過度包裝,真正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做好“顧”的角色。
多家受訪的業內機構非常關注後繼相關政策的出臺,東方證券副總裁徐海寧就提到,“我們比較關注業績展示指引內容。目前基金投顧試點機構的組合業績計算和展示標準不一,例如是展示費前還是費後的業績、組合業績應該怎麼計算、策略未滿一年是否展示模擬業績等,業績展示標準不一致會影響客戶投資選擇和投後體驗。我們建議完善策略未滿一年業績的展示內容,包括制定統一的歷史模擬業績展示規範,包括歷史模擬業績的計算方式以及內容清單等,如,持有收益率、年化收益率、歷史波動率、最大回撤等指標的計算標準。”
“由於目前客戶的實際持倉比例與投顧策略不能完全百分百匹配,再疊加交易手續費等,將導致客戶的實際收益與組合業績有偏差。希望能儘快出臺相關的指引,明確組合收益或淨值的計算規則。”招商基金也較為關注投顧策略的業績展示及收益/淨值披露方面的標準與規範。
“統一的規範化指引有利於業務做大,也更有利於反應業務的初衷。如業績展示指引檔案,我們認為相較於公募基金的資訊披露規則更能體現出投顧業務的特點,除了向投資者披露組合收益率以外,如最大回撤、波動率等風險指標或許也應該是推薦披露的業績展示指標,以有利於投資者結合風險收益特徵來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投顧組合策略。”中金財富基金投顧業務負責人、執行總經理林劍文表示。
在嘉實財富看來,相關指引的推出有利於投顧服務業務的規範化,透過協議統一格式、業績展示等要求,能夠讓投顧服務更加透明。在業績展示方面,一方面應規範各家機構策略組合的業績披露要求,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讓投資者正確認知基金投顧服務的中長期優勢,避免過度關注短期收益。
基金投顧業務仍需不斷完善最佳化
談及目前投顧業務仍存在的難點,賣方代理思維的轉變、拓寬可投產品範圍、最佳化投顧收費模式、投資者教育工作等問題均被業內提及。
易方達基金副總裁陳彤提出了在業務實踐中的幾點思考,“第一,整個資產管理市場要實現從賣方市場到買方代理新生態的轉變需要時間,這不僅需要投顧機構的推動,還需要業務相關各方的配合。比如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等機構如何在基金投顧業務和原有傳統業務之間進行有效隔離,基金銷售機構賣方代理思維的轉變等等。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各市場機構迴歸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初心,向著以客戶利益至上的目標共同努力;第二,需要不斷明確和強化基金投顧是牌照業務。前期基金投資顧問業務編碼的釋出對於正本清源和投資者權益保護有著重要意義,投資者可以根據機構是否具有業務編碼,來判斷該機構是否具有合法開展基金投顧服務的資格,這一觀念還需要透過各種方式不斷加強。同時,投顧機構編碼是給投顧機構發了“身份證”,建議後續考慮逐步完善和規範針對投顧人員的管理和准入標準;另外,在投資和運作層面,基金投顧業務在實踐中面臨著可投產品型別有限、特定類別產品可投數量有限等問題,建議適時放寬可投產品的範圍。”
“基金投顧業務推出兩週年,發展前景廣闊,在不斷完善和最佳化的過程中。目前有幾個方面值得大家一起研究和探討。”博時基金表示,“一是逐步放開基金投顧業務試點准入的同時建立嚴格且明確的試點退出機制,鼓勵市場機構在管住自身風險的前提下開展基金投顧業務,透過市場良性競爭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投資陪伴服務體驗;二是建議投顧收費模式的最佳化。基金投顧業務相較於傳統基金產品銷售,最大的特點在於透過收費模式的設計實現了投資顧問和客戶利益的捆綁。建議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的上,研究放開投顧費用採用業績報酬模式的可能性,更好激發投顧機構為客戶‘“管好錢、賺到錢’的積極性;三是投顧服務協議、系統介面等行業規範化不斷統一和完善。經過兩年的試點,行業機構積累了較多可供全市場借鑑的寶貴經驗,但隨之業務的持續開展,部分運作維護等細節問題需要進一步規範明確。”
