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不衰”是人類的“終極願望”。一直以來,瞭解衰老過程以及如何延緩衰老,是科學家們致力於破解的難題,也是許多科學研究專案的關注熱點。
9月25日,在四川大學主辦,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西部醫藥技術轉移中心聯合承辦的“2021第七屆成都精準醫學國際學術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主任魏於全作了題為《生物技術在抗衰老上的應用——新藥研發的新機遇》的主旨演講,分享了目前國際醫學前沿技術關於抗衰的系列研究。
其中,一項“幹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足”的典型病例分享,圖片展示,一名69歲的老年女性患者,缺血性糖尿病足、肺部感染、腎功能受損,無法進行血管微創手術,傳統常規治療21天,糖尿病足無明顯好轉。進行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30天后即有好轉,1年後糖尿病潰面癒合。
論壇上,魏於全院士介紹,根據中國人口增長趨勢統計資料,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老人將佔到總人口的16.2%。而隨著衰老,與衰老相關的疾病也與日俱增,例如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腫瘤、Ⅱ型糖尿病、阿爾茲海默症、關節炎、骨質疏鬆……這些疾病的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迅速增加,在患癌情況下隨年齡呈指數增長。而黃斑老化性變性、糖尿病眼病、白內障、青光眼等衰老性眼部疾病,也隨著年齡增加而出現。
過去數十年,科學家們對衰老的研究,逐漸從表型轉向背後的遺傳機制。隨著探索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們發現衰老過程的發生,伴隨著基因突變、DNA損傷、端粒縮短、線粒體功能障礙等因素。
2013年,發表在《Cell》(《細胞》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列舉了目前已知的9大衰老機制,包括:基因組不穩定、表觀遺傳改變、端粒磨損、蛋白質穩態喪失、新陳代謝失調、線粒體功能障礙、細胞衰老、幹細胞耗竭、細胞之間的通訊異常。科學家們圍繞包括以上機理在內的角度出發,不斷挖掘衰老機制背後的“奧秘”。
論壇上,魏於全院士細數了目前全球多個關於抗衰的生物技術專案,例如用於減緩衰老的異體間充質幹細胞專案,已經進入臨床試驗;幹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足;人類臍帶血重塑老年老鼠海馬功能,以探索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等研究專案……《柳葉刀》子刊也曾刊文,首個健康年輕人熱量限制研究表明,每天少吃12%的熱量,心血管和衰老指標顯著改善,還能減肥。
據瞭解,2021第七屆成都精準醫學國際學術論壇以“精準醫學前沿高峰技術”為主題,邀請了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內兩院院士、國際精準醫學領域頂尖專家和國內知名學者,聚焦精準醫學前沿技術發展,圍繞社會關注熱點和行業發展關鍵點進行深入探討,共同助力精準醫學全產業鏈及“政醫產學研資”一體化創新發展。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攝影報道
編輯 彭疆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