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的夏天,一位功勳卓越的愛國將軍拋棄了年幼的兒女,永遠的離開了,當時還年幼的兒子,仍還處在懵懂無知的階段,為什麼會對記憶不深的父親產生怨恨呢?貫穿這一生,他經歷了什麼,在75歲的高齡又放下了對父親的怨恨,而說出那句:“父親,我好想你!”這父子二人究竟是誰呢?
在江西衛視的一檔綜藝節目跨越時空的回信中,有這樣一個人,他花白著頭髮,脊背卻挺得筆直,一身西裝,與年輕人比起來毫不遜色---他的名字叫做羅新安。他帶來了一封寫給父親的信,“親愛的爸爸,我現在已經75週歲了,走路要拄柺杖,我已經不怨恨您了,我想你了!”就是這一一封信,讓現場的很多人潸然淚下,感觸頗深。
羅新安的父親羅炳輝,他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1897年,羅炳輝出生在雲南省彝良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年僅17歲就加入了滇軍,直至去世,總共參加過上千場戰鬥,不管是最初的以奴隸身份還是後來的共產黨員,他都立下了赫赫戰功。在袁世凱當政時期,還參與了討伐袁世凱的護國戰爭。在1929年的春天,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戰場上的羅炳輝對於敵人來說,是不可戰勝的魔鬼,他雷厲風行,驍勇善戰,在紅軍長征時期,作為紅9軍團長的羅炳輝為了迷惑和牽制敵人,期間又轉戰黔、滇、川三個省,邊走邊打,指揮部隊巧渡金沙江,最終為紅軍長征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時,他年僅37歲。戰場下的羅炳輝,內心柔軟,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征戰連連,多的是是去雙親的孤兒,他便自己組建了一個“小鬼班”,專門收養那些因為戰爭失去父母的孤兒,人一多,吃穿用度的花銷更大,羅炳輝的妻子張明秀就幫他們用布改衣服,把大軍裝改小,把布挑改成衣服褲子穿,還積極帶領他們出操、運動,人最多的時候,有一百多人。
羅炳輝的理想是讓所有和他一樣的窮人過上好日子,讓國家不再被帝國主義欺凌。但命運多舛,在解放軍即將取得全面勝利的時候,在新中國即將要建立起來的時候,他走了,永遠的走了,他沒有看到我們的新中國真的站起來了,陳毅將軍評價說:“多災多難的中國人民何其如此不幸!”這是他的悲哀更是我們的悲哀。羅炳輝去世的時候,一雙兒女尚且僅有幾歲,一家棟樑的突然離世,讓這一家三口的生活陷入了悲痛與困難之中。對於兄妹二人來說,年幼的他們還無法理解父親已經不在意味著什麼,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向高大筆直的父親為什麼突然躺下了,但是在當時,由羅炳輝的老上級陳毅親自主持的葬禮,和眾多弔唁之人那面目嚴肅的臉上以及母親悲痛欲絕的表情多多少少都讓兄妹二人,意識到了,父親已經無法站起來,無法在陪他們一起走下去了,他已經不在了。
葬禮過後,羅新安和妹妹羅魯安和母親相依為命,即使是在這個戰亂的年代裡,因為羅炳輝的卓越貢獻,所以在關於羅炳輝的軍屬待遇上,部隊上給予張明秀一家極大的關照,生活也較為穩定。因為母親的平時忙碌,沒有更多的精力管兄妹二人,所以兄妹二人一直是處於處於“野生”的狀態成長。直到羅新安年滿七歲,母親才想起來將二人送往華東保育院。這所學校專收烈士子女與幹部子女,羅新安進入了小學,妹妹羅魯安進入了幼兒部。本該珍惜機會,好好讀書的時候,因平時母親管教少,羅新安異常的調皮,逃課、戲弄同學,長此以往,老師和同學們都認為羅新安的精神不正常。意料之中,羅新安未能按時升學,而被留級了,在他準備繼續混下去的時候,沒想到的是,學期末,老師竟給他頒發了一個“學習進步獎”。就是這個獎,給了羅新安極大的觸動,開始慢慢改正以前的壞習慣,而後來,因為他良好的表現,也經常收到老師的表揚,表現也越來越優秀。隨著羅新安一天天的長大,他越來越對母親口中父親的故事感興趣,父親的形象也越來越生動,帶兵打仗的他、嚴厲教誨兒女的他,這偉岸的形象成了羅新安最崇拜的模樣。長時間的耳濡目染之下,羅新安每當對別人提起父親,心中的對家國的熱血情懷都洋溢不止。他在心中悄悄立下了一個志向:成為父親那樣英雄般的人物。長大後的羅新安立志要去追尋父親的腳步,逐漸地,父親的形象在他心目中豐滿真實起來。對羅新安來說,父親是別人眼裡的戰神、英雄,但在他眼裡,父親永遠是一個普通的父親,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在羅新安家裡的院子中,移栽了一棵迎春花,這是父親墳墓前的一棵迎春花,寄託著他對於父親無盡的思念之情。
