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幾年前的話,核心數量極多的HEDT平臺會是不少高階工作站的首選,但自從AMD把16核處理器推向主流平臺後,這情況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因為16核處理器的運算能力已經可以滿足不少工作站的需求了,現在如果需求高效能而且有充足預算的話可以直接上AMD的銳龍Threadripper,24到64的核心數可提供澎湃的運算能力,而且HEDT平臺也可提供足夠多的PCI-E通道可供擴充套件。
但如果預算不足夠上TRX40平臺的話,放在你面前還有這幾個選擇,AMD AM4平臺最高階的16核處理器銳龍9 5950X,Intel LGA 2066平臺最頂級的18核處理器酷睿i9-10980XE,還有Intel LGA 1200平臺最新的8核酷睿i9-11900K。
這三套平臺裡面,Intel LGA 2066平臺屬於HEDT平臺,酷睿i9-10980XE的核心數量也是最多的,也有著最多的平臺PCI-E通道,還支援四通道記憶體,但Skylake-X核心可以說是這三款處理器裡面效能最低的那個,而且它的頻率也是最低的 ,雖然說最高睿頻能到4.8GHz,但全核頻率其實只有3.8GHz。
酷睿i9-11900K則擁有著最高的頻率,開啟ABT後最高睿頻5.3GHz,全核頻率5.1GHz,Cypress Cove核心IPC也比Skylake明顯改善,支援PCI-E 4.0,但它的核心數量最少,8核與另外兩個差距還蠻大的,至於那個核顯,隨著Adobe軟體更新支援NVIDIA顯示卡的編碼器後,它的作用已經不大了。
銳龍9 5950X擁有16個核心,是目前主流平臺核心數量最多的處理器之一,另一個是上一代的銳龍9 3950X,得益於Zen 3高效的核心,它的效能其實不比Intel的HEDT處理器差,頻率方面最高加速頻率能到4.9GHz,而全核頻率則看負載狀況,從3.8GHz到4.4GHz都有可能。
那麼做數字內容創作工作站的話這三款處理器誰是最優的選擇呢?下面的測試來告訴大家答案。
測試平臺與說明
本次測試的三款處理器介面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用的是不同的主機板,考慮到內容創作負載對記憶體容量有一定要求,再加上X299平臺需要四通道記憶體,我們就直接上了四根DDR4-3600 16GB,顯示卡則是RTX 3080 Ti。三個平臺基本上都是保持預設設定的,均開啟記憶體的XMP,酷睿i9-11900K開啟了ABT功能,並且解除了功耗限制。
測試專案以內容創作類為主,包括UL Procyon的照片與影片編輯測試,可以測試CPU執行Photoshop、Lightroom以及Premiere Pro時的效率,還有Blender的官方benchmark,基準測試只保留3DMark的CPU Profile。
3DMark CPU Profile
3DMark CPU Profile測試可以直觀的看到CPU在不同執行緒負載下的效能表現,其實在少於8執行緒的時候,酷睿i9-11900K的效能表現都是佔優的,但16執行緒的時候被銳龍9 5950X反超了,畢竟這個時候是16個核心對8核16執行緒,最大執行緒的測試銳龍9 5950X用32執行緒碾壓16執行緒這是必然的。
而酷睿i9-10980XE的表現就有點讓人失望了,16執行緒的時候它和酷睿i9-11900K還有些差距,最大執行緒倒是贏了酷睿i9-11900K,但與銳龍9 5950X還有不少差距,原因自然是它較低的頻率,而且Skylake核心與現在最新的架構相比效能真的不行了。
UL Procyon
其實Adobe Photoshop與Lightroom這兩個圖片處理軟體,銳龍9 5950X和酷睿i9-11900K的表現是相接近的,看分數的話銳龍9 5950X在Photoshop裡的表現要好一點,酷睿i9-11900K在Lightroom裡好些,不過看各個測試小項的執行時間的話,兩者差距急少。
