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❶。自黃帝胙土命氏,以至夏商,別子為祖,繼別為宗,漸成氏別貴賤,字以表德,號以美稱。秦漢以降,姓氏同一。千年以來,姓氏已成維繫傳統之紐帶,團結宗族之象徵。
參天之木,根其深哉;懷山之水,源其長哉。本滋者其植豐,積厚者其流遠,物固然也,而況於人乎!人之有姓,方顯乎親,而固本篤親,莫過於譜。當飲水而思源,豈數典而忘祖。人本乎祖,猶水本乎源也,倘不追述過往,則其源不清,其流不明,致動搖根本而至孝義式微矣!固然,百代之遙,黃土之下,所埋者何,斷碑之上,名刻其誰;一族之史,口口相傳,殊為不易;簡錄帛書,尤難乎其難。莫說干戈擾攘,流離失所;秋風野火,天災無常;輾轉遷移,沐風櫛雨,創業艱難,篳路藍縷。時光悠悠,何堪回首!是故,凡修族譜,於數代之前,錄其大概,或語焉不詳,自在情理之中。若因正史無載家史或缺而非古薄遠,盡廢祖老之言,則無史亦無譜,斯為悲矣。
若夫天地善萬物,豈獨厚我一族;日月輝千秋,非唯照我一門。祖宗積德,累千百年;先祖肇基,聿修厥德。石氏一脈,源流為深。
溯我石氏一族,先祖石碏公,《春秋》贊其大義滅親,謂為純臣; 戰國魏人石申,觀天文,著《星經》,恆星一表世界之古;北宋宋城石延年,工詩善畫,為文勁健,官至太子中允,身後,好事者傳為芙蓉城主;道士石泰,號杏林,遇紫陽祖師,得授金丹之道,常以醫藥濟人,不受其謝,惟願病者植一杏樹,久遂成林。
明安定塔后里石有熔❷,父石磐,胞弟中玉,俱輕財好義。菩薩心腸常行修橋補路之舉,家國情懷素有悲天憫人之念。生當亂世,烽燹遍於神州,庶民陷於水火。公不忍生靈塗炭,出糧千石以資軍爨,後分毫不取,以為國家捐助。通渭王聞而嘉獎,賜文表其高義。功德可鑑日月,風範常留後世。明末黃梅石崑玉,清廉剛正,江浙史志多載其吏事,擅詩文,董其昌贊其自成高格,可謂盛譽也;清石玉昆,擅《龍圖公案》,“石韻”傳世;醫學大家石芾南,撰《醫源》,流千古;乾隆狀元石韞玉,官按察使,工詩善畫,尤工隸書,兼擅古文。
相信我當世及後世子孫,應承繼先祖之志,砥礪奮發,青雲期許,方無愧於天地,自有功於家國。唯此,非但我輩之事業建樹有望,亦使先祖之功德昭彰。
時至今日,分支嵯峨,枝繁葉茂,千水競東,各成一流。同姓亦同宗乎,同姓不同宗乎?糾纏於此,似無意義!假以時日,不拘於一地一域石氏修譜,而倡以舉國之石氏鼎力,發凡起例,可為後世開山;追本溯源,而知先祖發端,必將巍乎大義而功業可觀。
個人之生命縱百歲亦極短,宗族之生命則綿延無盡,蓋繁衍之功也。觀一宗族之生命力,雖在其族大丁盛,亦取決於其宗族開創性、天才型人物之特出,在其代表人物之多寡。而此等人物,不惟在政界大氣卓然,在士農工商兵諸領域,亦縱橫馳騁,實為後世之楷模。以史觀之,斯族之為有人,更在其代表人物能否在歷史之一時段,領袖於群倫,傑出乎期間。是謂人中龍鳳,族中俊彥,其德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易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歷世先祖皆出俊傑,祖蔭其上,自奮其後,終有令名。
想我一世祖明玉公❸,任清代安定縣佐證❹之職。居縣城,常騎驢出城為鄉民調解民事糾紛。惟公惟允,惟誠惟廉;但存一顆公心,更無半點私意;勇於任事,處斷敏決,鄉民中聲譽廣傳。事親至孝,課子甚嚴,持守有道,家風儼然。
三世祖如琴公,民國三十五年考入西北大學攻讀❺,省域之內蟾宮折桂,寒門俊才獨佔鰲頭,後以佼佼成績畢業,賦職山東,位至總工,為國鞠躬盡瘁,事業精益求精。國史有載,族人榮光。
四世克義公,少承庭訓,敏而好學,性情堅毅,百折不撓。畢業於隴上名校❻,執教於酒鋼二中。耕耘杏壇,培植人才;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汗水寫春秋,心血鑄華章。終有桃李滿天下,而至懋績共仰。實是教育界之翹楚,堪為後學者之典範。
