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了達成與美國的核潛艇交易,澳大利亞公然撕毀了與法國之間價值數百億美元的新型潛艇訂單,巴黎方面大為震怒,宣佈撤回駐美大使和駐澳大使。
繼澳大利亞撕毀與法國潛艇訂單之後,最近瑞士又宣佈放棄與法國的“陣風”戰機購買合約,轉選美國F35戰機。
據訊息人士透露,該交易涉及金額高達51億歐元。
在歐洲,法國一向是美國的堅定盟友,為何此次美國要對法國下如此狠手?
無他,針對中俄而已。
二戰以來的唯一機會
要問起美國為何突然向法國舉刀,首先必須明白一個事實——目前,是自二戰結束以來,歐洲徹底擺脫美國控制的最好機會。錯過這個機會,歐洲要麼和美國一起沉淪,要麼永遠龜縮在世界二流的位置上。
作為自詡歐洲領頭羊的傳統陸權強國法國,自然不願意放棄這個帶領整個歐洲一飛沖天的天賜良機。
這個機會,是中俄給的。
這第一步,是德國先邁出的。
2005年,俄羅斯與德國之間的北溪一號工程正式協議生效,2011年,北溪一號投入使用,從此,整個歐洲都嚐到了俄羅斯廉價能源的“香”。
就在北溪一號落成一年之後,俄羅斯與德國就將北溪二號提上了日程——北溪一號工程無法滿足整個歐洲的能源缺口,而美國提供的天然氣價格是俄羅斯的三倍。
最重要的是,美國的實力在逐漸萎縮,歐洲要想謀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必須拿捏住俄羅斯和中國這兩個龐大的市場。
北溪,只是第一步。
作為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常年與德國爭奪歐盟領導權的法國,自然不肯落於人後。在汽車、新能源、重型工業機械等行業,法國與中國開展了深度合作,在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中賺取了豐厚的利益。
有法國和德國這兩大傳統歐陸強國牽頭,諸如西班牙、葡萄牙這類歐洲國家紛紛開放市場與中國加深經貿往來。
歐洲國家覺得,當下不能靠近美國,否則會變得不幸。
霸權霸權還是霸權
歸根結底,美國的立國基石,就是一套剝削全球的霸權主義體系,霸權在,美國就不會落下神壇;霸權敗,美國隨時都會萬劫不復。
這次美國對法國開刀的目的,就是要維穩霸權體系。
今年年中,美國總統拜登對歐洲進行了訪問。在歐洲之行中,拜登對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了“加強美法盟友關係”,要法國與美國時刻保持步調一致,言外之意無非是要法國跟著美國將反華貫徹到底。
馬克龍第一次婉拒了拜登。
在拜登結束歐洲之行後,拜登派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專門飛赴法國,試圖再次拉攏法國。
馬克龍又拒絕了布林肯。
由此,華盛頓方面徹底確定了,法國是資本主義陣營的二五仔,遲早要和中國“媾和”。
削弱法國,被華盛頓提上日程。
美國不能眼睜睜看著經濟體量巨大的法國“倒向中國”,更不能看著在法國之後,歐洲國家跟隨法國的腳步,與中國互相開放市場。
雖然美國現在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美國由於多年的產業空心化,工業鏈的完備程度已經遠不及中國。
美國早已經沒有了在世界市場和中國硬競爭的把握和底氣,所以限制中國的經濟發展擴張就變成了重中之重。
美國現在唯一的依仗,就是美軍的堅船利炮和遍佈世界各地的軍事基地,使用強大的武力來恫嚇他國——堅船利炮開啟國門,然後掠奪資源傾銷商品,和一百多年前沒有什麼質的變化,美國能做的僅此而已。
策動澳大利亞和瑞士反水,其一是為了遏制中國,同時在歐洲與俄羅斯之間樹立壁壘;其二,就是為了削弱法國,讓歐洲暫時失去領導者,從而渾水摸魚,組織歐洲一體化程序,給有意向與中國合作的國家“殺雞”看……
換湯不換藥
澳大利亞的核潛艇與瑞士的F35,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東西——美國部署在他國的武器,或者說是美國維持地緣隔閡的工具。
此前,美國曾提出一個“百架五代機封鎖中國”計劃,具體內容是在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甚至泰國等國家部署F35,以便在地緣上對中國進行空中封鎖。
有人可能會問,核潛艇是澳大利亞掏錢買的,F35也是日本、韓國等國掏錢買的,為什麼要說是部署呢?
原因是,這些國家並沒有獨立研發、製造這些高精尖武器的經驗,更沒有吃透這些武器的技術積澱,最重要的是,美國不可能將自己還在使用的,沒有代差的先進武器賣給他國。
給一個小孩子手裡一把青龍偃月刀,他自己能拿起來傷人嗎?
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要太明顯了。
這些武器一旦到了區域衝突或者全面戰爭的時候,控制權一定是在美國手裡的。
這就是拜登一力執行的“新冷戰”戰略,從地緣上徹底杜絕中俄前出的可能,在中俄可能前出的各個戰略要點部署尖端武器。
說白了,和當年美蘇冷戰的戰略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只不過美國要面對的不僅僅是一箇中國一個俄羅斯,美國當下要面對的是不滿霸權剝削的昔日盟友反目,要面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再甘於被宰割,要面對世界經濟重心轉向中國,要面對世界範圍內的去美元化浪潮……
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霸權主義的本質,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有了舉刀為天下的覺悟,從敘利亞到阿富汗到沖繩到平壤到委內瑞拉,反美的聲音正在一浪高過一浪。
要靠槍炮裹挾的從來不是自由,要靠軍事基地維持的也從來不是民主。北美匪幫的喪鐘正在被自己敲響,當東方的太陽昇起時,世界將不再需要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