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還是四十多年前我第一次閱讀《紅樓夢》的時候,當我看到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這一章節中——“這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僕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時,我一直納悶:林黛玉明明是一位千金小姐,為什麼這句話中三個人稱代詞都不用“她”而用“他”?帶著這個問題我前去請教我的哥哥,哥哥搖了搖頭。可是,當我將整部《紅樓夢》看完,也沒看見一個“她”字!
那年讀高中,我帶著這個疑問,試探性的向語文老師請教,他才告訴我:曹雪芹和高鶚寫《紅樓夢》的時候,漢字裡面還沒有造出用以表示第三人稱女性的“她”字,還是1920年的時候,文學家劉半農為了讓人們區分清楚第三人稱所指代者的性別,於是創造了“她”字,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漢字就是這麼造出來的!
無獨有偶,後來在學習魯迅《故鄉》一文時,看到“猹”這個字;“猹”是怎樣一種動物?一直搞不清楚。還是後來看到魯迅在致舒新城的信中才知道,這個“‘猹’字竟是魯迅根據鄉下人所說的聲音生造出來的。據說魯迅還造了一個左邊“女”加右邊“人”的字,用以表示女性,但這個字沒有收入字典。夏衍在1930年到1941年初在桂林主持《救亡日報》時為了報紙表達的需要,也造了兩個字,即“垮“和”搞”。
由於對造漢字產生了極大興趣,透過翻閱各種資料,終於知道倉頡才是漢字的始祖。後來我就注意收集名人造漢字的有關資訊,竟然發現,古代一些帝王也曾造過字。
比如秦王統一全國後,本想仍以“秦”字為國號。但那時的“秦”字寫成“琹”(現在“琹”作“琴”的繁體字),他認為此字不祥。天無二日,國豈能容“二王”,所以,他就想創造一個同音字來替代。於是,便問百官:“從古到今,誰的功績最大,史書上可曾記載?”有人回答:“自開天闢地以來,古人的是非功過,都記在《春秋》一書裡。”秦王聽後高興地說:“寡人乃千古一帝,就取‘春’“秋’兩字各一半,合成‘秦’字作為國號,象徵秦朝永固。”眾皆讚歎,稱其功績自上古以來未曾有,五帝所不及。自此,“始皇帝”這個稱呼和“秦”這個字就誕生了。
隋文帝楊堅,原為隨國公,他嫌“隨(隨)”字的“之”有逃跑、不穩定的意思,於是去“走之”而造“隋”字作為國號。“隋”,左耳朵旁,再加右上的“左”,可謂是左上加左。
據說武則天登基之後,為了顯示她的威力,共命人創造了十九個新字,推廣天下使用,稱之為“則天新字”。這其中就包括“曌”字,代表日月當空,普照天下的意思。
“茶”是茶聖陸羽造的字。據《花經淺釋》記載:在我國曆史文獻中,唐以前代表“茶”的字有“荼”“檟”“茗”等字。陸羽著《茶經》時,認為有統一的必要,獨出心裁地將“荼”字減去一橫成為“茶”字專指茶。足見“茶”、“荼”兩字,音義迥然,只是形似罷了。
作為北宋文化名人的王安石,也造了一個“囍”字。據說王23歲那年,赴京趕考,路經馬家鎮馬員外家,見門上掛著一盞走馬燈。門楹上貼著一幅上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一時無法續對下聯,就匆匆離去。到了京城,主考官面試時現場出對:“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馬員外家門前的上聯來對,主考官讚歎不已。返鄉路上,王安石又用主考官出的對聯作為下聯對上了馬員外家門楹上的上聯。馬員外立即喚出女兒與王安石相見,原來對聯是馬員外為擇婿而出的。數天後,王安石與馬家小姐喜結連理,正在拜天地之時,有差人來報,王安石金榜題名,中了進士。一日之內雙喜臨門,王安石喜不自禁,趁酒興連寫兩個“喜”字,貼在門上。從此,“囍””字不脛而走,流傳至今。
傳說很久以前,有個秀才前去咸陽,路過一家麵館,被裡邊傳來的“biángbiáng”擀麵聲吸引,又見色香味俱佳的褲帶面薄而寬,經不住誘惑來了一碗,等到結賬的時候,囊中羞澀,所以請求以寫字代付店家。根據店家所言“biáng biáng面”的字音要求,只見秀才眉毛緊蹙,突然靈機一動,邊寫邊誦:“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邊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長,東一長,中間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掛麻糖;推了車車走咸陽。”就是下面這個字:
從此,“biáng biáng面”名震三秦,成為陝西的特色小吃。不過,由於這個字結構實在過於複雜,共有56個筆畫,打出來實在為難,各大字典並未收錄,只是在陝西一些街市的麵館招牌上偶爾能看見。
漢字,從傳說中倉頡最早在洛南陽虛山造28字至今,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長河中,通過歷代人們的不斷豐富,如今已超過5萬多個字(《漢語大字典》收錄單字56000多個)這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