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們眼中的太陽光都是白色的,而當我們抬頭觀望太陽時,映入我們眼中的也是一顆閃爍著刺眼白光的天體,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太陽。
地球上所有人眼中的太陽都是白色,那麼為什麼網路上太陽的圖片大多都是黃色呢?
不急,答案就在後頭,各位看官稍等片刻,且聽我細細道來。
在天文界,科學家們長期觀察各大恆星的光譜,並將它們分為了以下七類。
這種分類法叫做摩根-肯那光譜。O,B,A,F,G,K,M。摩根-肯那光譜近乎包括了所有的恆星,而科學家們好像吃飽了撐著沒事做一樣,又嘔心瀝血的在各個光譜分類下細分了十個小類別,分別是從0到10。
粗略的計算下,摩根-肯那光譜已經包含了70個類別。那麼為什麼科學家們要如此細化這個分類法?
原因很簡單,單單從恆星的光譜上看,科學家們就可以知道恆星的諸多重要資訊,如大約的質量範圍,表面溫度,亮度,太空中的數量比例,還有今天的主題,顏色。
當我們知道了太陽的光譜後,其實太陽的顏色也就呼之欲出了。
從核聚變開始,太陽輻射向宇宙發射了大量的電磁波和粒子流,其中電磁波的波長範圍包括了從X射線到無線電波的整個電磁波層。換句話說,太陽輻射會發射出各個波頻的電磁波。
太陽的顏色則是由峰值波長決定,而峰值波長又是由其光球層溫度決定的。
用人話說,太陽的顏色是功率密度最大的電磁波決定的,而太陽的表面溫度則會影響到電磁波的功率密度。
拿太陽舉例,太陽在摩根-肯那光譜中屬於G2,表面溫度(光球層)在6000k左右。在它發射出的所有種類的電磁波當中,可視光中的黃光波分擁有最大的功率密度,所以太陽在太空中是黃色的。
而我們熟知的參宿七屬於B8,表面溫度約在12100k左右。與太陽同理,可視光中的藍光部分擁有最大的功率密度,所以參宿七呈現出的是藍色。
回到我們的問題上,網路上流傳的太陽圖片大多都預設環境為宇宙,所以顏色才會與地球上的太陽光有如此大的衝突。
當然,就像上文講的那樣,光譜不僅僅只透露了恆星的顏色,還向我們展示了恆星的諸多特徵。但為了保證篇幅不會過長,關於光譜的具體資訊會在接下來某周推出,大家不妨提前點個關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