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關鍵是要做好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當前,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已初具規模。截至2020年底,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超90萬個,農業生產託管服務面積超16億畝次,服務帶動小農戶7000多萬戶。
但不同經營規模的農戶利用社會化服務的水平差距較大。大戶利用社會化服務比較普遍。這主要是因為,隨著農戶經營規模的擴大,農業生產對資訊、資金、機械等生產要素的需求隨之增加,且經營風險也明顯加大,農戶依靠自己難以完成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所以客觀上需要社會化服務為生產經營提供支撐;此外,大戶經營者的素質和運營能力較強,與其他機構聯絡緊密,使其領會政策導向準確,更容易獲得相關服務。相較而言,市場上專門面向小農戶的服務尚顯不足。我們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由於地塊不連片、不規則,種植產品不一致等原因,社會化服務組織服務小農戶效率低、收益少,積極性普遍不高。因此,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不能僅僅依靠市場發揮作用,要在政策層面加強統籌規劃,充分考慮小農戶的現實需求,並透過配套措施鼓勵服務組織提供有效服務。
山東省和安徽省廣泛採用土地託管模式擴大了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並且透過一系列的配套支援政策,拓寬了託管的邊界,延長了產業鏈條,增加了服務的深度,實現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一方面,這類土地託管不改變農民對土地的支配和使用,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全託管”或“半托管”服務專案滿足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土地託管服務的提供者不需要向原土地承包戶交納租金,對於經營者來講,資金的需求減少,降低了經營風險。
目前,土地託管服務在糧食主產區的糧食生產領域已經得到普遍運用。但在部分丘陵地區,水、路基礎設施條件不夠理想的地區,以及非糧作物種植區域,儘管小農戶需求迫切,仍難以享受到社會化服務。此外,現階段服務主要集中在生產環節,向產前、產後的拓展還比較少。這就要求各地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社會化服務建設,不斷完善相關體制機制,滿足小農戶各類、各環節的服務需求。
此外,政府要更多關注社會化服務組織,適當對其提供的服務內容、服務範圍以及服務規模進行引導,同時,透過政策支援、制度建設等方式為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一方面,要加強對社會化服務主體的支援和培育。我們在調研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的過程中瞭解到,許多服務組織都曾經出現過嚴重虧損,有不少服務組織就此放棄。如果僅依靠市場發揮作用,有可能會出現服務組織數量增長緩慢甚至下降,且其服務物件會越來越集中於大戶的現象。
另一方面,要讓從業人員更好地享受社會保障。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形式與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有本質區別,傳統農戶的收入主要是自主決策、自主管理所得的經營性收入,而對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從業人員而言,收入主要是工資性收入,尚需建立相應的工資體系。此外,農業社會化服務對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職業技能、身體條件都有較高的要求,但相應的從業資格認定、職業技能培養,以及社會、醫療保障都還未建立起來。(馬 鈴 來源:經濟日報)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