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 王之嫻
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地方豬是優質的種質資源,地方豬種的運用將為豬業的發展帶來廣闊前景。9月17日,2021中國禽業大會暨第30屆廣東畜牧獸醫科技大會嶺南科學論壇上,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何俊做了《地方豬種質創新關鍵技術與應用》報告。
何俊指出當前我國生豬種業面臨引進品種市場佔有率高,核心種豬長期依賴進口,國家種豬生產水平落後於發達國家,未形成有競爭優勢的自主培育豬種,地方豬優秀種質資源沒有得以充分利用。針對此,他提出,要依靠生豬種業的自主創新,加速生豬新品種培育。
我國地方豬種質優良,地方豬品種資源的利用有助於滿足不同的消費喜好,但我國地方豬保種問題嚴峻,產業化生產受限,何俊指出,地方豬種質創新具有必要性。
何俊介紹了運用傳統和新型育種技術圍繞湖南地方豬種開展的相關研究工作。
首先是開展地方豬種相關基礎研究工作,如優良肉質性狀挖掘等。完成了7個地方豬種的重測序,構建了約2000頭寧鄉豬的基因組選擇參考群等。
此外還進行了地方豬基因組品種構成研究。基因組品種構成指的是每個品種對於個體基因組的遺傳貢獻比例。此項研究主要探究生產過程中豬種不同來源的祖先對遺傳性狀的貢獻、貢獻的基因部位、以及哪些性狀是容易獲得遺傳的。應用中可對已經形成地方品種的豬追溯培育歷史,分析豬個體品種純度以及校正系譜,進一步可發掘純種群體,並進行溯源分析。
第三是進行了多個地方豬種特異性狀的基因組關聯分析,篩選與發掘了多個豬種優異性狀和優異基因。
何俊認為這些基礎工作對地方豬種的開發利用至關重要。比如,透過研究發現寧鄉豬與其它豬種在基因上存在的差異區段,提示可為揭示不同豬種形成各自特色的區別所在提供參考。
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為生豬種業發展提供了契機。如採用基因組選擇技術,可大幅提高肉質等難以測定的性狀的選擇效率,提高早期選擇準確率,降低育種成本;採用基因組選配控制,基因組最佳化貢獻選擇可提供一種平衡遺傳進展和遺傳多樣性損失的有效方法;採用基因編輯技術,直接進行目標性狀選育,培育出新的豬種或育種素材。
研究中採用傳統常規育種結合新型育種技術,對地方豬資源進行了充分開發利用。何俊介紹了相關現代化新型育種技術的運用。透過對多種育種技術聯合應用,成功實現了湘沙豬配套系選育,並以此為基礎,進一步進行湘嶺豬選育。
除了豬種本身,針對地方豬還進行了如新飼料資源的開發等配套營養調控技術研究,以更好地發揮特定地方豬種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