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為什麼停止追擊?”蘇聯駐朝鮮大使狠狠瞪向彭德懷,質問道。
原來,1951年1月初的朝鮮戰場上,志願軍一路勢如破竹,打的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望風而逃。
我方已經將戰線推進近兩百里,剛剛越過“三八線”,攻佔了南朝鮮的首都漢城,殲敵兩萬人,形勢一片大好。
相應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戰士們熱情高漲、激情澎湃。
可就在此刻,身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的彭德懷卻下令:全軍停止追擊!
所以,彭德懷的這一行為惹得朝鮮的蘇聯軍事顧問拉佐瓦耶夫十分不滿。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這是毛澤東主席一向主張的軍事方針。可彭德懷卻出乎意料地違背了這一方針,放過了正在撤退的敵人。
那麼,作為統帥的彭德懷為什麼會錯失這一千載難逢的戰機?他是在軍事上做出了錯誤判斷,還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呢?
讓我們一起回顧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去探知朝鮮戰場上這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一、攻佔漢城
1950年的最後一天,全世界的人都在迎接新的一年到來。這天,也是一個值得後人永遠銘記的跨年之夜。
夜幕剛剛降臨,狂風便夾雜著大雪,讓這個“三八線”的南北兩岸變成白茫茫的一片。驟然間,氣溫下降到了零下20多攝氏度。
誰也沒有想到,在這樣嚴峻的天氣中,志願軍正以銳不可當的攻勢突破了聯合國軍的第一道防線,並迅速向敵人的防禦縱深發起了進攻。
(朝鮮戰場)
按照往常經驗,志願軍都是在深夜發起進攻,以靜悄悄的方式突襲。
而今天卻一改常態,志願軍先以大炮作為先導,將數千枚炮彈轟向敵軍陣地。這彷彿這是志願軍為歡慶元旦,而打響的禮炮。
隨即,提前隱蔽在攻擊地的步兵部隊也向敵軍發起了進攻。
這讓剛剛過完聖誕節,又過元旦的敵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中。
這是彭德懷總司令在長時間“夜觀天象”後,精心挑選出的最佳攻擊時間。他認為,志願軍沒有制空權,在白天進攻自然會遭到敵人炮火猛烈的反擊,只有選擇在晚上。
而今天,正是月圓的前幾天。攻擊時月亮不圓可以摸黑避過敵人偵察,打到高潮時月亮正圓,藉著月光更能發揮志願軍的優勢。
果不其然,敵軍完全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志願軍的幾個縱隊很快便突破了南朝鮮軍的層層防線,佔領了各個軍事要地。
而南朝鮮軍不堪一擊,被志願軍打的落荒而逃,將整個“三八線”的“大門”向志願軍敞開了。
彭德懷一聲令下,志願軍相繼越過“三八線”,分別向洪川、橫城、原州方向滲透迂迴前進,直逼南朝鮮的首都漢城。
而此時,坐鎮漢城的是剛剛上任的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馬修·邦克·李奇微。
(李奇微彩繪)
李奇微早已料到中朝軍隊會發動進攻,但他著實吃驚的是居然會來的這麼快,這麼猛。
整整一夜,告急的電報和電報紛至沓來。
李奇微坐在漢城的指揮所裡,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精心佈置的“銅牆鐵壁”怎麼會在中國志願軍面前像“紙糊的窗戶”一樣,一捅就破?
經過兩天兩夜的戰鬥,南朝鮮軍已經完全潰敗,把美、英兩軍的東部側翼完全暴露了出來,漢城已經是無險可守。
為了避免幾十萬的聯合國軍擠在漢城裡背水一戰,李奇微只能當機立斷,下令所有的軍隊以最快的速度全線撤退。
這一退,直接退到了漢江以南的15公里外。
彭德懷料敵先機,李奇微的一舉一動皆被他所掌控。他認為美軍撤到漢江以南後還會繼續撤退,當即下達命令讓全軍火速攻佔漢城。
李奇微這邊就慘了。在撤退途中,他接到了南朝鮮首領李承晚的電話,被質問:為什麼剛剛到朝鮮才一個星期就要撤離漢城,難道他指揮的軍隊只會撤退嗎?
