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乘君:自中國空軍成立之始,近海區域就面臨著嚴重威脅,東部近4000千米的海岸線中有近2000千米處於對岸空軍直接威脅之下難以有效防禦,更不用說保護大陸免遭美第七艦隊的威脅,受制於武器裝備較差,中國空軍的作戰範圍無法超越海岸,50年代-70年代,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都將注意力集中海岸防空,雖然掌握了大陸的制空權,但在應對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在中國近海自由行動方面卻缺乏成效,直到80年代劉華清提岀“近海防禦”戰略後,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開始擺脫海岸防禦戰略,把目光投向更遠處。
一:1995年前,飛不出海岸線的中國空軍
1948年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還沒有作戰飛機,建立人員多數來自陸軍,學員們只學會了飛行,戰鬥思想就是為了不讓敵機在自己頭上橫行,不過很快蘇聯的支援,除了裝備和物資,中國空軍也接受了蘇聯空軍與國土防空軍的本土防禦作戰理論,不過中國並沒資金大量採購空軍裝備,也沒有足夠的飛行員,所以沒有學蘇聯那樣分為國土防空和前線防空兩個兵種,態勢迫使得中國空軍要同時具有國土防空和前線防空兩種任務,此後建設一直以要地防空為主,最為嚴峻的是沿海地區,這是中國經濟的核心地帶,
1949年底,蘇聯派出被稱為巴基斯基部隊的殲擊航空兵部隊進駐上海,協助上海市區周邊150千米的範圍內防空,為防止暴露,飛行員不準飛出海岸,這是中國建立的第一個瀕海防空區,中國軍第一次參與防空協同作戰規劃和參謀作業,中蘇參謀小組制定了地面部隊和巡邏艦船的聯絡識別方法,駐上海的駐軍也下發了友軍識別手冊,中國軍人第一次學習到防空作戰組織專業。
自1949年至今,瀕海方向都是中國最重要的戰略前沿,航空兵主力從1950年開始就部署在這個戰略方向上,當時的沿海航空兵防空區主要是京津、滬杭、閩江口和廣汕地區,這些防空區部署有殲擊機、雷達站、通訊站,當時沿海的情報保障能力低下,無法提供全部目標動向,50年代至60年代中後期,中國的雷達僅接近領海線,而且還存在很多空白區,為了延伸防空縱深,中國利用沿海高山建立雷達站,海南島的高山雷達站伸延至越南海岸,雲南和廣西的高山雷達站能夠監視到泰國,
還在沿海離岸數海里以內礁石和島嶼上建立配備望遠鏡和電臺的觀通站,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低空監視能力,但在攔截近距離快速抵近目標殲擊機效率不高,他們要花費數十秒甚至數十分鐘起飛,轉彎和尋找目標,從50年代-60年代十年間對岸偵察機超低空進入達數千次僅僅攔截成功不到20次,雖然之後逐步建立海上雷達預警體系,但航空兵依然堅持以嚴守防空區為主的要地防空,60年代初中蘇關係惡化,在缺乏自行研製戰鬥機的形勢下,中國空軍生產了大批的前線殲擊機裝備海空軍部隊執行國土防空,防空區殲擊機密度迅速增長,但所有防空部署都侷限於12海里領海線以內,
到了90年代,中國空軍的戰鬥機能夠輕而易舉地飛抵海峽上空,距離對岸最近的戰鬥機基地是相距400千米的漳州機場,但其他如南昌向塘基地距離海岸線480千米,桂林基地距離海岸線430千米,戰鬥機在缺乏空中加油能力的情況下,必須前推部署才能夠飛至海峽上空,但是,這時美軍已經享受迅速、全面奪取制空權的“特權”20年了,海灣戰爭中使伊拉克軍隊根本無力執行任何空中進攻,
1964年時中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駕駛殲-6型戰鬥機和美軍F-104型戰鬥機進行空中對抗,兩種戰鬥機的電子裝置和武器大致相近,效能旗鼓相當,但到了1995年,美軍飛行員駕駛的是F-15、F-16或F/A-18等具備中距空空導彈的等第四代戰鬥機,中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仍然駕駛35年前的殲-6型戰鬥機,少量的殲-7型戰鬥機掛載是仿自美國第一代近程空空導彈,由於沒有國家級防空指揮中心,甚至不能保證兩位數的作戰飛機處於同一作戰空域,最大機群只不過是5架蘇-27SK型殲擊機
