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宇宙的幾種可能性(4):觀察者效應

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是現代科學存在的前提,也是我們的基本常識。但貌似量子世界不是這樣的。

如果觀察者效應僅僅指的是微觀粒子存在疊加態和波函式,在觀察的一瞬間才能最終確定其精確引數的話,這個原理還容易理解,人們可以聯想到這是因為微觀粒子普遍存在的高速運動。但當人們做“雙縫實驗”的時候,實驗結果大大超出了人們的心理預期。

宇宙的幾種可能性(4):觀察者效應

著名的“電子雙縫干涉實驗”是這樣的,向前方發射電子,在前方的阻擋板上有兩條縫隙,電子在穿過兩條縫隙之後會在後面的背板上顯示出明暗相間的干涉條紋(顯示波的特性)。為了看清楚微觀粒子具體通過了哪個縫隙,人們在縫隙後面安裝了監測裝置。然後,可怕的現象發生了,人們只要觀測,干涉條紋就會消失(顯示粒子特性),不觀測,干涉條紋就會出現(顯示波的特性)。

科學家們首先想到的是“觀測強度”的問題,於是動態的調整“觀測強度”。人們發現,隨著攝像頭觀測強度的降低,當攝像頭的觀測能力恰恰降低到無法觀測到電子行為時,神奇的干涉條紋瞬間出現了;而一旦調高強度,剛剛好可以觀察到電子時,條紋瞬間又消失了。

宇宙的幾種可能性(4):觀察者效應

為了進一步探查真相,約翰·惠勒提出了“延遲雙縫干涉實驗”,結果仍然是一樣:哪怕讓電子事先透過雙縫而不去觀測(疊加態沒有坍縮),只要在後面的擋板前開啟攝像機,不管開啟的速度有多快,結果就是沒有干涉條紋(顯示粒子特性);反之亦然,只要關閉攝像機,干涉條紋立即就會出現(顯示波的特性)!

宇宙的幾種可能性(4):觀察者效應

科學家們甚至把相關實驗上升到宇宙尺度的層面,拿數百萬年前發射到地球的光線做干涉實驗,即“星際版延遲雙縫干涉實驗”。在數百萬光年以外的某個恆星向地球發射光線,在經過一個質量巨大的星系之後,會發生行進線路的彎曲,分成上下兩路。我們用望遠鏡觀測上下兩個光線通路,可以觀察到呈現“粒子”特性的光線。但是我們用光導纖維等工具,將兩條路線上的光子引導到雙縫干涉實驗裝置,可以再次看到干涉條紋。

宇宙的幾種可能性(4):觀察者效應

實驗結果跟之前的一模一樣。哪怕光子是數百萬年前就已經出發的,只要人們觀測,就是粒子(不發生干涉現象);只要不觀測,就是波(發生干涉)。這已經公然和赤裸裸的違反了事物發展的“因果定律”,科學家們要瘋了。

如果說上面的實驗方案,或者說實驗原理,並不足以透徹的揭露量子世界的詭異原理的話,下面這個實驗應該足夠打消所有的猜疑。

2012年,美國的迪恩·雷丁博士招募了130個人做心理實驗,其中一些人是經驗豐富的冥想者,而另外一些人是普通人(缺乏冥想經驗)。為了避免可能的誤差,雷丁博士足足做了250次實驗。每次實驗都是幾個人坐在安靜的場地冥想,同時在現場開啟雙縫實驗裝置。實驗人員指揮冥想者,把注意力集中到雙縫實驗裝置上,30秒後又讓他們把注意力移開。結果顯示,冥想者把注意力集中到雙縫時,干涉圖樣的光譜能量就會衰減(呈現粒子特性),把注意力移開的時候,干涉圖樣就會更加清晰(呈現波的特性)。而且,經驗豐富的冥想者比普通人,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更為明顯。

