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尹琳
安撫好內疚的情緒,和孩子真實地在一起。
生完女兒後,我有好幾年都很抑鬱。對女兒既希望能多疼疼她,又對她有很多呵斥,總之情緒不是很穩定。後來,抑鬱好了以後,我又生了二胎,這次我感覺自己更像個好媽媽。我的問題是,女兒現在進入青春期,對我態度不是很好,要錢買東西就會想到我,平時對我甚至談不上親密和禮貌。我很想和她搞好關係,希望能夠扭轉在她心中的形象。可是我總也搞不好。她跟我發脾氣,我都忍著,總想著是自己當時沒有做好。可是,看著她隨便花錢、看手機沒有節制、天天喝奶茶,我又氣得不行,快憋成內傷了。她爸爸工作忙,沒有時間管家裡,只是怪我縱容,說我這樣不對。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太困惑了,困惑到想哭。
回答:
謝謝您的信任。
我從來信中感受到了一股強烈的情緒:內疚。你有一種要為孩子現在的表現負責的想法,你覺得這是因為當時情緒不好,沒有養育好她帶來的結果,尤其是有了老二,兩相對比,你更加內疚,更希望對老大有所彌補,是嗎?
內疚幫助你想更多關心大女兒,但是也可能限制了你和大女兒和諧相處的可能性。它催促你想多做一些事情讓大女兒感受到媽媽的愛,過度關注孩子的反應——為什麼你還不原諒我,我為什麼沒有辦法扭轉過去造成的後果,不敢做可能破壞親子關係的事情,包括必要的管與教。
這種內疚情緒如果太強烈,會把你的視線限定得狹窄起來:“都是因為我曾經做錯了什麼”。
我想跟你說,不斷成長和成熟的母親常常都經歷過一些內疚和悔恨:如果可以做得更好一點,我的孩子是不是可以更幸福更健康更聰明?你不是一個人這麼想,但是,請你一定記住,我們都已經做到了當時條件下能夠做到的最好程度——彼時的你身患抑鬱,過得非常艱難,你已經竭盡全力地在照顧大女兒了。是的,不夠完美,甚至不夠好,但是,那是我們第一次做母親,我們都學得艱辛。
如果繼續讓內疚操縱你的心情,你就會失去真正和大女兒在一起的機會。心理學的研究發現,當一個人處於強烈的情緒之下,往往很難真正關注身邊他人,很難對他人產生好奇心,進而嘗試去了解,建立真實的關係。所以,處理內疚這件事情,需要你拿出勇氣去面對。
孩子的確從“過去”而來,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面臨“現在”,並且朝向“未來”。大女兒身處青春期,她身上展現的很多特點都跟年齡有關係,跟她的青春期發展任務有關,也跟她的大腦皮質層發展成熟度有關係。母親對一個孩子來說很重要,但是我們也並沒有重要到可以成為一切行為表現的源泉。請相信我,生命力不會將她囚禁在過去,試著瞭解現在的她,比回到從前更現實,也更有改變的可能。
小孩子的成長需要大人的智慧。大女兒在生活中一定會遇到很多挑戰和困難,看見這些困難,努力忍耐住你的脾氣,陪著她面對困難和挑戰,為她提供更多解決困難的方向,這些都是父母可以做的事情。你說的手機無節制、奶茶天天喝、花錢隨意等事情,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商量雙方都能夠接受的規矩,這不是在破壞你努力維持的親子關係,這是在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當然,我們也要關注青春期孩子的個人空間,在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允許他們做符合自己心意的選擇。
和青春期孩子相處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能體會到這一點。所以,請你一定要多尋找支援的力量,寬慰自己,呵護自己。如果有可能,讓你的丈夫成為你的同盟軍,和你一起分擔焦慮,相互支援。只有把你自己照顧好了,你才能更加穩定更加自在地和女兒相處,努力向著你感到舒服,並且她也能感覺舒服的方向走。
作者簡介:
尹琳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發展心理學碩士,相信“痛苦的背面是力量”。
本欄目以公開回信的方式回答讀者有關親子、情感、自我成長等問題,您可寫下自己的困惑傳送郵箱:[email protected]。我們將對來信進行匿名處理,並隱藏關鍵隱私資訊,以分享給有類似困惑的朋友,若您實在不願公開發布,請在來信中註明。
責任編輯:陳華
校對: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