大多數飛行員沒有複雜氣候和複雜電磁環境下的飛行能力,這些戰鬥機從福州機場、龍田機場起飛,只能向前飛400公里,對付F-15戰鬥機只能在第一波攻擊中消耗其中程先進空空導彈,付出巨大犧牲之後才能進入30公里的近程格鬥,一架F15戰鬥機攜帶4枚AIM120C和4枚AIM9X空空導彈,8架F15戰鬥機總共擁有32枚中程空空導彈,足足是一個殲-7戰鬥機團的數量,而當時的中國空軍也只有幾個殲-7戰鬥機團,
還不夠美軍一個F15戰鬥機中隊打的,可以說眾多的殲-7戰鬥機對F15戰鬥機毫無任何威脅,中國空軍僅有2%的戰鬥機是與F-15戰鬥機同時代的第四代戰機,1996年,美國蘭德公司曾經有這些一個計算在1996年-2003年期間,中美如果發生衝突,21天的空戰就擊落1014架中國戰鬥機,消耗掉中國空軍50%以上力量,而美軍損失不超過78架戰鬥機,交換比高達13:1,結論是美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輸掉"空中戰爭,美國絕對可以拼得起這個消耗,可以看出,中國空軍想出海爭奪制空權的想法是不存在的,
二:2021年,自由飛翔在西太平洋的中國空軍
短短10多年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美國空軍由於採購資金嚴重不足,大量損壞和老化的戰機退役,2013年僅有2250架戰機,並在以後幾年每年退役大約50至70架戰鬥機,到2020年,這一數量已經跌破1000架大關,即使這樣依然會有大量服役超過40年的F-15和F-16戰鬥機繼續服役,美國空軍期望以每年大約110架的速度增加F-35戰鬥機,但預算連續6年被削減,增長的速度正在變得越來越小,2028財年F-35A戰鬥機中隊數量由原計劃的32個降至16個,導致美國空軍規模和戰備水平不斷縮水,美國空軍在未來20年內的數量和質量優勢還會不斷喪失,美國空軍突然發現,自己正被中國的空中力量超過,短短10多年時間,中國空軍的四代戰鬥機已經已經超過千架,併成為了世界上少有大量裝備隱身第五代戰鬥機的空軍。
戰鬥機作戰能力的增強使中國空軍向美軍制空權發起挑戰的能力大幅度增強,今天的美軍飛行員仍然駕駛30多年前的F-15、F-16戰鬥機,儘管大部分升級了有源相控陣雷達,但機身在超過了幾十年年的連續飛行之後已經老化,今天中國空軍駕駛殲-10和殲-16這兩種現代化程度達到了美軍F-15E及F-35戰鬥機相同的水平,F-16C和F/A-18E/F與中國殲10A和殲11戰鬥機大約處於相同水平甚至略低於後者,美軍F-22猛禽戰鬥機在2009年停產,現存只有不到183架,實際能夠作戰的最多隻有大約125架。其餘的都在維修,而中國的殲20戰鬥機正以每年20-30架的速度在增長,體系對抗上,美國有E-3預警機,中國有空警--2000預警機,美國有F-22戰鬥機,中國有殲-20戰鬥機,美國有F-15E戰鬥轟炸機,中國有殲-16戰鬥轟炸機,美國有E/A-18D電子戰機,中國有殲-16D電子戰機,不但生產速度比美軍快,機齡也比美軍低,
在未來的空戰中,中國空軍任務就是打掉足夠多的美國戰鬥機,把美國空軍從戰場擠出去,在中國大陸到西太平洋800千米內,中國空軍有39個空軍基地(部分基地到臺海只需飛行15~30分鐘,到嘉手納則需要近1個小時),可容納1000架作戰飛機,如果保留400架用於保護主要城市和防空導彈間隙,投入奪取制空權的作戰飛機就有600架,39個空軍基地可分為多個方向出擊,每個方向可出動3個24架編制的戰鬥機團,理論上可以一次性投入15個戰鬥機團,但考慮到空域容量排程和波次問題,實際上一次性出動一半戰鬥機團比較現實,在戰爭的第一個星期內,平均每架戰鬥機每天可以出動1.6架次,之後減少到0.9架次計算,第一個星期內每天可以出動960架次,之後每天可以出動600架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和出現的美國交戰,最大限度地擊落美國作戰飛機。