而隨著兄妹二人的逐漸長大,母親張明秀意識到,有一位父親對這個家庭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於是決定與北大畢業的徐侖組建新家庭,這位偉大的母親,在結婚之前,嚴格要求未來孩子的父親必須將這兄妹二人視為己出,而在後來的相處之中,繼父也做到了答應母親的承諾,這份遲到的父愛也讓兄妹二人從最初的有芥蒂到相處之後的完全接納。這個重組的家庭,暫時彌補了兄妹二人缺失的父愛,也讓羅新安的學業越來越穩定,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而母親也告訴他,父親對於羅新安的遺言,就是留在部隊從事技術工作。本來應該已經穩定的人生,卻沒想到遇到了更大的一次挑戰,繼父徐侖被認定為“激進分子”,這場事故讓本該順利進入軍隊的羅新安,畢業後只被分配到了農場進行改造,這對於一名成績優異的高材生來說,是大材小用,為此,母親張明秀一直在爭取,將兒子調回自己的身邊。最終在多番努力下,羅新安被調回江蘇無錫的一家電廠,任職技術人員。此時的羅新安已經31歲,幾番週轉,已經讓這個將近中年的人快要堅持不住,所幸之事,羅新安已經結婚了並且有了兒子羅承,這一點,讓他的心裡多少有了一點慰藉。所以對於兒子,羅新安付出了十二萬分的精力關注他。但羅承並不像父親所期待的那樣成長髮展。羅承在很小的時候,剛上幼兒園,就開始逃課,逃出幼兒園跑到弄堂裡邊玩兒,甚至後來羅新安發現,自己滿懷期待的兒子竟與社會上的混混在一起廝混,這對於羅新安的打擊可想而知,父親是偉大的軍人,自己的兒子卻被自己教成了這番模樣,他痛苦著向父親懺悔,但也已經無濟於事。
後來,從羅承的種種表現來看,他像是一個問題兒童,羅新安就決定帶兒子去看心理醫生,可當兒子知道父親的決定之後,勃然大怒,離家出走,甚至連羅新安都不知道他去了哪裡,只得一天又一天的等,等著兒子羅承回來。後來兒子回來,不知怎麼的,原本很牴觸看病的他,竟同意了父親的決定,透過一系列的研究和最終的判定,醫生嚴肅的告訴羅新安一家,兒子羅承患有“反社會人格”,並且一個晴天霹靂跟隨而來,這種病無藥可救,一輩子只能混吃等死了。但就算是這樣,羅新安依舊沒有放棄,他開始自己研究,治療方法,讓人失望的是,羅承再一次偷拿了父親的一千多元離家出走,很長時間之後,父子再相聚已經到了1996年,而且羅承是因為被人砍傷後不得不回去治療。住院期間,羅新安一股腦兒地扎進書裡,為了治好兒子的病,這位父親不惜一切帶家去,終於,羅承有好轉了!此時羅承的電腦程式天賦顯現了出來。羅新安為了兒子走向正道,專門買來一臺電腦,讓他操作學習,且告訴兒子,你要想玩遊戲,可以,但是必須自己編寫程式。這樣下來,不到半年的時間,羅承就已經成為了一個電腦高手,還憑藉這門過硬的技術找到了工作。他驚喜地發現,兒子再也沒有出現過之前那種情況,這個好訊息,讓羅新安激動的幾夜沒有睡著覺,這一切,兒子的轉變成才,都讓他覺得自己所做的努力和精力,很值得。
在兒子的成才過程中,羅新安也終於明白理解了自己的父親羅炳輝。過去的他,怨恨父親那麼早就走了,沒有給予自己別人家小孩都有的父愛,怨恨父親只留下母親兄妹二人相依為命,但是到了現在,他明白了,他明白了作為父親,是有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優秀。但是父愛之情無以言表,這是一份穿插在爺孫三代人身上的情感之源,讓很多人讀之而落淚。站在《跨越時空的回信》的舞臺上,羅新安在讀致父親的一封信時,幾度哽咽,他有許多話想對父親說,他還沒有和父親好好分享一下自己的成功,還沒有讓父親享受過子孫滿堂的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