在先鋒領航投顧CEO張宇看來,中國投顧市場仍在起步階段,需要機構共同合力做大做強投顧市場。從使用者來看,國內投顧市場的使用者認知還需要進一步擴大,而國內投資者普遍習慣了股票和基金“手動擋”投資模式,並沒有形成透過專業機構開展投資和資產配置的理念,個人投資者依然佔據市場主導,並且存在明顯短線投機行為,需要機構合力進行更多的市場普及和推廣。另一方面,國內投顧機構對“顧”的功能、服務的挖掘也還有很大空間。隨著存款利率下行、打破剛性兌付、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等,投資者在市場上的投資難度越來越高,這個背景下基金投顧機構做大業務規模的基礎之外,更需要持續進行長期的“顧”的陪伴和投資者教育。為了促進基金投顧業務更好發展,他提出四點建議:一是要強化長期投資政策激勵,幫投資者建立起賬戶規劃的心理認知,打造長線帳戶,提升家庭長期財務規劃意識。二是,行業共建並持續探索合適投前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第三,拓展服務邊界,完善投顧資質的全委託和跨品類推薦功能;第四,行業協同,積極尋找、引導有個性化理財需求的投顧模式。
東方證券副總裁徐海寧談到,與基金產品銷售相比,目前基金投顧業務的整體收入不具備優勢,且服務內容要求更多,如何平衡基金投顧業務與基金產品銷售的收入差異,提高投顧人員推廣積極性是需要考慮的問題,而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基金銷售費率在不同渠道不一致。因此,他建議,應該限制基金費率隨意打折行為或者控制基金打折範圍,銷售費率價格戰不利於財富管理機構投入資源提升投資顧問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也不利於培育客戶為有價值服務買單的意識,導致市場重首發、輕持營的基金銷售行為,也無法培育高質量的財富管理機構。此外,還應該鼓勵投顧人員注重增量客戶和客戶增量資產的開發,透過提升服務質量提高管理客戶AUM。
徐海寧還表示,從業務試點情況來看,基金投顧組合策略仍不夠豐富,各試點機構的組合策略比較類似。他建議,在規範組合策略的主要要素的基礎上,如組合換手率、成分基金投資比例等,逐步放開試點機構制定組合策略流程,允許試點機構在符合規範要求的基礎上,根據客戶實際情況快速制定個性化的組合策略。
“第一,投顧策略的擴容讓投資者選擇的難度增加了。以後甚至可能需要針對投顧的三方評級機構的參與;第二,投顧策略的同質化問題依然存在,很多策略還是基於類似的理念和方法論。解決方案是從更多的維度出發,切合實際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顧策略;此外,一些機構更加重視‘投’,對‘顧’的認知度還不夠,這將陷入到回到資管行業賣基金的舊路子當中。需要對行業進行更多的規範管理。”嘉實財富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投顧業務在這個階段遇到的困難,有幾點我是比較有感受的。首先,在這個階段,客戶對投顧的概念還比較模糊,產品跟服務的辨識度也還不高,這需要一個讓大家熟悉理解和接受的過程;第二,因為正確的投資往往是一件逆人性的事情,所以買方投顧需要透過長時間的投教和陪伴去幫助客戶提升認知水平;第三個困難我覺得投資是一件效果後驗的事情,很多長期正確的決策甚至短期看起來就是錯誤的,怎麼讓客戶去理解這些,是比較有挑戰的,而解決的方法是建立起投顧機構與客戶之間的信任關係。”盈米基金副總裁、且慢負責人林傑才如是說。
南方基金則反饋,在基金投顧的業務實踐中發現,很多投資者對基金投顧不太瞭解,投資者教育工作還任重道遠。這需要各家機構一道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引導投資者關注、瞭解基金投顧業務,這也對後期的投資者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方基金也將持續透過各種形式開展豐富多樣的投資者教育活動。
萬億市場正被啟用
投顧業務“從1到N”呼喚行業共同發力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
基金投顧業務已經迎來“兩週年”生日,對於整個資管行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不少先行者已經走過了“從0到1”的艱難歷程,而越來越多的機構加盟,基金投顧要“從1到N”仍有漫長艱難之路。
參考成熟市場的資料來看,中國投顧業務空間至少的“萬億”級別,這一“藍海”吸引了眾多的機構參與,然而要迎來大發展,仍需要越來越多的財富管理機構參與其中、獲得越來越客戶的認可、不斷完善行業標準和制度規範、指數基金快速發展等“催化劑”。
