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個展的女主人——書畫家文蔚,潛心研究文人畫藝術,已有幾十年了。寒來暑往,她踏遍名山大川,問學前輩,靜心體悟,終年筆耕不輟,每每變法於筆端。
古之文人精神,水化了江山美人,這不,她為江西觀眾帶來了最新力作:
由江西省美術館主辦的“承平致遠——文蔚書畫藝術展”,於9月25日在江西省美術館開幕,閉幕時間是9月30日。
畫作何以能稱為力作?因為他們都是“詩書畫印”四全。因為能做詩的畫家,可以集中精力作畫。把畫所不能及的,用詩去補足。繪畫的線條用的是書法的運筆,詩文裡提下日期和畫家的自號,再蓋上特殊構圖的印章。一幅標配的文人綜合藝術,才算合格。
從文蔚“詩字印畫”四門功課裡,觀眾能感受到她的心思與巧思。這些作品中,有她千里迢迢帶來的、最具特色的巨幅山水畫,還有2020年創作的仕女圖,以及最能體現中國畫畫家功底的狂草和小楷書法。
此次南昌之行,文蔚謀思良久。因為這次江南行,是文蔚繼2014年開始全國書畫展,又一次的江南之行。江南的洇波浩渺、霧靄煙橫,帶給她無盡的創作靈感。為了報答人傑地靈的江表,文蔚交上她的一份“作業”。
文蔚得到藝術界一致好評的的鉅作、2021年的代表作——《寥廓江天萬里霜》,將在此次個展中榮譽展出。
這幅畫的靈感,源於毛主席詩詞《採桑子·重陽》。這首詞是主席在土地革命時期的1929年創作的。文蔚以情入景,共情了中國共產黨人不怕困難的革命樂觀精神。
這幅鉅作,如同詞裡的宏大主旨,一樣宏大的震撼人心。雖然文蔚之畫有著源出文人的情趣,但內涵卻異於文人的小眾個性,蘊含大愛。既有清風明月之高潔,又有宏闊的構圖,表達出當下中國奔湧昂揚的時代精神,體現出畫家對祖國山川深沉的熱愛。
文蔚是國內少數能創作出一丈二山水大畫的女畫家之一。
文蔚之所以擁有卓絕的傳統功底,源於獨特的家庭教育,她是接受傳統教育長大的知識分子。文蔚四歲就以《道德經》和《芥子園畫譜》開蒙,道德經融化進了她的精神血脈。青年時代,當初出茅廬的文蔚,在香港遇到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饒老訝然文蔚張口就來的國學經典,特書寫一幅字送給文蔚——“好古樂道”。“好古”指的是文蔚身上特有的古之文人素養,“樂道”是指文蔚身上仙風道骨的道家氣質。
文蔚身上的江南文人氣質,恰恰與江西的文化氣質契合。“一花一木黑白詩作,一山一水幾色丹青。”
文蔚身居京華藝術圈子,不旁雜他門,筆追明清宋元,畫道尋根,這或許是她熟誦道德經的悟化吧。其實中國藝術精神主要源自道法,石濤一畫論,與道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實是一脈相承。
文蔚畫作,無論山水或人物,俱筆筆寫出,小畫亦如她的靦腆文秀。文蔚女士優雅嫻靜,知性感性,外表文靜如水,內心波瀾壯闊,畫如其人。有一種朦朧美——幽靜、安靜、平靜、清淨的美。
她畫上的侍女們皆滿腹心事——“欲說還休”的小女人心態:“流水脈脈無語,紅顏皆付蹉跎”,“西風似知意,催花去不歸”,仕女們“猶抱琵琶半遮面”,且朦朧且含蓄,感人至深。
仕女們或執筆、或撫琴、或曳扇、或荷枝、或凝眉、或靜思,婀娜多姿、氣韻生動,其佈局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趣”,頗得中國文人畫之精髓;見出女性的溫婉慧心,筆觸的一絲稚嫩中透著童心可愛,由此深見家學中謙謙君子的虛心。
文蔚的畫構圖簡潔,線條優美,乾淨利索,絕不拖泥帶水。她的人物畫,突出人物主線,輔之花草水榭,樓臺亭閣,大片留白,突出人物內心的中刻劃,表現豐富的內心世界。構圖極具特點,有著鮮明的個性。以工筆兼寫意,從傳統中走出來,又深扎傳統。
畫的進步離不開書法的進步,文蔚小楷和大字氣息通古,小楷筆劃堅實,章法錯落有致,點畫間有樸拙,發乎文心,無匠習之氣,此展中兩幅行草都出自蘇軾的詞,工整小楷出自《道德經》
文蔚屬於傳統繼承者,得二王法乳,磊落灑脫、爽朗勁健、恣肆縱逸、豪放堅勁,以有力的筆法和生動的佈局,於秀潤中見遒勁、端莊中見靈動,可見其所養之氣,真力彌滿,“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也”,秀中帶雄,意氣縱橫,風致豪邁,清標可賞。
唯詩書畫印四門功課俱佳者,方可稱為文人畫家。文蔚的題畫詩句,都是她自己根據畫面意境的即興之作,其中不乏對仗工整、明理精彩的聯句。
“歸心攜素手,風雨共江天”是對高尚愛情的理解;“青山見我應如是,我見青山亦如是”是江山與心胸的碰撞;“英年不願等閒遊,初心如浪總逐長江流。”應該是她清修勵志的座右銘,的確,頹惰自甘,藝道難成。“丹心何所寄,萬里領風騷”是她自信於自己藝術道路的雄心流露。
古人云:境由心造。文蔚的藝術風格不僅源於深厚的哲學素養,也得之獨特的生活感受。“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這是文蔚經常感悟的道德經經文。
“大為品,畫為心,女為柔,勤為教” 。文蔚在藝術追求之路上苦心孤詣,個性縱橫,如同昂昂之鶴,含霜履雪;她別開生面,詩書畫論臻於至善,蔚成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