(志願軍攻佔漢城油畫)
李奇微臉上很沒面子,憋了一肚子的怨氣,向李承晚痛斥道:
南朝鮮軍隊一聽到志願軍吹起的衝鋒號,就嚇得像羊群一樣開始逃散,根本無法作戰。並最後承諾,自己只是撤離漢城並不會離開朝鮮。
李奇微是個不服輸的人,在離開漢城指揮所之前,還特意把自己的一件睡衣釘在了辦公室的牆上,上面寫道:“第八集團軍司令官謹向中國軍隊總司令官致意。”
這是李奇微向彭德懷的問候,也是戰書。
二、空前的危機
此次作戰,志願軍越過“三八線”,共殲敵2萬多人,成功地攻下了漢城。
這一重大的訊息傳回祖國後,全國人民沸騰了,成千上萬的群眾自發走上街道熱烈歡呼、慶祝。
《人民日報》也刊登了這一喜訊,對這場戰役的勝利毫不吝嗇讚美之詞。
勝利的喜悅使得志願軍內部一些士兵衝昏了頭腦。
由於連戰連捷,有人更是聲稱美軍比國民黨軍隊還好打,趕走美軍統一朝鮮已經指日可待了。
(彭德懷與前線的戰士們)
人總是會驕傲的,即便所有人都驕傲,但必須有一個人需要保持冷靜的頭腦,那就是彭德懷。
在攻佔漢城的同時,彭德懷也收到了韓先楚的電報。
電報大致講述了志願軍現在面臨的窘境:前線作戰的部隊已經極端疲勞了。
“三八線”以南沿途的群眾全都南撤,帶走了糧食,燒光了房子。現在部隊後勤跟不上,士兵吃住都是問題。部隊急需糧食、彈藥、鞋子、棉衣來補充。
韓先楚彙報的情況句句屬實,彭德懷心裡也一清二楚。
在李奇微撤離漢城的時候,美軍和南朝鮮的軍隊已經把城中的糧食搶光,還炸燬了電廠、煤場等能源地。
漢城雖然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但已經是一座空城,讓志願軍陷入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在志願軍的幾番追擊下,已經縱深200裡,李奇微的美軍也倉皇逃竄到了“三七線”的一帶。
(彭德懷考察前線陣地)
彭德懷看著地圖若有所思。為什麼美軍潰敗如此嚴重,才僅僅被消滅了兩萬人?為什麼撤退這麼快,還能保持有條有序?
最讓彭德懷不解的是李奇微,他是西點軍校的優秀生,在美國被稱為“戰場上的風雲人物”,怎麼會如此“草包”?不抵抗便一直撤退,明明美軍的有生力量尚在,堅固的堡壘還在……
彭德懷想到此處突然腦子一亮:
李奇微這是在有計劃地南撤,為的就是誘我深入,再來一次仁川登陸,好夾擊我軍……
彭德懷的心一下子就懸了起來:志願軍此時正面臨著空前的危機!
彭德懷打了幾十年的硬仗,從來沒有怕過。可現在地凍天寒,彈盡糧絕,美軍還有世界最先進的飛機、坦克、大炮。
彭德懷顧不上猶豫了,他下定決心後向全軍發出了指示:
“命令各軍於1月8日起停止追擊,就地構築工事,進行防禦。主力後撤休整,結束這一戰役。”
(第一排右一金日成,與蘇聯顧問們)
命令下達的第二天,蘇聯駐朝鮮大使兼軍事顧問的拉佐瓦耶夫便來見彭德懷。
拉佐瓦耶夫先禮後兵,吹噓道:“美國人畢竟怕蘇聯,有我們支援,彭將軍天下無敵!”
彭德懷知道這個人很狂,一直看不起志願軍,便毫不客氣地回答:“那是由於毛主席、金首相指揮的好,中朝軍隊和人民的英勇戰鬥!”
這番話讓拉佐瓦耶夫臉上很不好看,便開門見山質問彭德懷:為什麼不追擊,現在敵人望風而逃,應乘勝追擊。
彭德懷把自己的分析告訴他後,卻被拉佐瓦耶夫嘲諷:“想不到堂堂中國志願軍司令員,竟被李奇微嚇破了膽!哪有打了勝仗不追擊敵人的道理?”
然後,他以傲慢的口吻,要求彭德懷下令追擊到釜山,活捉李奇微,把美國人趕下海。
一向火爆脾氣的彭德懷再也忍不住了,怒吼道:
“打仗靠的是實際,不是幻想!”然後接著說:“我是志願軍總司令,要對人民負責,對幾十萬將士負責,對中朝兩國的生存安危負責!”
