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知道一下組織胺!
炎症介質——無處不在的炎症參與者!
細胞釋放的炎症介質
(1)血管活性胺:
包括組胺和5-羥色胺(5-HT),儲存在細胞的分泌顆粒中。
組胺是自體活性物質之一,廣泛存在於動植物組織中。在體表(腸道、鼻腔、肺黏膜、面板)和中樞神經系統濃度高。在正常情況下,組胺是以不活動狀態與肝素結合在一起,以顆粒形式儲存在肥大細胞和嗜鹼粒細胞中。肥大細胞釋放組胺稱為脫顆粒。平時,機體釋放組胺甚微,隨時可被組胺酶所破壞,故不致病。創傷、免疫抗原(細菌、食物、蛇毒液、花粉、化學品)等作用會引起肥大細胞脫顆粒,這種顆粒一旦釋出細胞,透過陽離子交換作用,組胺從複合物中釋放出來。組胺分子小,迅即彌散,以致細胞解體。組胺進入體液或血液迴圈,發生一系列組織反應。組胺有外組胺和內組胺兩種,外組胺主要作用於面板、黏膜,使其產生水腫、滲出等,內組胺主要作用內臟,使支氣管、胃腸、子宮、心血管等的平滑肌痙攣、腺體分泌增多等。
組胺可以影響許多細胞的反應,組胺對於機體的影響包括:
1)免疫介導反應:
—瘙癢、噴嚏、疼痛、腫脹、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黏液分泌增加;
—平滑肌收縮、支氣管收縮;
—化學趨化、細胞因子釋放。
2)增加胃酸合成,引起胃潰瘍。
3)影響神經遞質,作為身體內的一種化學傳導物質,可以影響腦部神經傳導:
—刺激性:失眠、焦慮;
—抑制性:提高癲癇閾值(抗組胺藥增加癲癇風險)
發酵食物(清酒、紅酒、乳酪、香腸、德國泡菜、魚)中組胺含量高,海產魚中的青皮紅肉魚類含組胺較高。組氨酸是具有特殊鮮味的重要成分,當魚不新鮮或腐敗時,魚體中游離的組胺酸經脫羧酶作用產生組胺,造成組胺中毒。所以不新鮮尤其是腐敗的魚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