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是北宋著名文學家,他23歲時參加殿試,與王安石是同榜進士,而且還是榜眼出身。他在宋仁宗、宋神宗和宋哲宗時期擔任過宰相,不僅才華過人、見解高深,而且其詩文也是氣魄宏偉、自成一體。
北宋初期經常遭到周邊西夏、契丹等的襲擾,加之朝廷措施不當,逐漸形成了積貧積弱的局面。詩人有一次路過六朝古都金陵,看見曾經繁華的古都,早已破敗不堪,到處都是斷井頹垣,更顯禾黍故宮的景象。
詩人感到無限悲慨,於是賦詩抒情。下面分享宰相詩人的一首七律,一句一景,一步一嘆,全篇更籠罩了蕭索的氣氛。
金陵懷古
北宋:王珪
懷鄉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
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
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雲壓舊樓。
故國淒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
首聯點出時間、地點和創作緣由,詩人感懷往事,登樓眺望。“事悠悠”,表達出情愁萬緒一齊湧上心頭。當時大宋王朝與西夏發生了幾次衝突,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不止文臣武將們灰心喪氣,就連皇帝也寢食不安。詩人一想到國家和民族危在旦夕的困境,不由得感觸深刻。
“滿目秋”,傳達出時至深秋,眼前一片蕭索的景象。詩人獨上高樓,更覺得孤寂淒涼,結合六朝古都的滄桑鉅變,以及大好河山將陷入敵手的困境,立刻給人一種悲涼的感受,也為後文奠定了悽苦的基調。
接下來承接首聯,具體描繪所見的秋景。一隻悠閒的水鳥,穿過水麵上悽迷的煙霧,孤單地落在無人的沙洲上。秋雨連綿,水面上稀疏地分佈著幾片輕帆,隨著波浪的翻湧上下沉浮,緩緩地駛向歸途。
“一鳥帶煙、數帆和雨”,描繪出一片蕭條的景象。沒有南來北往的客商,不見穿梭不停的漁船,唯有盤旋的鳥兒,以及偶爾經過的小舟。與繁華時期的金陵古渡比起來,顯得毫無生氣,更缺少了情趣。
頸聯更展現出悽楚的景觀,“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雲壓舊樓。”晚風蕭颯、吹落紅葉,愁雲慘淡、樓閣昏暗。作者用“蕭蕭、慘慘”兩個疊詞,形象地刻畫出深秋時郊外的景象。
一個“驚”字,展現出西風逼迫之緊,好像枝頭的殘葉也驚慌失措;一個“壓”字,更創設出難以承受的意境氛圍,詩人的心頭也極其壓抑,似乎有一種透不過氣的感覺。
中間四句一句一景,作者用淡墨素彩,展現出一幅幅寥落悽清的畫面。尾聯也就水到渠成地表達出作者的深沉憂思,“故國淒涼”,卻無人過問,人們都彷彿漠不關心;“人心無復”,世態炎涼,那些豪門貴族們都只顧享受風流瀟灑 的沉醉生活。
詩人心中暗自擔憂,大宋江山風雨飄搖,是否會步陳後主的後塵?《玉樹後庭花》似乎還在耳邊繚繞,人們卻早已淡忘了六朝是如何逐步走向衰敗和滅亡。詩人痛心疾首,卻只能在心裡默默嘆息。
王珪的這首七律意境深沉,場景逼真,作者用細膩的筆墨,展現出深秋的蕭瑟景象。全文氛圍淒涼,情景交融,作者一步一嘆,每一個畫面都表達出更加悲切的傷感。尾句將悲情推向高潮,詩人更有些難以自已。
正如中唐詩人劉禹錫在《西塞山懷古》中所寫,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人事匆匆、六朝短促,經歷滄桑,才能真切地感悟生命。遺蹟荒涼、人生無常,唯有珍惜當下,未雨綢繆,才能克服各種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