宇宙的幾種可能性(4):觀察者效應

最後這個實驗非常直白的說明了一個問題,不是攝像機或者其他觀測裝置在發生作用(它們只是意識藉助的工具),是人類的意識,確實可以影響或者改變數子世界

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們眼前的世界,到底是意識決定的,還是真實存在的呢

我的答案是,物質是分層次的,意識對物質的作用,只能影響或者改變某個層次的物質,而不是物質全體。這麼說好像有點繞,直白點說就是,意識僅僅對量子層面的物質有影響力,而對透過各種物理和化學鍵結合在一起的粒子大團體,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宇宙的幾種可能性(4):觀察者效應

綜合前面我所說的,物質的質量是“空間所有的場作用於該物質所擁有粒子的疊加作用力”意識對微觀粒子的作用力,其實可以歸納於“某個場的影響力”。這個“場”,我傾向於歸結為“銀河場”,因為人的靈魂或者意識體,可能來源於銀河深處。這個地方,也許就是《道德經》所說的“玄牝”。

這裡插播一點內容,聊聊修行。在《玄之又玄》中我提到過,地球上存在三個型別的文明,第一個是發源於西方的現代科技文明,第二個是以黃帝、老子為代表的“外星輸入性文明”,第三個就是以佛陀為代表的,純精神性文明。後兩種文明,是個體性的,卻又是遠遠超越第一種物質文明的。

現代物理的發展是整個人類集體參與的實踐活動,而且實實在在的提高了人類社會的整體文明水平,因此是“社會性文明”,就是上面所說的第一種文明。但是現代物理發展的時間很短,到現在為止,終於可以摸到修行文明中所謂的“天人合一”的門檻

宇宙的幾種可能性(4):觀察者效應

天人合一的意思,是指人與萬物都有一樣的內涵,是相通的。那麼這個“一”是什麼?這個“一”指的就是量子世界,人與萬物都是由相同的微觀粒子組成的。

我們經常在各種修行典籍中看到,“萬物相通”,“物我兩忘”,“與天地渾然一體”,指的就是自己的心念可以找到並歸於這個“一”,也就是把自己融於萬物相通的量子世界。“閒來常清淨,天地悉皆歸”,歸於何處?歸於這個“一”。“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個“我”是什麼?就是這個“一”。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仍然是這個“一”。

宇宙的幾種可能性(4):觀察者效應

關鍵的地方在於,你是否可以透過切實的修行,將“自我”建立在這個“一”上面,與這個“一”融為一體。如果你可以做到,那麼你就是一切,你就是“如來”。有些修行人走了邪路追求“神通”,可是當你與宇宙萬物一體的時候,還需要什麼“神通”,還能有比這個更大的嗎?

可惜的是,大部分人的“自我”,是自己的身體,是自己的慾望,是自私自利,是愚痴呆頑,離這個“一”有十萬八千里

宇宙的幾種可能性(4):觀察者效應


貪嗔痴

現代物理當然是有巨大現實意義的。之前的修行文明,只能採取師父帶徒弟的方式,將極少數的人類帶到高層次。而現代物理是公開且全員參與的,有巨大的社會意義,當現代物理逐漸理清修行文明的原理和路徑的時候,人類文明將有爆發性的進展。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提到過“物質與精神是相通的”、“人與人是沒有界限”的,到今天終於可以講明白了,其實就是符合上面所說的“一”。這是我的親身驗證,並沒有絲毫虛假。

我們在回到物理世界。前面提到“人的意識”,或者“人的靈魂”,這個在科學界並沒有定論,該怎麼理解呢?我們來研討一個案例:“瀕死體驗”。

宇宙的幾種可能性(4):觀察者效應


瀕死體驗

英國醫生山姆·帕尼爾是世界上第一個用科學實驗證明“靈魂”真實存在的人。他的實驗設計是這樣的:如果病人死後“靈魂”能飄起來,可以看到天花板上的燈,那麼如果在天花板的下方放一塊不透明的板(從下面看不到板子上面),板的上面放一些小物體(只有山姆知道是什麼物體),那麼“靈魂”就應該能看到。如果這個病人能被搶救過來,並且能夠說出板上的小物體是什麼,那麼就能證明“靈魂”到底是人們的想象,還是客觀存在的實體。

山姆對100多個病人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中有7個被搶救過來的病人醒來後能說出自己“靈魂”離體時看到的景象,特別是可以看到板上的小物體,而且,一一對應,全部都對。山姆的實驗獲得了成功。

