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王文禮用步槍擊落敵機榮獲的獎章。
王智濤設計的高射機槍瞄準鏡
這枚銀質五角星獎章,收藏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獎章呈五角星狀,每個角上都刻有一個字,連起來為“紅軍學校獎”。獎章的一面中心是由一支步槍和一架飛機組成的圖案,背面刻有“對空射擊手”5個字。這枚獎章記載著一個紅軍用步槍擊落國民黨飛機的傳奇故事。
王文禮,陝西省長安縣細柳鄉人,1929年到馮玉祥部當兵,後升任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第73旅董振堂的警衛排長,1931年12月隨董振堂參加寧都起義,成為紅五軍團的一員。1932年初,進入工農紅軍學校步兵科學習,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留校任教官。
一天,王文禮與第五期學員在野外進行戰術演習,突然,空中飛來3架國民黨飛機。它們盤旋著對學員俯衝掃射,接著投彈轟炸。頓時,濃煙四起,火光沖天,幾名學員當場犧牲。
王文禮和學員們看著飛走的敵機,恨得咬牙切齒。一會兒,敵機又飛來了,肆無忌憚地對著人群俯衝掃射。王文禮抓過一支步槍,瞄準一架敵機就是一槍,敵機沒有傷到要害,飛走了。另一架敵機又飛來了,仍是瘋狂地俯衝掃射。王文禮舉起步槍,對準敵機,重新調整後仔細瞄準,又是一槍,擊中油箱,敵機尾巴冒著濃煙一頭栽了下來。大家跑過去一看,飛機是法國製造的,機上的三人已全部死亡。
王文禮用步槍擊落敵機之事不脛而走,為表彰王文禮並號召大家向他學習,紅軍學校授予王文禮“英雄對空射擊手”光榮稱號。劉伯承主持召開表彰大會,親自為他戴上了這枚獎章。王文禮擊落敵機,是紅軍一個偶然的勝利,卻成為我軍防空的開始。後來,王文禮調任福建兵站站長。
1933年10月下旬的一天,國民黨軍轟炸機在瑞金投下數枚炸彈,在李德和項英駐地門口炸出幾個大坑,所幸沒有造成傷亡。為保衛中革軍委和紅色首都,周恩來主持召開了中革軍委緊急會議,決定成立軍委防空科,任命從蘇聯莫斯科高階步兵學校畢業歸來的王智濤為防空科長,籌建防空部隊。防空科從江西、福建各部隊抽調了9個排,從瑞金部隊抽調了3個排,組成防空訓練隊。每排帶三挺重機槍,每槍配250發子彈。王智濤設計了高射架和瞄準具,調來了老軍工郝郗英和幾位工人,將這些重機槍改造成了高射機槍。經過3個多月培訓,400多位沒有擺弄過高射機槍的學員,掌握了防空的技、戰術。防空訓練隊結業,9個排的學員回到各師,3個排留在瑞金,組成軍委防空隊,分別配置在黨中央、中革軍委和中華蘇維埃政府周圍的3個山頭,組成對空火力網,保衛首腦機關的安全。中革軍委任命王智濤擔任防空司令。
王智濤起草了中革軍委《關於對空防禦的指示》,1934年4月10日,由軍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來、王稼祥簽發,檔案附圖,幫助瞭解對空防禦的方法、各國飛機標誌識別等。周恩來指出“敵人的空中優勢對我軍威脅太大,全軍應高度重視防空。各個軍團要加強部隊的防空訓練。有條件的話,還要再多組建一些防空隊、防空排。”僅第五次反“圍剿”期間,紅軍就擊落敵機一架,擊傷敵機兩架,抓獲國民黨飛行員。敵機的突襲也明顯減少,即使偶爾臨空也不敢像過去那樣肆無忌憚地低空飛行了。
1979年,王文禮之子王侃中把這枚獎章捐獻給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這枚獎章被評為一級革命文物,它見證了我軍以弱勝強的智慧以及在艱難歲月中仍能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軍事創新。
(作者系《澎湃防務》特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