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編者按 為規範食品標識的標註,2020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釋出 《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 (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明確了10種食品標識不得標註的內容,包括“不新增”“零新增”等。當前,市場上帶有此類聲稱的食品主要針對的是哪些成分?這些產品真的如商家所說的那樣健康安全嗎?有關部門針對這些宣傳出臺了哪些監管措施?針對這些問題,《中國消費者報》從本期開始推出“零新增”食品透視系列報道。
超市內,“零新增”食品成主打產品。
記者 孟剛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在自己的產品外包裝上標註“零新增”“無新增”等字樣,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一些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在耍小聰明,有誤導消費者之嫌。
食品“零新增”標註氾濫
隨著人們對食品營養安全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只關注價格,而是更多地關注食品的標識,包括產品的配料、保質期、營養成分等資訊,這也讓許多標註“無新增”“零新增”的食品應運而生。
記者近日走訪市場發現,目前聲稱“零新增”類的產品主要針對食品中的糖類、甜味劑、色素、防腐劑、香精香料等食品新增劑及氫化植物油等。在具體產品方面,“零新增”概念涉及的食品種類很廣泛,從飲料、調味品到速凍食品、奶製品等不一而足。
在北京市海淀區增光路附近的一家超市內,“零新增”“無新增”字眼的食品在貨架上很容易找到。記者在調味品區發現,主打“零新增”概念的品牌不少,如千禾味業推出的“0新增醬油”“零新增醋”大面積擺放在貨架上。海天、廚邦、太太樂等品牌也均有“零新增”產品,如海天推出“0金標生抽醬油”“零新增醋”“0金標料酒”等,太太樂原味鮮宣稱“0新增,所有食材來自熟悉食材”。在飲料區,椰樹牌椰汁飲料在其包裝用藍色較大字型標註“敢承諾不加香精、不加色素、不加防腐劑”。
在中國傳媒大學附近的一家超市內,記者看到,三全推出的兒童水餃、兒童餛飩在其包裝正面明確標註了“全程無新增”。
記者還發現,“無新增”涉及的奶製品也有很多,如簡愛酸奶以“無新增”和“其他沒了”為賣點,推出“蔗糖沒了”“父愛配方”“蔗糖減半”等產品,而0蔗糖系列則宣稱做到真正“0蔗糖、0代糖、0新增”。
“零新增”多是誤導和噱頭
“去超市購物,如果同一類食品,倘若外包裝上標註有‘零新增’字眼,更能吸引我的關注。”北京消費者李女士告訴記者。“零新增”就真的沒有任何新增劑嗎?企業盲目追求“零新增”原因何在呢?
中國政法大學食品藥品研究中心主任王青斌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狹義的“無新增”“零新增”一般指沒有新增食品新增劑。企業推出的“無新增”“零新增”乃是一種噱頭和營銷手段,以此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青睞。食品標識是消費者獲取食品相關資訊的重要途徑,是消費者決定是否購買產品的第一資訊源,對其真實性的要求,實際上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保護。“零新增”等字樣是對消費者的一種誤導,將食品新增劑“妖魔化”加劇消費者對新增劑的恐慌,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消費者要理性看待食品新增劑,不能一味否定,按照國家規定適量使用食品新增劑是安全的。
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工程學院教授劉會平公開表示,“無新增”是一種噱頭,不是科學概念,暗示了“有新增劑就是有害”這樣一種結論,其實,只要在標準範圍內使用新增劑,都是安全的。
記者瞭解到,2009年透過的《食品標識管理規定》對“真實準確”“科學合法”“通俗易懂”作了要求,但沒有關於新增劑的具體說明,一些企業正是抓住了這個空子,大打擦邊球。
王青斌表示,目前我國尚無明文規定直接約束“不新增”“不使用”“未新增”式誤導性標註。但對於宣稱不新增食品新增劑的行為,《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7718)規定此類屬於定量標示,應標示所強調的食品新增劑在成品中的含量。
記者檢視一些食品的標籤發現,以調味品為例,目前,千禾等產品在標籤上都將未新增的防腐劑苯甲酸鈉、山梨酸鈉等具體名稱標示出來,而海天的產品標註為“0新增防腐劑、甜味劑、味精、香精香料”等,較為籠統。
王青斌表示,對於產品標準本來就不允許新增或者不需要的某種物質,企業為吸引眼球,標榜無新增該種物質的行為會讓消費者誤以為其他產品含有該種物質,造成不正當競爭。例如有的酸奶標註“無明膠、無人工色素、無防腐劑”,但其實白色的酸奶不需要新增色素,而不新增明膠可能是因為用了其他的膠類,比如果膠。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治在早前也公開表示,國家對新增劑的型別、用量都有明確規定,個別企業在宣傳中抓住消費者心理,宣傳產品“零新增”的行為本身就是錯誤的,2000多種食品新增劑在食品加工中是不可或缺的,食品新增劑不應被“妖魔化”。
“零新增”並不等於更安全
除了常見的“無新增”“零新增”等,目前市場上還有“0糖、0卡、0脂、100%不含,無(糖)”等標註方式,這種宣傳在飲料產品上比較常見。
記者瞭解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28050-2011)允許營養聲稱,規定食品中的能量及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的含量符合一定的要求,是允許宣稱的。
即便如此,消費者對待此類宣傳的產品也當提高警惕。以無糖為例,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馬冠生教授撰文指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28050-2011)規定,食品聲稱“無糖”,須滿足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於0.5克(指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但並非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糖”。
王青斌認為,對於其他標榜“零”的食物的宣傳也要警惕,比如,“零脂肪”的食物可能含糖量比較高,“0糖”食物即“無糖食物”,“無糖”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和澱粉糖(葡萄糖、麥芽糖、果糖)的甜食品,但可能含其他糖類替代品,比如麥芽糖醇、山梨醇、木糖醇等。
代糖雖然沒熱量但也可能帶來風險。“代糖等甜味劑比蔗糖甜200-300倍,能刺激大腦產生興奮,會引導人攝入更多的高熱量食物。”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陳偉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如是說。
此外,一些企業也因標註“0蔗糖”而備受質疑。今年4月,元氣森林曾為“0蔗糖”宣傳致歉。元氣森林表示,在產品標示和宣傳中,沒有說明“0糖”和“0蔗糖”的區別,易引發消費者誤解。近期,妙飛推出的“0蔗糖”乳酪棒產品包裝以“0蔗糖”吸引消費者眼球,卻含有結晶果糖、聚葡萄糖,甜味劑赤蘚糖醇、羅漢果甜苷劑,有誤導消費者之嫌。對此,妙飛方面表示,“0蔗糖”並不是無糖,妙飛採用多種天然成分,在滿足身體對營養物質需求的同時一定程度地控制熱量的攝入。
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顧中一撰文指出,“0蔗糖”只能說明食品不含蔗糖,但還是可能會有葡萄糖、麥芽糖、果糖等成分,它們的危害和蔗糖相比並沒有更低,所以消費者對這類產品還是要警惕,應該仔細看配料表,就算沒有糖,如果食品裡本身有澱粉也會造成血糖升高,糖尿病人或高血糖的人更是要仔細分辨。
中國農墾乳業聯盟專家組組長宋亮表示,食品打“0蔗糖”概念,實際是一個噱頭,如果只是為了在宣傳中找到差異點,詆譭對手,那顯然不是企業的正當做法,企業應該更多強調產品功能性和營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