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寧鏡誠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後,相較於幾乎“武裝到牙齒”的美軍,我國在現代化武器裝備上的劣勢逐漸顯現。
這一切的一切,毛澤東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1951年5月,毛主席叮囑即將赴蘇聯談判的兵工代表團團長徐向前:“帝國主義如此欺負我們,我們沒有自己的兵工工業,不解決部隊的武器裝備問題,是不行的。”
毛澤東明白,雖然戰爭的本質拼得是“人”,但先進的武器同樣是贏得戰爭的保障,兩者缺一不可。
一年後,他對剛剛從朝鮮戰場回國的陳賡說道:“中國人民是不好惹的,要是我們有了現代化武器裝備和掌握先進技術的幹部,把敵人趕出朝鮮是不成問題的。”
彼時,美國仗著已經掌握核武器,動輒就“亮肌肉”,恐嚇我國。抗美援朝以及後來的炮擊金門過程中,美國就曾多次對我國進行核訛詐。
抗美援朝中期,為挽救頹勢,美國總統杜魯門聲稱:“將採取包括原子彈在內的一切必要措施來應付朝鮮戰場局勢。”
為此,美軍甚至將原子彈運至停泊在朝鮮半島附近的航空母艦上,並進行了核模擬襲擊。
後來出於多方面因素考慮,美國又在1953年春,將原子彈秘密運到日本沖繩。
一生經歷過無數風浪的毛澤東自然不會被美國的小伎倆嚇到,他一方面強調“美國的核訛詐,是嚇不倒中國的”,另一方面,堅定了研發核武器的決心。
1955年1月15日,我國正式做出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多年之後,我們翻過頭來看,就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戰略眼光。
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報告中反思道:“中國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言外之意,別人掌握尖端科技,我們也要掌握,這樣才能實現獨立自主,不擔心被對方“卡脖子”。
當然,提出這一想法並不是不切實際,還要給出具體可行的方案。為此,毛澤東提議,我國可以適當降低軍政費用,加大對國防尖端技術的投入力度。他說:“你對原子彈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還是隻有幾分想,沒有十分想呢?你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降低軍政費用的比重,多搞經濟建設。你不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還是按老章程辦事。這是戰略方針的問題。”
1957年,毛澤東在和外賓談到原子彈時,他向對方闡述了我國為何要研製核武器的原因:“誰也沒有原子彈是上策,他們有、我們也有是中策,只有它一個國家有是下策。”
言外之意,我們研製核武器是為了不被威脅,可以互相制衡,但我們絕不會利用核武器欺凌弱小。
總而言之,“和平”是我們的精神核心。
一年後,毛澤東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再次強調了原子彈的重要性:“我還是希望搞一點海軍,空軍搞得強一點。還有那個原子彈,聽說就那麼大一個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麼好,我們就搞一點。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熟悉歷史的朋友應該記得,當時我國提出研製核武器時,受到了蘇聯的支援和幫助,對方曾派遣相關專家攜帶重要裝置和物資協助我國。
可上世紀60年代初,隨著中蘇關係的惡化,蘇聯不僅撤走了全部專家,還將圖紙資料和相關重要物資裝置一併帶走。蘇聯此舉,目的很明確:離開我們的幫助,看你們怎麼搞!
毛主席顯然已經預料到這一點。眼見蘇聯翻臉不認人,毛澤東大手一揮,號召我國的科學家們要“自力更生搞尖端技術”。他說:“要下決心搞尖端技術。赫魯曉夫不給我們尖端技術,極好!如果給了,這個賬是很難還的。”
行文至此,筆者發現:毛澤東做事總有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他不會去抱怨既定事實,而是總會實事求是,根據客觀事實找出對應的解決思路。
這種思維無疑是我們也要學習的。
言歸正傳。
1962年6月,隨著我國核武器研製逐漸步入正軌,毛澤東親自批示:“對尖端武器的研究試製工作,仍應抓緊進行,不能放鬆或下馬。”
一年後,毛主席在會見外賓時坦言:“他們欺侮我們沒有原子彈,沒有核武器,工業不發達。但是,這會起變化,幾十年後會變化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1964年10月16日15時,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訊息傳開,有外國報刊感慨道:“中國的核爆炸,從長期來看,將改變世界力量對比。”
多年之後,鄧小平這樣評價原子彈研發成功對於我國的影響:“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我國研製原子彈的艱辛經歷如果套用到如今華為研製晶片一事上,同樣適用。
今年9月25日21時50分,孟晚舟乘坐的專機順利抵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面對前來迎接她的國人,孟晚舟一度哽咽,她說:“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很多人不明白為何孟晚舟被釋放引起了如此大的關注,除了她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之外,此次孟晚舟被惡意扣押,她最終能以“不認罪”的結局被釋放,由此可見,站在她背後的祖國才是其有力支撐。
對於此次孟晚舟被加拿大惡意扣押,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一語道破其本質:
“中方在孟晚舟事件上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事實早已充分證明,這是一起針對中國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壓中國的高技術企業。對孟晚舟女士所謂“欺詐”的指控純屬捏造。就連被美方指為“受害者”的匯豐銀行也出具了足以證明孟女士清白的檔案。美國、加拿大所作所為是典型的任意拘押。”
為了照顧一些不熟悉事件經過的讀者,筆者在此簡單勾勒一下整個事件的過程。
2018年12月1日,正在旅行的孟晚舟在溫哥華機場被加拿大方面應美國要求逮捕。(沒錯,加拿大就是這麼“聽話”)
彼時正值中美貿易戰高峰,只要是個明白人就知道:美國這是要對中國的高科技公司下手了。
鮮為人知的是,孟晚舟宣判那天,一向“高冷”的美國某手機品牌,竟然第一次進入李佳琪的直播間推銷其產品。
時代的浪潮更迭之快,任誰也始料不及。這一件小事,恰恰證明了我國民族企業的迅速崛起。
那麼,孟晚舟順利回國,我們為何要自信地看待這件事?我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相信不少人都對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的遭遇有所耳聞,這家公司因為對美國的同行業公司造成了威脅,觸及了美方的利益,所以當阿爾斯通的高官進入美國後,被美方以商業賄賂罪名判刑,並在監獄裡待了 25個月。
不僅如此,阿爾斯通公司還賠付了高額罰金,最終還不得不將自己的核心業務出售給美國通用電氣公司。
你瞧,“小國寡民”,被人欺負了,連還手的想法都沒有。
兩相對比,孟晚舟和華為的底氣則要硬上許多。
說一千道一萬,就是祖國強大了,我們才有了話語權。當孟晚舟和華為無法和美國這個國家機器抗衡時,祖國母親站了出來,並將其護在身後。
當年,美國也曾對我國實施過核訛詐,但是毛主席帶領中國人民挺了過來。靠的是什麼?除了一片同仇敵愾的赤誠之心,還有就是獨立自主研發出的核武器。
俗話說得好: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有人說,美國不怕“科技小國”,也不怕“商業大國”,唯獨害怕“科技大國”。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處處針對我國的原因。結合美國獨有的歷史背景,他們沒有我國這樣包容萬千的文化底蘊,向來信奉“實力”和“利益”,所以當我們擁有足夠的實力,到時候他們自然會和我們“講道理”。
文章結尾,筆者記起,就在9月25日晚,畫家烏合麒麟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一副作品。畫面中,身著長裙的女子從鯊魚口中順利逃生,解救她的直升機上,“中國救援”四個字熠熠生輝。
那是我們的祖國,我們永遠的家。
一一END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