而美軍在西太平洋800千米內有嘉手納和三澤空軍基地可用,嘉手納可以部署1個72架編制的戰鬥機聯隊,三澤空軍基地也可以部署1個72架編制的戰鬥機聯隊,實際上加油機、預警機、電子支援飛機也會爭奪使用空間,實際美軍只有4個24架編制的戰鬥機中隊,美國可以投入戰鬥的空中兵力還有航母打擊群,理論上可以搭載80多架固定翼飛機,實際受出動率影響通常只搭載36架戰鬥機,美國在西太平洋有2個航母打擊群,這樣效能相當為1個空軍戰鬥機聯隊,這樣算下來一旦開戰,美國共有4個戰鬥機聯隊可用,
如果再增調2艘航母,相當於再增加1個聯隊,橫田、普天間、巖國擠一擠也可以部署一個戰鬥機聯隊,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有250個停機位,如果全部塞進F--22戰鬥機,只有100~125個可用,相當1.5個聯隊,因為F--22戰鬥機的航程不夠,如果要前出到臺海,至少需要68架加油機為其提往返加油,每架加油機的停機位是F--22戰鬥機的2倍,如果全部部署F--22戰鬥機,則沒有空間停放B-2轟炸機了,這樣達到6個聯隊,共432架戰鬥機,
同樣以平均每架戰鬥機每天可以出動1.6架次,之後減少到0.9架次計算,只有嘉手納基地才可第一個星期內每天可以出動115架次,之後每天可以出動64架次,三澤和安德森距離較遠平均每架戰鬥機每天可以出動0.8架次,之後減少到0.5架,三澤第一個星期內每天可以出動58架次,之後每天可以出動32架次,安德森第一個星期內每天可以出動89架次,之後每天可以出動62架次,長期連續作戰和距離因素對美軍的出動率有重大影響,在出動率有限的情況下,美軍只能選擇性出戰,而不是全面的防空攔截,在戰爭中不間斷地保持絕對制空權,對美國來說已經是天經地義,美國軍隊從來不敢想怎麼在失去制空權的情況下怎麼作戰而且這個不考慮大量露天擁擠停放的美軍空軍基地受到中國東風導彈的打擊損毀和機場受到破壞而無法起飛的影響,也不考慮美國航母敢不敢靠近東風導彈射程之內的影響,
三: 26年的變化
1995年,中國空軍的實力不足以有效防範美日,甚至對岸空軍,經過近30年的努力,中國軍隊不再是一支第三世界國家水平的軍隊,而是一支現代化大國軍隊。裝備水平普遍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甚至超過了更多歐洲國家,作戰思想和訓練水平與美軍相當,中國海空軍不僅有進行大規模戰役的聯合作戰能力,而且已經具備聯合海空戰的先進體系。2021年,中國空軍已經基本建成離岸1200-1500千米的範圍內的資訊場控制權,防空體系建立了多層次的情報網路和反隱身預警體系,空軍裝備在15年內完成由殲6系列,殲7系列,殲8系列向殲-10系列、殲-16系列、殲-20系列戰鬥機的轉換,時還構建了包括S-300PMU2、紅旗-9、紅旗-16、紅旗-17防空導彈系統等多層次防空導彈系統,這些防空導彈等構築的防空系統在國土各個區域形成難以突破的體系,
1996年和2003年時,中國還沒有威脅任何一個美軍基地的能力,中國空軍現代化程度還很低,根據美國蘭德公司戰場推演結果,1996年時,美國需要投入的空中力量不用太多,由於幾乎不用擔心基地,所有兵力都可以部署在嘉手納基地,大大縮短了出動距離,高出動率可以輕而易舉地完成空戰任務,甚至一個航母戰鬥群就可以不用費太大事就能擊退中國空軍,,2003年時開始比較吃力了,戰區容量達到美軍可投入力量的極限,到2010年已經超過美軍可投入力量的極限,
2017年時,中國戰鬥機的現代化和飛行員素質的提高顯著增加美軍的壓力,美國空軍全部戰鬥機加上海軍艦載戰鬥機統統壓上來都不夠了,最理想情況下都不可能輕而易舉地獲得制空權,這還沒計算基地受到打擊和航母戰損的風險,1996年美國航母可以部署在離中國500公里的地方,2017年後就只能部署到2000千米以外,增大的距離使得所需要的戰鬥機也要增加,問題是經過十幾年的衰退,美國已經沒有這麼多戰鬥機可用了,很明顯空中優勢的天平正迅速向中國空軍傾斜,