(斯大林)
拉佐瓦耶夫拂袖而去。因心中不甘,他向莫斯科致電譴責彭德懷在陣前怯戰。然而,由於彭德懷在朝鮮戰場帶來的一連串驚喜,斯大林對彭德懷十分的信賴,指示朝鮮軍隊急需聽從彭德懷的指揮。
北朝鮮領袖金日成面對眼前即將到來的勝利,雖然心有不甘,但也只好照做。
為了能讓彭德懷放開手腳,斯大林乾脆把拉佐瓦耶夫調回了柏林。之後,斯大林更是慷慨,支援了志願軍36個步兵師的全部裝備和3000輛汽車。
正如彭德懷所料,一場更加嚴酷的“暴風雪”來臨了。
三、李奇微的反擊
彭德懷的這道命令讓李奇微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李奇微當初放棄漢城以及漢江防線,就是為了迷惑志願軍以為他不堪一擊,好引誘志願軍進一步拉長戰線,好找準時機進行反擊。
這是一個李奇微佈置已久的陷阱。
在李奇微來朝鮮之前,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是沃爾頓·沃克。
他本是一名二戰時期的美軍名將,無奈過於墨守成規,迷信於美國的機械化裝備。
因此,他在志願軍神出鬼沒的運動戰術下連連敗退,從鴨綠江邊被一路趕到了“三八線”以南。
沃克後來在撤退的路上車禍去世,李奇微這才臨危受命空降到朝鮮擔任美軍司令員。
(沃爾頓·沃克)
李奇微深知再繼續依靠沃克的常規戰術,面對中國志願軍是毫無勝算的。所以,他才冒險採用這步步為營的誘敵戰術。
只是在他計劃之外的是,還沒等他在司令的椅子上坐熱,志願軍就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攻向了漢城。
李奇微沒來得及做戰略部署,就只好命令軍隊倉皇南撤。
這也順理成章給了他機會,繼續實施自己“誘敵深入”的作戰計劃。
雖然這個陷阱已經被彭德懷識破了,但李奇微並非泛泛之輩,還有更大的“殺招”來對付志願軍。
志願軍現在已經是彈盡糧絕,相比之下聯合國軍得到了充足的補充。
李奇微利用美軍良好的運輸條件,迅速從美國本土、日本以及歐洲的駐軍中抽調兵源,運送坦克、大炮。
此時,在朝鮮戰場前線,聯合國軍已經達到了25萬人。
於此同時,李奇微會心一笑,知道反擊的時刻已經到了。
李奇微在不斷撤退的路上可沒有閒著。他每天拿著之前美軍與志願軍的作戰記錄,參照著地圖做研究。
(李奇微與美國軍官研究作戰計劃)
志願軍入朝以來,與聯合國軍發生了三次大規模的戰役。
透過作戰筆記上的記載,李奇微驚奇的發現,三次戰役都是持續了八天的時間。而且每次志願軍發起攻勢都是在夜晚,這僅僅是巧合嗎?
當然不是,李奇微反覆思考後便恍然大悟——中國志願軍根本沒有長時間作戰的能力。
聯合國軍憑藉空軍優勢,輕易炸燬了志願軍的後勤補給線。
志願軍只能自己隨身攜帶糧食和武器彈藥,如果消耗完就無法再繼續作戰。這就是為什麼,志願軍的進攻只有八天。這就是“禮拜攻勢”。
志願軍沒有空軍,為防止白天遭到空襲,只能在夜晚月圓之時,藉助月光發動突襲,這就是“月光攻勢”。
摸清楚了志願軍的作戰規律,李奇微已經胸有成竹斷定:中國志願軍已經是力竭氣衰,此時發動反攻必定能反敗為勝收復漢城。
(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
李奇微立刻信誓旦旦向美軍其他軍官保證:志願軍現在已是強弩之末,要立即集結兵力,展開大規模的反攻。
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給了李奇微充分的自由和決策權,讓他大展身手。
李奇微為了不重蹈“元旦攻勢”的覆轍,確保反擊成功,創造性地提出了“磁性戰術”。
所謂“磁性戰術”,就是利用裝備優勢,讓汽車承載士兵,配合坦克,一遇到志願軍主力便後退,讓飛機、大炮連番轟炸消耗志願軍的有生力量,再攻其薄弱陣地,強攻佔領要點。
同時,不再分散兵力。這樣來避免被志願軍用運動戰分割包圍,集中絕對優勢兵力靠攏成“一塊鐵板”,步步為營,穩步前進。
(李奇微)
李奇微確實是一位軍事天才,僅在半個月就找到了志願軍的致命弱點,創造出剋制志願軍的戰術。
可是,作為中國戰神的彭德懷可不會輕易就被打敗。
四、針鋒相對
隨著李奇微的一聲令下,聯合國軍20多萬大軍由西至東,全線發動大規模的反攻。
他把主力部隊放在了漢江以南的西線,向漢城發動主要進攻;另一部分兵力放在東線作輔助突擊。
李奇微將自己精心部署的戰略稱之為“雷擊作戰”。
李奇微的反擊來得如此迅速且猛烈。這讓彭德懷在內的志願軍指揮官都沒有想到。
可如今,前線部隊還未休整過來,新的兵源也未補充到位,武器裝備和兵力都陷入劣勢。
面對如此困境,該當如何是好呢?