而酷睿i9-10980XE的表現有明顯差距,其實它憑藉18核的優勢在Lightroom的智慧預覽與匯出都是要比另外兩顆處理器要好的,但其他的操作明顯慢半拍,所以得分不是很理想。
而在Premiere Pro的測試裡面銳龍9 5950X的表現要優於酷睿i9-11900K,並且要遠高於酷睿i9-10980XE,由於這測試的專案較少,所以我們直接把各測試的耗時列了出來:
首先要說明的是Premiere Pro雖然支援利用顯示卡來加速影片的編碼與解碼,但主渲染執行緒還是得由CPU來負責,所以即使用顯示卡加速匯出影片,CPU依然有數個執行緒佔用會比較高,所以結果就是銳龍9 5950X和酷睿i9-11900K差距不明顯,但酷睿i9-10980XE則要明顯慢一些。
純CPU匯出的時候其實也用不到CPU的所有執行緒的,那個4K H.265匯出其實只用到了4個執行緒,其他執行緒負載都很低,而且這4個主要執行緒並不會完全滿載,1080p H.264影片的匯出則會呼叫到全部執行緒,但只有4個是滿載的,另外還有4個執行緒負載超過80%,其他的執行緒負載不超過50%。不過純CPU匯出的測試結果參考價值不大,因為實際做影片的基本上都會加塊顯示卡來加速的。
Blender Benchmark
Blender這個三維動畫製作軟體就能完全發揮多核處理器的優勢了,畢竟這類渲染軟體無論CPU有多少條執行緒都能給你吃光。到了這類需要發揮多執行緒效能的工作酷睿i9-11900K就發揮不開了,被核心數量翻倍的銳龍9 5950X大幅拋離,而且核心數量多兩個的酷睿i9-10980XE渲染速度也比不過銳龍9 5950X,只能說Zen 3對著Skylake優勢太大了。
遊戲測試
遊戲本來是不想測的,但想了下,如果是個人工作站的話工作之餘拿來玩下游戲的需求其實還是有的,所以就跑了《英雄聯盟》和《CS:GO》這兩個遊戲,均是跑1080p最高畫質。實際上在這兩款遊戲裡面銳龍9 5950X的平均幀數都要高於酷睿i9-11900K,至於酷睿i9-10980XE那個架構本來就不太適合遊戲,在加上較舊的Skylake核心,所以差距相當明顯。
總結
從測試結果來看,16核32執行緒的銳龍9 5950X明顯是工作站更好的選擇,面對這些多核心多執行緒的應用,它的效能表現是絕對優於對手的酷睿i9-11900K的,更多的核心數量確保它在各工種負載下都可以提供優秀的效能,特別是在可以榨乾CPU所有執行緒的渲染類負載上,而且憑藉著Zen 3的高效核心,它甚至勝過了核心數量更多的酷睿i9-10980XE,此外銳龍9 5950X還提供了不錯的遊戲效能,工作之餘還兼顧休閒娛樂,這對個人工作站類說是個不錯的加分項。
之餘價格因素,這次測試的三款處理器其實都比上市價低了,只不過酷睿i9-11900K的降幅比銳龍9 5950X要大不少,目前盒裝的酷睿i9-11900K價格是4000元左右,而銳龍9 5950X則是4999元,價格上是酷睿i9-11900K有優勢,不過呢,效能肯定是銳龍9 5950X更好,多花1000元就能買到翻倍的核心,讓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至於HEDT平臺的酷睿i9-10980XE在價格上就毫無優勢了,雖然它上市太久價格已經腰斬,但還是要6000多元,而且配套的X299主機板並不便宜,真需要HEDT平臺擴充套件能力的話還是建議直接上銳龍Threadripper吧,甚至還有64核可供選擇。
參考裝機平臺入上表所示,16核的工作站配件肯定是比較豪華的,再加上目前顯示卡價格偏高,總價肯定不低,而且還要看需要追加HDD做倉庫盤,整體來說銳龍9 5950X作為工作站來說綜合性能還是很強的,而且這個貴是相對而言的,如果與HEDT平臺對比的話,銳龍9 5950X的平臺就會顯得便宜了,某些處理器一個就頂這裡整套平臺的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