萬億級業務空間
究竟基金投顧業務有多大業務空間?一則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末,全美SEC註冊的投資諮詢公司有13503家,共管理了83.8萬億美元資產,投顧成為美國基金銷售的重要渠道和夥伴,其中全權委託資產規模達到76.58萬億美元。截至今年1季度末,國內公募基金規模已超過20萬億,以此推算投顧業務有萬億級空間,前景廣闊正啟用市場熱情。
先鋒領航投顧CEO 張宇也用美國智慧投顧行業發展來展望,美國這一行業管理規模從2015年的超500億美元增長近20倍至2020 年的約1萬億美元,市場普遍預測智慧投顧行業在未來仍然將以可觀的速度增長,預計管理規模將於2025年達到2.5萬億美元。
張宇表示,從國內來看,中國投資者的資產配置仍有巨大潛力。光大銀行與波士頓諮詢2021年5月聯合釋出的《中國資產管理市場2020》顯示,2020年中國資管市場規模達到122萬億元。麥肯錫2021年4月釋出的《中國金融業CEO季刊》預計,未來中國個人金融資產仍將維持10%的增速,2025年這一數字有望達到332萬億。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財富市場,在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持續高漲的背景下,中國投顧行業將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不過,盈米基金副總裁、且慢負責人 林傑才有自己看法,他認為投顧業務的市場空間預測,不同於對虛擬貨幣、元宇宙、甚至是共享單車的空間預測,因為這些業務的預測是無歷史可參考的。但投顧業務在成熟市場已經有多年的發展經驗,大多參考的這類資料,比如在絕對量上,美國的2020年的投顧市場總規模達到90萬億美元,在相對量上,在美國除了養老金之外的家庭資產配置,有70%以上會透過投顧去進行資產配置,其中僅透過投顧進行配置的有40%,業界對投顧市場空間的想象來源於此。
“最核心的原因是因為財富管理的目標是為了客戶的增長保值增值,但當前的業態與這個目標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產品收益到客戶收益的最後一公里需要專業機構去幫助客戶達成,這是投顧這項業務會持續發展的源動力。”林傑才表示。
市場需求呼喚一個新時代
這一萬億級基金投顧市場,正在因為市場需求而逐漸被開啟。
易方達基金副總裁陳彤談及基金投顧前景時表示,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大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拓寬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憑藉嚴格的監管、規範的運作,愈發成為居民理財的優選工具。但目前公募基金公司有超過150家,公募基金經理超過2500人,公募基金產品超過了8000只,無論是對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基金產品的投資和研究都是一門不容易的功課。在這種情況下,基金投顧業務一手把握“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一手牢抓“以客戶利益至上”,未來一定會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轉變以及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正在推動金融市場資產端發生變化,資管新規、註冊制、新證券法、信託新規等制度改革以及‘房住不炒’、共同富裕的政策導向下,未來將會迎來居民資產從房地產、銀行理財等向資本市場權益類資產的騰挪,這個是百萬億級別的。居民對資本市場的接受度正在不斷提高,股民和基民數量快速增長。” 東方證券副總裁徐海寧表示,在這個趨勢背景下,基金投顧業務適時推出,一是承接了中國居民由房地產、銀行理財等投資向資本市場基金產品投資轉移的大趨勢;二是解決了居民過去資本市場投資體驗和投資收益不佳的長期痛點;三是建立了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良性生態圈,財富管理機構和客戶都能從基金投顧業務發展中受益。因此,未來基金投顧業務市場巨大,發展空間廣闊。
