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寫了寧榮二府在“除夕祭宗祠”這一神聖的儀式結束後,寧榮二府的老老少少歡聚在賈母的房中,書中寫道:
賈敬、賈赦等領諸子弟進來。賈母笑道:“一年價難為你們,不行禮罷。”一面說著,一面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行過了禮。左右兩旁設下交椅,然後又按長幼挨次歸坐受禮。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錁,擺上合歡宴來。男東女西歸坐,獻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畢,賈母起身進內間更衣,眾人方各散出。
這幅“除夕夜宴圖”既生動寫出了世家大族的氣派、禮儀,又用食品的名目點畫出人們祈求和和美美、吉祥如意的美好願望。
那麼這個場合的喝的屠蘇酒是什麼酒呢?
這個酒是由唐代名醫孫思邈流傳開來的。孫思邈每年臘月,總是要分送給眾鄰鄉親一包藥,告訴大家以藥泡酒。屠,就是割;蘇,就是藥草,砍了藥草來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蘇酒”了。以後,經過歷代相傳,飲屠蘇酒便成為過年的風俗。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緻。
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也就是說合家歡聚喝飲屠蘇酒時,先從年少的小兒開始,年紀較長的在後,逐人飲少許。
宋朝文學家蘇轍的《除日》詩道:“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說的就是這種風俗。有人不明白這種習慣的意義,董勳解釋說:“少者得歲,故賀之;老者失歲,故罰之。”這種風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蘇軾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詩中說:“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
蘇軾晚年雖然窮困潦倒,但精神卻很樂觀,他認為只要身體健康,雖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後罰飲屠蘇酒自然不必推辭。這種別開生面的飲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產生種種感慨,所以給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這一習俗仍不衰。
今天人們雖已不再大規模盛行此俗,但在節日或平時飲用這些藥酒的習俗仍然存在。
屠蘇酒的有好多種配方。
一種是用肉桂22克,防風30克,菝葜15克,蜀椒、桔梗、大黃各17克,烏頭7克,赤小豆14枚。將上述藥材碎為末,裝入絹袋中,春節前一日,將盛有藥物的絹袋沉入井底,第2天正月初一早晨取藥,浸入一瓶清酒中,煮沸數次後飲用。
一種配方就是用白朮54克,大黃、桔梗、川椒、肉桂各45克,虎杖根36克,川烏18克。將上述藥材碎為末,裝入絹袋中,元旦前一日,將盛有藥物的絹袋沉入井底,第2天正月初一早晨取藥,浸入一瓶清酒中,煮數沸後飲用。
一種配方是用麻黃、川椒、細辛、防風、蒼朮、乾薑、肉桂、桔梗各等分。將上述藥材製為粗末,裝入絹袋,浸入適量白酒中,容器密封,3日後可飲用。
一種配方就是用厚朴、桔梗、防風、桂枝、茅術、貢術、制川烏、白芷各8克,川軍、廣皮各10克,檀香、紫豆蔻、川椒、藿香各6克,威靈仙、甘草各5克,將上述藥材浸入白酒中,加入冰糖,加熱數沸後靜置,過濾,將入瓷壇或下班瓶內貯存。
屠蘇酒可以用來預防瘟疫等傳染病,起到祛風散寒,溫中健脾等作用。這裡特別要說明的是川烏含有烏頭鹼,屬劇毒成分,一定要使用泡製過的烏頭,並應掌握用量,以保證用藥安全。
屠蘇酒所用藥物及製法還有很多。在我國《本草綱目》、《備急千金要方》、《小品方》、《遵生八箋》、《景嶽全書》、《雜病源流犀燭》、《治療與保健藥酒》、《老年保健學》等醫藥典籍均有記載,其內容大同小異。
久而久之,元旦佳節飲屠蘇酒便形成了民風民俗。遍及全國各地,朝野共之,代代傳承。無數名人和典籍均有記載和遺篇。在中國為數不多的歷史文化名酒中,屠蘇酒一枝獨秀,文化內涵無與倫比。有些地方,還傳為神話,以為屠蘇酒不但能防治百病,甚至可賜吉祥、降福祉。有關屠蘇酒的詩作很多,有唐代詩人顧況的詩作:
不覺老將春共至,更悲攜手幾人全。
還將寂寞羞明鏡,手把屠蘇讓少年。
還有宋代王安石《元日》詩作: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宋代大詩人陸游也在《除夜雪》中也這有這樣的描述: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古往今來,稱頌描繪屠蘇酒的詩作有很多。隨著氣候變暖等大自然異常現象加劇,疫病流行的頻發和人類日益追求健康長壽的生存理念,相信人們會越來越青睞這由來以久的屠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