“瀕死體驗”這個實驗說明了幾件事。第一,靈魂是存在的;第二,靈魂可以自動飄起來,不受地球重力的影響,也就是離開了“地球場”;第三,幾乎所有的“瀕死體驗”實驗者都會出現“隧道效應”:快速透過有一大片白光的隧道,其實是靈魂離開經典時空或者“太陽場”,進入沒有時間存在的“零空間”,或者是進入“銀河場”。至於“零空間”是不是“銀河場”本身,我不確定,需要更多的證據。

宇宙的幾種可能性(4):觀察者效應


時空隧道

那麼幾乎可以下結論了,人類的“靈魂”,其實就是處於量子狀態的微觀粒子。因為兩者都表現出相同的特性:不受重力限制(靈魂的自然上升),有量子糾纏現象和不受時空限制(靈魂來去自由且速度無限大),難以作用於實體物質,等等。

人啊,除了一大堆的原子和分子這個物質身體之外,其實最寶貴的是內在的“靈魂”。我勸你,一定要修行

宇宙的幾種可能性(4):觀察者效應

在蠻荒時代,人們說“萬物有靈”,指的是大地、山川與河流,乃至動物、植物、微生物,都有相應的“靈”,區別只是大小與強度的不同。動物最接近人類,動物的“靈”可能相當於人類的三歲、五歲甚至十幾歲的認知狀態,所以,不要去傷害它,因為按照物理世界的原理,你施加的力與反作用力是相互的。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報應,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一篇,聊聊整個宇宙的過去與未來,說說人類文明的發展與特點,然後結束整個系列。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09-24

相關文章

費米悖論:人類註定會滅絕?四種滅絕方式你覺得哪種可能性最大?

費米悖論:人類註定會滅絕?四種滅絕方式你覺得哪種可能性最大?
費米悖論,是一個關於宇宙文明以及人類發展的問題,為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科學家們前赴後繼地向外太空發起訊號,想要找到地外文明.然而,事與願違,人們並沒有發現任何地外文明的蛛絲馬跡,外星人們就好似神隱了 ...

人類有多渺小?看完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不得不令人深思

人類有多渺小?看完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不得不令人深思
人類到底多渺小?當我們說到這個問題,每個人腦海裡的想法都是一樣.但是客觀地說,無論是誰,都無法真正想象到人類究竟有多渺小!但這個問題可以從"地球有多渺小?"說起. 話說有一張照片叫 ...

宇宙漫漫長寂寞,只怪行星水太多

宇宙漫漫長寂寞,只怪行星水太多
水世界假說|超越費米悖論 費米悖論,是恩里科·費米提出的一個基本假設,它是基於宇宙的漫長年齡和龐大的星體數量,經過一系列的計算後發現--地外文明存在性的過高估計,與缺少地外文明存在的相關證據相矛盾.於 ...

宇宙中的暗物質
在物理學中,把狀態變化的"轉折點"稱為"臨界點",比如水變成冰,溫度臨界值(或者說"臨界點")為0℃.宇宙學的研究認為,宇宙中物質的平均密度 ...

作為一種 日常生活的寫字
陳平原.夏曉虹夫婦在展會現場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說來好笑,雖不是書法家,最近四年我竟然辦了五個書法展--北京.潮州.臺北.深圳.廣州.其中三次題為"書展",意思是兼及 ...

離婚帶著孩子,選擇單親家庭or再婚,哪種情況對孩子成長有利?
如今,有很多孩子並不是由親生父母帶大的.這裡主要指的是這樣的家庭:父母離婚.父母一方或雙方死亡.未婚夫妻,或親生父母由於各種原因無力照顧孩子. 當為了這些孩子而建立了新家庭時,這些家庭被稱為繼養.領養 ...

義大利XENON1T實驗可能探測到源自太陽的暗能量

義大利XENON1T實驗可能探測到源自太陽的暗能量
目前,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在<物理評論D>雜誌上發表文章稱,義大利XENON1T實驗中一些無法解釋的結果可能是由暗能量引起的,而不是該實驗旨在檢測的暗物質. 他們建立了一個物理模型來幫助解 ...