多位基金行業人士也談及,基金投顧業務對基金行業發展也至關重要。如博時基金相關人士表示,基金投顧業務的推廣對行業長期發展起到重要意義。首先,對於機構來說,有利於在制度設計上,引導行業更加註重客戶利益、滿足客戶需求。其次,對於居民來說,能引導和養成資產多元化配置的習慣、最佳化居民資產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服務機構與投資者深入溝通、長期同行、共同成長。對於行業來說,適時推出的基金投顧業務,正是迴歸財富管理本源過程的重要一環。
此外,嘉實財富也談到投顧業務的重要性,第一、投顧業務有益於進一步服務於更多百姓參與分享經濟轉型與增長的紅利,提升居民財產性收入,共同富裕。第二、投顧業務是普惠化金融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投顧業務有利於滿足客戶特殊需求。第四、投顧業務是發揮公募業務優勢的重要抓手。、
匯添富基金表示,首先,投資顧問業務是完善中國財富管理生態的重要一環,具有極大的市場需求。其次,投顧能力也是養老金第三支柱業務開展的重要基礎,未來個人針對養老規劃進行的公募基金配置需求將越來越多。
“從1到N”還需時間
對於試點週年的基金投顧業務,不少先行者已經走過了“從0到1”的艱難歷程,而越來越多的機構加盟,基金投顧要“從1到N”仍有漫長艱難之路。
萬家基金表示,投顧業務是一個新生事物,對於行業來說既是挑戰也帶來了重大機遇,未來從1到N是一個穩步推進的長期過程。“投顧業務本質上是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而構建與投資者之間的信任可以說是一個系統性、複雜的工程,沒有一蹴而就的事。只要投顧市場的各方參與者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本著初心開展業務,‘從1到N’自然而然就會到來。”
越來越多的機構參與其中、政策面支援等成為不少投顧機構的心聲。博時基金表示,基金投顧大發展需要具備三方面的條件,一是吸引更多優秀的財富管理機構參與到投顧業務中,這對基金投顧市場的逐步完善和發展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這是投顧業務大發展的前提。二是吸引更多的客戶體驗投顧業務。三是不斷完善行業標準和制度規範。
南方基金也表示,更多的服務機構入場,或將是未來投顧業務長期發展的重要契機。覆蓋更多的客群對推廣投顧業務有著重要意義,我們相信有更多投顧機構加入投入、擴大宣傳,會有更多投資者關注和了解基金投顧業務,也就有更多投資者可能參與、嘗試投顧服務。
“一是需要銷售機構、財富和資管行業從業人員共同構建行業生態,不以銷量和規模為考核目標及業務導向,二是要圍繞客戶利益優先原則,共同服務客戶。”招商基金表示。
東方證券副總裁徐海寧表示,未來需要實現從“從1到n”的跨越,把基金投顧業務做大做強,讓更多中國居民享受投資理財的獲得感和滿足感。從國外市場來看,基金銷售交易端費率下降、代銷行業競爭加劇、401K養老金計劃、指數基金和ETF等被動投資工具發展是促進基金投顧業務發展的重要力量,2020年底美國SEC註冊投資顧問所管理的監管資產規模已達97萬億美元。其次,分支機構的投資顧問人員參與組合策略的制定和執行,將極大提升參與人員的積極性和業務效率,是推動業務快速發展的強勁動力。
先鋒領航投顧CEO張宇則提到,指數基金和ETF產品的發展,將進一步成為投顧業務發展的催化劑。從海外市場的發展來看,被動指數基金和ETF的增長和基金投顧增長正相關。以美國為例,多數投顧機構的資產配置基本全部由被動指數基金或被動ETF構成。在過去十年裡,美國被動指數基金和ETF總規模增長達430%,截止2021年6月,美國股票型被動指數基金總規模接近10萬億美元,佔全市場股票基金總規模的40%。而相對應,美國智慧投顧管理規模在2015年到2020年增長近20倍。
“目前中國指數基金和ETF還是快速發展階段,對中國市場來說可選擇的範圍、規模還不那麼充分,相信未來幾年一定會迅速發展,跟基金投顧業務一起發展。”張宇表示,未來將進一步豐富指數產品供給。
此外,林傑才認為,要實現發展,以及對成熟市場的投顧發展歷程的研究,催化這項業務發展的要素大致分為政策環境、財富積累、技術驅動、行業競爭、投資者心智五個層面。我國投顧業務從一開始,政策就處於一個比較成熟和規範的階段,並且居民財富也已經完成了一定的積累,財富管理需求旺盛,這為投顧業務從試點開始就提供了比較好的環境。而下一步,投資者心智、政策環境、技術驅動跟行業競爭等要素都還將持續催化投顧行業的發展。
編輯:艦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