“既生瑜,何生亮”,李奇微固然軍事才能過人,而彭德懷正與他棋逢對手,而且技高一籌。
在這數十萬志願軍生死存亡之際,更能彰顯彭大將軍的用兵如神。
面對聯合國軍的“雷擊作戰”,彭德懷立刻採取“西頂東放”的戰略應對。
彭德懷故意與李奇微反其道而為之,用一部分兵力在西線組織防禦,來抗擊聯合國軍向東進攻漢城;在東線,組織志願軍有計劃撤退到漢江以北。
由於東線敵軍的兵力較弱,待敵軍側翼暴露便實施反擊。爭取消滅敵人後,從側翼威脅敵人西線的主力部隊。
此戰略可進可退。一旦反擊成功,可逼退敵人的進攻;如果反擊不利,也可儲存兵力退至“三八線”以北再作反擊。
此前,彭德懷下達命令停止追擊,讓志願軍修築的防禦工事。而此時,這些防禦工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個戰略雖然完美,但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就在於那少部分在西線阻擊聯合國軍主力的部隊。
能否完成這個“九死一生”的艱鉅任務?
一名優秀的統帥不光能洞察全域性、制定作戰計劃,知人善任也是不可缺少的。
(第50軍軍長曾澤生)
在彭德懷的一番部署下,接受此次光榮任務的是——志願軍第38軍和第50軍。抵擋聯合國軍七成的兵力的正是這兩個軍。
彭德懷之所以把數十萬志願軍的身家性命託付給這兩支軍隊,毫無疑問是因為這兩個隊伍是志願軍中最優秀的防禦隊伍。
38軍軍長梁興初一直都是敢打硬仗的虎將,選他自然不必多說。而50軍的前身是國民黨第60軍,曾在遼瀋戰役中守衛長春,讓解放軍未能攻入城中。最後是軍長曾澤生深明大義,主動起義加入了共產黨的軍隊。
50軍雖然是國民黨起義過來的軍隊,但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彭德懷不計前嫌把這項重任交給了曾澤生。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足見彭德懷作為統帥的高瞻遠矚和寬廣胸懷。
他給予了兩支軍隊無比的信任。
雖然這次缺少糧食和武器彈藥,還是打志願軍最不擅長的陣地消耗戰,曾澤生依然帶領著第50軍首當其衝,成為前線第一道防禦線。
在美軍鋪天蓋地的炮火之下,50軍的戰士們依然前仆後繼,不怕犧牲,英勇向前與敵人爭奪每一寸陣地。
他們打出了著名的“白雲山阻擊戰”。
(第38軍軍長梁興初)
第50軍損失慘重,在第38軍的掩護下才撤出了陣地。
38軍孤軍奮戰,戰士們在冰天雪地裡一口炒麵一口雪,寧願拼剩下最後一個人也絕不後退。
在長達20多個日夜的堅守下,38軍與50軍共殲滅敵軍2萬餘人,成功牽制住了西線的大部分敵軍。
這才為東線的友軍迎來了寶貴的反擊機會。
志願軍成功撤退至“三八線”以北,以最小的代價換來了最大的勝利。
此次志願軍能夠化險為夷,不得不說統籌全域性、部署戰略的彭德懷功不可沒,也多虧了志願軍將士們不怕犧牲的無畏精神擋住了敵軍的進攻。
彭德懷越過“三八線”攻佔漢城,又最終撤離漢城退回“三八線”。
他與李奇微的這場軍事較量針鋒相對,平局收場。
最終,中美雙方走上了談判桌,以和平的方式結束了朝鮮戰爭。
【總結】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是毛澤東主席對彭德懷最真實的評價。
彭德懷戎馬一生,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最高統帥,能在關鍵時刻不被“虛假的勝利”迷惑,而是用他敏銳的戰略眼光識破敵人的陷阱。
他憑藉自己過硬的指揮能力化險為夷,避免志願軍遭受重創。
作為一名指揮官,他是出色的,值得世人所敬佩的。
同時也感謝那些不畏犧牲、不畏艱苦保家衛國的英雄們,正因為有他們才能有今日中國的太平盛世。
編輯:托馬斯
責編:Th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