維度的入口

維度的入口
現代人多數是西方科學傳統的產物,這點遠超過我們所想承認的.人們的思考方式和許多自我定義都基於物理學家用來描述物質的相同科學模型.西方科學方式是找到數理與實證之間的一致性,這使得科學方法在實際應用上成為 ...

何謂引力波,發現它為啥能得諾貝爾獎,有什麼意義和作用?

何謂引力波,發現它為啥能得諾貝爾獎,有什麼意義和作用?
引力波是本世紀證實存在的最重要科學事件,一度時期成為媒體熱炒,弄得一些民科混子也趁機從中作亂,甚至有那麼一個人宣稱自己發現了引力波,實在荒唐可笑.看到許多網路朋友對引力波還是一知半解,今天我們就來普及 ...

人類文明還剩多少年?

人類文明還剩多少年?
圖片來源:Pixabay 統計資料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最可能處在它壽命的中間階段,人類這個物種也不例外. 對於那些在自己的研究中尋找目標的青年科學家,我建議他們參與一項與社會息息相關的研究,比如減緩氣 ...

越胖,運動減肥越難

越胖,運動減肥越難
論文截圖 不同BMI群體的補償效應,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供圖 想要減肥,似乎就難以繞開"管住嘴,邁開腿"這條經典道路.然而魚與熊掌不能兼得,減肥族們常常是邁開了腿,卻管不住 ...

解決了費米悖論的“狂戰士”

解決了費米悖論的“狂戰士”
費米悖論,是恩里科·費米在基於宇宙漫長年齡和龐大的星體數量的基本假設下,經過一系列的計算後發現--地外文明存在性的相當高的估計與缺少地外文明存在的相關證據相矛盾,於是在1950年夏天的某個午餐的閒談中 ...

聲網的關鍵時刻:在夾縫中對決騰訊、阿里

聲網的關鍵時刻:在夾縫中對決騰訊、阿里
21世紀經濟報道 賀泓源 北京報道 上市一年間,聲網跌宕起伏. 去年6月,該公司上市後,市值漸入狂奔區間,今年2月底,一度飆至114.96美元高位.9月17日,聲網報收29.29美元,與市值巔峰間隔不 ...

反酸、燒心,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看中醫教授有何良方

反酸、燒心,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看中醫教授有何良方
在中醫看來,胃食管反流病不是獨立的疾病,而是許多胃腸疾病的共同表現,由於症狀複雜,涉及多個臟器,所以在中醫文獻中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病名,古醫書中的"反酸.燒心.胃咳.胸痺.噎膈.膽嘔(膽汁反流 ...

專訪|梁鴻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做好自己就行了

專訪|梁鴻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做好自己就行了
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9月19日,由賈樟柯執導的電影<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在全國上映.電影以分別生於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三位作家賈平凹.餘華和梁鴻為主要敘述者,他們與已故作家馬 ...

不可思議的“電子雙縫實驗”,是不是暗示了整個世界都是虛擬的?

不可思議的“電子雙縫實驗”,是不是暗示了整個世界都是虛擬的?
在人類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還不夠完全的時候,我們往往將那些還不夠了解,也無法違抗的自然現象歸結於更加"高階"的存在,也就是神明.在大多數文明的神話中,在眾神之下是人類,人類又高於其他的 ...

【科普】外星人可能和我們不一樣?
無論是長著大眼睛的E.T.,還是有著藍色面板的阿凡達,我們不由自主地依託於地球生物想象外星人的樣子.事實上,天體生物學的大部分研究也在尋找化學成分與我們相似的生物.然而,前任哈佛大學天文學系主任阿維· ...

人性善惡之我見
人性善還是人性惡,這是中國哲學裡爭論最多的問題之一. 孟子是儒家理想主義流派,他主張人性向善. <孟子·公孫丑上>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 ...

美國宇航局警告稱:月球在“擺動”可能會導致洪水更多,更經常
月球在擺動!月球軌道的輕微變化引起了人們的驚訝和質疑,這種輕微的擺動可能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 當然,說起來很有趣,但月球擺動的潛在後果讓科學家們擔心未來.在6月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