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腫瘤醫院最新研究成果
可預測非小細胞肺癌發生和患者預後生存
本報訊 (記者馮金燦 通訊員常榕)近日,由河南省腫瘤醫院牽頭的一項研究發現,人體下丘腦分泌一種神經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以下簡稱GnRH),其基因通路上有一個關鍵位點,叫單核苷酸的多型性(以下簡稱SNP),該SNP位點對於發現非小細胞肺癌的潛在患者和患者的預後生存有著重要預測作用。
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在我國,非小細胞肺癌最為常見,約佔所有種類肺癌的85%。環境因素和自身基因長期相互作用是促使其發生的主要原因。早期肺癌一般沒有典型症狀,發現時往往已到晚期。癌症防治重在“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只有對疾病進行主動預防和控制,才能將其遏制在萌芽階段。如何才能在疾病發生前有效預測?如何得知癌症患者的預後情況?河南省腫瘤醫院研究團隊進行了創新探索。
從左至右為王啟鳴、魏慶義、吳育鋒
河南省腫瘤醫院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醫學權威雜誌《轉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影響因子7.012。論文題目為《GnRH訊號通路HBEGF和ITPR3的潛在功能變異體可預測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該文在通訊作者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王啟鳴和美國杜克大學終身教授魏慶義的指導下,由一作、該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吳育鋒歷時兩年潛心研究。
人體生長髮育離不開各種激素的有序調控。本研究中的GnRH,就是下丘腦分泌產生的一種神經激素,對生殖的調控起重要作用。然而在異常情況下,激素也會“反作用”於人體,對腫瘤的發生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目前國際上還沒有系統地對GnRH的腫瘤調控進行深入研究的先例,也很少有關於GnRH通路基因的SNP與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生存相關性的報道。本研究另闢新徑,基於“人類基因組計劃”資料庫,評估了包含GnRH通路101個基因,共計22528個SNP,篩選出了572個可能與肺癌功能具有相關性的SNP位點。透過一系列嚴格的篩選標準,並與另一個數據庫進行比對,發現7個與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總體生存率密切相關的SNP位點,並在後續的功能驗證中證實了其中2個分別位於HBEGF基因和ITPR3基因的突變位點對肺癌患者的生存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
“好比人體像一個正常經營的市場,肺癌是破壞市場執行的事件,對於這個事件是否發生會有各種影響因素,GnRH是其中之一,而SNP就是影響GnRH的影響因素。我們找到SNP,就更精準地找到預測肺癌尤其是非小細胞肺癌發生和發展的關鍵點,並利用它造福潛在患者和患者預後。”吳育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