至於鰥寡育雛,嘔心瀝血,孤獨求學,艱辛備嘗。歷盡常人所未經,嚐遍他人所未遇,而終成國之棟樑,正是自古英才出寒門,所謂子以母成,母以子顯。如三世祖如璋公之妻楊諱玉堂,三世祖如瑄公之妻南諱月英、四世克存公之妻龐諱秀英、四世克昶公之妻燕諱孔英者,其皆壽至耄耋,得享天年,蓋上天眷顧其勞以酬其功也!天道酬勤亦酬德,謂為信然。
更多無名者,秉承天性,勤儉持家,生兒育女,耕讀傳家,謙和禮讓,親親睦鄰,鄉間解難排憂,鄰里扶危濟困,使我家族雖非顯赫世族,亦因勤勞良善而子孫綿延,聲名遠播。
誠然,宗族之顯者,與宗族之無名者,生而平等。但何以宗族之顯著,譜牒津津樂道,而籍籍無名者,一筆帶過,甚或遺落於字裡行間,其理在此。
縱觀正史,關乎我定西北鄉石氏一門,五代以上祖宗之事蹟,徵於文獻者鮮矣,此為我子孫所不忍也。江山有興廢,朝代有更迭,我石氏一脈,綿延至今,千萬代矣,但其來歷在何,蹤跡究竟,流遷凡幾,必有追溯。而分列圖表,排明世系,編年紀月,以載生卒;直敘父子,橫列兄弟;與時俱進,增補女系;又婚配嫁適,遷居分流,一一略載詳釋。如此,庶幾可語與人,亦可使之明於後世也。
而今,民間修譜之風日盛,非誰人一時啜後之興,實乃國運鼎盛使然,家運興旺承哉。雖一族譜非煌煌國史可比,但史載國事,譜列家傳,等閒不得。未修譜之人,段不知修譜之難。修譜之難,難在歲月邈邈,恆河沙數,前無確據以稽之;使有譜也,雖百代之遠猶足徵,縱千載之下而不憚。我譜之所以修也,蓋緣於此亦難於此。
由是,1990年代,四世克威公倡議在先,宗族諸人響應於後。2000年代以來,四世克輝公,五世國文奔走閭間,登記資訊。2012年國文賦閒,以一己之薪資購置電腦印機及相機,不憚勞苦,驅車賓士,拍照取像,記載留傳,後焚膏繼昃獨力編撰,至2016年春,已易數稿。繼約四世克輝公、克威公、克農公,五世國旺、建林、國權校閱,反覆訂正,多方核實,始成定稿。繼之,分頭聯絡,告之族人,分說排難,集資印製。千辛萬苦不勝唏噓。此舉,非大願心大毅力難成其事!
日月荏苒,歷時二十餘載,始有所成。茲事體大,非一朝一夕之能為,應知不易,非群策群力不能成。
族人中,德高望重,賢達才人者尤多,不才不揣冒昧,書成一稿,以為後記。聊作前人拋磚,以為後學引玉。星斗其燦,仰以緬先祖之德;泉流有聲,俯以寄子孫之遠。追本溯源,承忠孝之義,以為北斗星辰;慎終追遠,蘊仁禮精神,茲成家族昌盛。
嗟夫, “君子萬年,永錫祚胤” “其胤維何?天被爾祿” ❼。山嶽魏巍,江河滔滔。千載之上尚有神靈以佑我族;百代之下,應多才俊以昌我族。其勉哉!
是為跋。
時在丙申年戊戌月辛未日(公元二〇一六年十月十六日) 五世 國權沐手敬書
【註釋】
注❶:語出《 國語•晉語》。
注❷:據《定西縣誌• 人物》載,石有熔:字廷璧,安定縣塔后里人。父石磐,好施與,曾捐資建橋,便利鄉民。有熔以農為業,亦輕財好義。明天順六年(1462)歲歉,邑大飢,有熔施粥米30石。成化四年(1468)兵荒,有熔與胞弟中玉輸粟米1040石,時鬥米值2000錢。及年豐,都御史馬文升恐遇凶年再難勸借,令借粟者加倍償還。有熔對知縣說: “若逼民歸還,眾既窮迫,獨安何益,永不求償。”遂授七品冠帶。遇飢死於路者,有熔助資具棺埋葬。通渭王聞而嘉獎,賜文表其高義。
注❸:一說作名玉、明鈺。
注❹:上世紀中後期魯家溝鎮花岔村大岔鄉民稱石氏為佐爺之後。據四世數公言,為名玉公遷墳時有頂戴花翎,後據四世克輝公之考證為安定佐證之職。
注❺:山東濟南四世渤海公提供此說,即三世祖如琴公畢業於1950年,以此倒推入學時間為1946年,即民國35年;另據五世建林回憶,三世祖如琴公曾言十八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徐向前1949年率解放軍進軍山西時邀公同往,公以尚有半年可畢業婉言切之,以此推之當是1949年畢業。
注❻:四世克義公,1965年畢業於甘肅師範大學(現西北師範大學)。該校1958年前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6所重點高師院校之一,1958年劃歸甘肅省領導,改稱甘肅師範大學。1981年複名為西北師範學院。1988年更名為西北師範大學。
注❼:語出《詩•大雅•既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